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2009年,在河南一村莊,每戶人家的家人們齊聚一堂,吃團圓飯。楊鎖父母雙亡後,一個人孤苦伶仃。堂哥楊德玉想起孤零零的楊鎖,特地從家裡帶了一些熱飯熱菜去看望他。可惜的是,楊德玉還是來晚了。

當楊德玉推開門時,堂弟楊鎖渾身僵硬,人已經斷氣了。楊德玉被吓了一跳,連忙報警。一個年紀輕輕的男子,好好的怎麼會死在家中?警察來到現場,進行了一系列的勘察,發現沒有任何打鬥的痕迹。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經過法醫鑒定,死者楊鎖是活活餓死的!這樣的結果,楊德玉并不感到奇怪,心中悲傷又無奈,他對現場的民警說道:“我這個堂弟身體康健,也沒有誰會故意害他!”

這是怎麼回事,如今我們國家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怎麼還有人在21世紀餓死?楊德玉說他是懶死的,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寒門“貴子”

在古代,人們都知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慣子如殺子。”近代法國思想家盧梭也說過:“你知道怎樣一定會讓你的孩子生活不幸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中國古人與近代思想家的觀點出奇地相似,現代的父母卻不知道這些。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以下故事來自真實事件改編……

河南信陽保安村是一個普通村莊,有幾戶楊姓人家在這裡居住,他們大多憨厚淳樸,靠耕種為生。楊繼春就是其中一戶,家境貧窮,因為拿不出娶媳婦的錢,婚事一直拖到了30歲。過了很多年,楊繼春的媳婦才懷孕,這對一家人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喜事。

那一年楊繼春46歲,也算是“老來得子”。在農村,大多人會有一種重男輕女的思想,都說養兒防老。楊繼春夫婦為了将兒子永遠留在身邊,給他取名為“楊鎖”,希望兒子一輩子都不離開,就像上了一把鎖一樣。而楊鎖的命運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的确是一輩子都被鎖了。

楊母坐完月子後,全心全意照顧楊鎖。楊父為了給一家人更好的生活,更加努力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随着楊鎖的到來有了奔頭,楊父楊母幹活更有動力。楊母天天将兒子抱在懷裡,本來也沒有什麼不妥,但是楊鎖到了一兩歲的時候,别人家的小孩已經會走路,楊鎖還在母親的懷裡。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楊鎖長到三四歲時,仍然在母親懷中,走到哪裡都要母親抱,就像鎖在母親身上一樣。村裡人忍不住問道:“俺家小子都會打醬油了,你家的孩子咋還不會走路呢?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啊?”

楊母一聽這話,生氣地說道:“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你們的孩子和俺家的鎖兒比不了,他要是走路摔着了怎麼辦?俺和老楊可要心疼死。抱着又不累,也沒礙着你家什麼事。”

鄰居被怼後,也不好說什麼。此後,越來越多的村民議論紛紛,他們預言,楊鎖遲早要敗在父母手中,這麼大了都不會走路,以後肯定會有很大的問題。楊父楊母也聽到了風聲,但是看着在懷中熟睡的兒子,仍舊舍不得放他下來。

楊鎖長到六七歲時,仍然在楊母的懷裡,别人家的小孩在這個年紀都在街上蹦蹦跳跳,楊鎖幾乎腳不沾地,走路都難以走順暢,更别說跑了。楊母也想讓楊鎖自己走路,但是楊鎖剛下地走幾步,就向母親索抱。

楊母對兒子向來是有求必應,此時的楊母已經很難長時間抱起楊鎖。楊母想出了辦法,将楊鎖放在籮筐中,用扁擔挑着。這樣還能幹活,也不影響帶孩子。有許多村民看不下去,在村子裡大多數人家都是農民,楊鎖家也不例外。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身為農民的孩子,很小就應該會做各種農活,撿牛糞、燒柴、看家畜……從來沒有見過像楊鎖這樣的孩子。人家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楊鎖卻是“寒門出貴子”。楊父楊母經常用大籮筐挑着兒子走在小路上,這已經成了村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楊父楊母用10年的時間将兒子培育成“第一懶人”

