天天看點

鄰國内亂,英法美日等多國圍攻趁火打劫,中國也出兵三千,防止入侵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自從它建立的那一天起,便遭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緻敵視。因為它的建立,是社會主義的一次成功實踐,這對資本主義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為了将其扼殺在搖籃之中,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組成聯軍,勾結蘇聯境内的白俄勢力,發動了對于蘇聯的入侵。

這支聯軍是以英國為首的、一戰期間的協約國組成,總共有十四個國家(英、美、法、意、日、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波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參加,主要是英、法、美、日這四個國家,他們打出的口号是懲罰俄國退出一戰(一戰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後退出了戰争)。

但他們真實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颠覆蘇聯政權,另一個就是趁着發動戰争,對蘇聯進行一番掠奪。

鄰國内亂,英法美日等多國圍攻趁火打劫,中國也出兵三千,防止入侵

1918年3月,英國首當其沖,率先派兵侵入了蘇聯北部;随後,英、美、日聯軍便在海參崴登陸,總共集結了十三萬的士兵,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

另外,各國還派出了勘探隊,随軍隊一同來到蘇聯,在作戰的同時,也在勘探和發掘蘇聯的各類礦産。

當時的蘇聯紅軍隻有幾萬人。協約國的軍隊有十三萬,已經超過了紅軍,而白俄的軍隊更是達到四十萬之衆,而且在戰鬥資源和補給上,也遠比紅軍充足。國内外兩股反對勢力勾結在一起,使剛剛成立的蘇聯政權面臨着空前的挑戰。

鄰國内亂,英法美日等多國圍攻趁火打劫,中國也出兵三千,防止入侵

在蘇聯紅軍的内部,除了人數的嚴重不足之外,還面臨着其他一些嚴峻的問題。首先是軍隊的體制問題。蘇聯建立之初,為了兌現結束帝國主義戰争的諾言,将沙俄時期留下來的舊軍隊全部解散。

如此一來,不僅導緻了軍隊數量的大幅衰減,很多優秀軍官也是以而離開了軍隊,導緻人才的大量流失。而紅軍又沒有一個高效的體制進行管理,這就嚴重影響了紅軍的作戰效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首先對紅軍的體制問題進行改革,提高軍隊的作戰效率,同時,大量提拔作戰指揮人才。

鄰國内亂,英法美日等多國圍攻趁火打劫,中國也出兵三千,防止入侵

為了解決軍隊人數不足的問題,蘇聯釋出動員令,号召工農群衆、以及前沙俄将士加入紅軍,保衛國家。協約國的入侵,也促使蘇聯人民團結起來,積極投身到戰場上。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蘇聯紅軍便擴充到了過百萬,而且很多都是有過作戰經驗的前俄将士,蘇聯紅軍的戰鬥力在短時間内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蘇聯的生産比較落後,軍隊的補給不夠充分,再加上軍隊的迅速擴張,使補給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實行了餘糧征集制和戰時共産主義政策,将全國所有的糧食、資源全部集中起來,用來支援軍隊,如此一來,就解決了軍隊的補給問題。

鄰國内亂,英法美日等多國圍攻趁火打劫,中國也出兵三千,防止入侵

這兩大問題的解決,使蘇聯紅軍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升,逐漸扭轉戰場上的不利局面。而聯軍方面,經曆了一次大戰,軍隊當中普遍有厭戰情緒。

而且,與蘇聯紅軍的保家衛國不同,聯軍的很多士兵來到蘇聯之後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再加上與他們在戰場上的不斷失利,進一步加劇了聯軍當中的厭戰情緒,大量的士兵開始出逃,甚至是叛變。

在英國,由于英國持續不斷地發動戰争,給本國的群眾和勞工階級造成極大的負擔,為了反對英國政府的暴行,同時也為了支援俄國的無産階級政權,英國的無産階級發動了大規模的罷工,呼籲英國軍隊撤出俄羅斯。

最終,英國迫于國内的壓力,撤出了蘇聯的軍隊。英國一走,其他的國家也都紛紛撤兵。

隻有日本,始終不肯撤兵。

鄰國内亂,英法美日等多國圍攻趁火打劫,中國也出兵三千,防止入侵

日本這麼做,一是為了自己在亞洲的利益,二是之前日本曾與沙俄在中國的領土上打過一仗(日俄戰争),并取得了勝利。基于之前的經驗,日本認為這一次一樣可以獲勝。可是,信仰堅定的蘇聯紅軍的戰鬥力,遠不是沙俄的軍隊所能比的。結果,日本在與蘇聯紅軍的戰鬥中多次遭受重創,不得不選擇了撤兵。

十四國聯軍氣勢洶洶而來,結果落得大敗,隻能灰頭土臉地離開。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也曾派出了三千人的士兵來到海參崴,目的是為了防止俄國侵入外蒙。當聯軍離開的時候,北洋政府也撤回了軍隊。

外國的勢力撤走之後,國内就隻剩下了一盤散沙的白俄。在蘇聯紅軍的全面圍剿之下,最終也被都消滅。

在這場戰争中,對外,蘇聯趕走了帝國主義的幹涉力量,對内,消滅了反動的白俄勢力,使蘇維埃政權進一步得到了鞏固。之後,蘇聯逐漸強大起來,對于世界格局以及人類的命運,都有着十分深遠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