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死後卻隻剩碑上24個字,連名字都沒有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李先念出生于1909年的湖北紅安人,在那窮困潦倒的年代,9歲的李先念在家人的幫助下讀了私塾,稍微大點的年紀他就已經在家鄉以及漢口兩地學做木工,以做生計。但内心不甘平靜的他在1926年是參加了農民運動,第二年更是帶領自己家鄉的農民一同參與起義活動,而後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他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死後卻隻剩碑上24個字,連名字都沒有

在小小年紀便能夠由此感悟,想必日後在軍隊中定是一個非同凡響的将領。果不其然軍隊中積極上進的他很快便升任為所在地區的軍委會副主任以及軍事部長。1939年初期,李先念率領百餘名士兵深入敵軍後方,與敵軍開展遊擊戰。

他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死後卻隻剩碑上24個字,連名字都沒有

那天的天氣十分的不好,陰森森的天空中還飄着點零星小雨,這樣一天依舊阻擋不了日軍出來胡作非為,一百來号的日軍大張旗鼓一路由龍泉鎮掃蕩至餘家店。本來在餘家店附近駐紮着一個營加一個團的國民軍,可這支軍隊在面對日軍的掃蕩,很快便敗下陣,隻得被迫選擇撤退。

他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死後卻隻剩碑上24個字,連名字都沒有

面對這樣的情況李先念将部隊分成了兩個部分,一支隊伍由老兵帶領從餘家店的街東悄悄地轉入街北,進而給敵人來一記突如其來的攻勢,而另一支隊伍則從中路向街南,南北封住敵軍的退路。日軍在中間猶如夾心一樣,遭遇南北兩側紅軍的圍堵,面對兩面夾擊很快日軍便無法抵擋隻得選擇靠叢林掩護,撤退到高地等待救援。

他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死後卻隻剩碑上24個字,連名字都沒有

這批日軍明顯小看了紅軍打錯了算盤,在李先念的帶領下,紅軍展開了猛烈攻勢,使得日軍的援軍還未等到就損失了20來位士兵,在面對如此的損失,日軍隻能倉皇逃跑。這場遊擊戰盡管收獲的成果不大,但卻給我軍帶了巨大的影響,同樣它也是我軍遊擊隊首次入侵日軍内部進行作戰,更是打破了日軍那不可戰勝的神話。

他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死後卻隻剩碑上24個字,連名字都沒有

在此之後李先念先後又立下許許多多卓越的功績,在經過反圍剿戰争到解放戰争,李先念已經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戰神,他的英雄事迹也深入人心。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為戰争中作出卓越貢獻的人授予不同等級的軍銜,按理說像李先念所作出的貢獻,必定不比那些被授予大将軍軍銜的人來得差。

他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死後卻隻剩碑上24個字,連名字都沒有

可因為當時政策的限制,早已離開部隊的李先念無法授予軍銜,是以人們常常尊敬的稱呼他為"無銜将軍"。而李先念在離開部隊後,成為了我國的财政部長。為官清廉的他從來沒有随意動用國家的一份錢财,更是為了避嫌,讓自己的兒女不得從商。

他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死後卻隻剩碑上24個字,連名字都沒有

1988年從财政部長卸任後的李先念成為了我國的國家主席,在這個職位上他盡心盡力,密切關注着國際形勢發展的變化,更是在任的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出訪20來個國家,為我國外交作出巨大的貢獻。1992年,李先念逝世享年82歲,他将他的一切無私奉獻給了祖國以及人民,留下的隻有那一塊寫了24個字的無名墓碑。

"先天下之憂而憂,與天地同在,念人間之樂而樂,共日月齊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