村民們好心勸說,楊父楊母也被說動了,試着讓楊鎖自己下來走路。楊鎖畢竟四肢健全,已經可以自己下地走路。他在和别的小朋友做遊戲時,父母發現,楊鎖的反應比其他小朋友快很多。這讓楊父喜出望外,認為楊鎖未來必定有出息,對兒子更加溺愛。

楊鎖一家條件不好,但是家中隻要有什麼好吃的,父母都會給他,是以楊鎖的嘴也被養刁了。楊父為了讓楊鎖開心,清早起床走了十幾裡路來到鎮上,給楊鎖買雞腿和零食。如果家裡一直都是粗茶淡飯的話,楊鎖也不會一直吵鬧着要吃雞腿。

楊鎖隻吃了一次鎮上的雞腿,之後每餐飯都吵着要吃雞腿,要不然就不吃飯。村上親戚辦喜事吃酒席,這原本是一件高興的事,楊父帶楊鎖去吃飯。楊鎖來到親戚家後,也不懂得打招呼叫人,許多長輩有意和他套近乎,楊鎖也從來不理。

楊鎖坐在酒桌上,有魚有肉,也有雞腿。人還沒有坐齊,楊鎖一手拿起了雞腿吃。他畢竟是小孩子,大家也能了解,都沒有說什麼。楊鎖嘗了一口雞腿,發現沒有父親在鎮上買的好吃,開始哭鬧,吵着要父親去買雞腿。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這時坐在旁邊的大人忍不住說:“慣子如殺子,這樣慣下去,天才也要成蠢材。小娃娃還那麼多事,不愛吃就餓着。”楊父不好意思地說道:“俺是老來得子,這小子俺求菩薩求來的,舍不得讓他餓肚子。和你們的娃娃不一樣,俺就隻有一個男娃子。”

楊父奈何不了楊鎖,向鄰居借了一輛自行車趕去鎮上買了好幾個雞腿。等楊父回來,酒席已經吃得差不多了,隻有兩三個人在唠嗑。楊父買了雞腿,楊鎖吵着要喂,楊父熟練地給楊鎖喂飯。這一舉動驚呆了村中的人,紛紛表示不了解,這麼大了,還要人喂飯?

楊父笑眯眯地解釋道:“從出生到現在,一直都是俺們喂的,要不然孩子不吃。都習慣了,喂飯花不了多少時間,畢竟孩子也會張嘴吃。”在村中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像楊鎖這樣,六七歲還要人喂飯的小孩子。

楊鎖在和小朋友玩耍時,得知别人都會幫家裡撿柴,燒火。楊鎖回到家後,忽然有一身幹勁,提出要幫母親燒火,楊母聽後拒絕了他,并說道:“男子漢是不能進廚房的,可别累壞了俺家鎖兒,你去玩就可以了,家裡的事你不用管。”此後,楊鎖就再也沒有提過要幫忙做家務的事情。

剛開始楊鎖在小朋友中,玩遊戲比較厲害,是以有不少小朋友喜歡跟他玩。父母對楊鎖言聽計從,什麼事情都順着他,在父母的影響下,他有了一種“自命不凡”的心理,讓他失去了友誼。

楊父楊母省吃儉用,變着花樣給楊鎖買好吃的。有一次楊父買了一種豬油馍,村子裡小朋友基本沒有見過這樣的吃食,都眼巴巴流着口水看他吃。楊鎖嘗了一口,不喜歡吃,嫌棄地吐了出來。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小朋友饞得流口水,對楊鎖說:“你不喜歡吃,可以給我們幾個分了,我們爸媽從來沒有給我們買過這麼香的餅。”楊鎖沒有搭理,在心中埋怨父親買了個“難吃”的餅回來,把剩下的餅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幾腳。楊鎖擺着臭臉對小朋友們說道:“這是我的,你們想吃就從地上撿起來吃吧。”

小朋友眼睜睜地看着楊鎖将餅扔在地上,氣不打一處來,說他浪費糧食,此後再沒有小朋友願意和楊鎖玩耍。楊鎖聽後不以為然,自顧自地走回家。

楊鎖父母因病相繼去世

楊鎖7歲,到了上國小的年齡。楊父楊母對他寄予厚望,他們認為自己家的孩子從小就比其他小孩聰明,以後肯定會出人頭地。楊鎖在父母的期望下在當地一所國小讀書,現實卻和理想背道而馳。

楊鎖來到學校後,個性“鮮明”,不服老師管教,上課連書都懶得翻開。開學沒多久,楊鎖就成為了班上最讓老師頭疼的學生,班上也沒有同學願意和他交朋友,他總是以一種指令的口吻對别人講話,就好像全世界就應該圍着他轉一樣。

楊父楊母在家不斷告訴楊鎖,他是小天才,是小朋友中最聰明的一個。楊鎖在學校上課也是這樣認為,對許多人說自己是“天才”,不需要學習。老師了解情況後,主動找到楊父楊母溝通,希望他們可以勸導楊鎖積極學習。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老師苦口婆心,楊母并不了解,反而說道:“你有那麼多娃娃要教,不要一直盯着俺家鎖兒,每天布置那麼多作業,寫了有什麼用?把俺家娃娃累壞了怎麼辦?”老師聽完楊母的一番話,感到十分驚訝,見過溺愛孩子,沒見過這樣溺愛的!

老師深感無奈,上課期間為了不讓楊鎖打擾其他同學學習,将他的桌子搬到最後一排的角落裡,再也沒有管他作業……

楊鎖在父母的羽翼下無憂無慮,有求必應。楊鎖在父母的庇護下,變得蠻不講理,喜歡挑釁同學。不少家長向老師告狀,要求學校将這個學生開除。老師無奈再次來到楊鎖家中,将實際情況告知,希望楊鎖父母能夠對他加以限制。

楊父楊母卻拉起老師的手,說起了楊鎖小時候是如何乖,如何可愛,在他們眼中,楊鎖就是一個打不得、罵不得的娃娃。老師對此無可奈何,楊鎖在學校裡因為調皮,老師不過訓了幾句,楊父楊母都會跑到學校找老師“理論”。

在别的小朋友心中,國小無疑是最快樂的校園時光。但是對于楊鎖來說,上學就像坐牢一樣枯燥、煎熬。别的小朋友書包裡都是書,楊鎖的書包裡卻全部都是從家裡帶來的零食、玩具。這些都是楊父楊母為他準備的,讓他安心在學校裡玩耍。

楊鎖在學校裡是一種煎熬,國小畢業後死活都不肯再去學校讀書。父母也沒有強迫寶貝兒子,讓他在家裡睡覺。幾年後,楊鎖已經成為了一個标準的“廢人”,健全的四肢如同擺設。父母嘗試讓他起來做一點事情,可惜楊鎖已經接受不了一點說教,把父母的話當做耳旁風。

父母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他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楊父楊母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如果自己不在了,好吃懶做的兒子該如何生存下去?楊父楊母過分的寵愛讓楊鎖性格變得非常暴躁,他讨厭自己的名字,總以為自己是真龍天子,想改名為“楊德龍”。

1999年,意外發生了,楊鎖的父親在地裡幹活,腹部疼痛不止,每日上吐下瀉。剛開始幾天,楊父為了省錢,強忍疼痛,沒有去醫院。幾天後,病情加重,楊父終于熬不住去醫院檢查。楊父本以為開一些拉肚子的藥就能回家,最後一系列檢查下來,醫生發現楊父已經是肝癌晚期。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這對于楊母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為了延續楊父的生命,楊母拿出了全家的積蓄,仍舊無濟于事,楊父沒過多久就因病去世。父親去世後,楊鎖在父親的葬禮上哭了很久。父親入葬後,楊鎖和往日一樣,吃喝玩樂一樣不差,全然看不見母親在家中忙得焦頭爛額。

楊鎖從小到大,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爸爸媽媽,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确的教育,他對親情和友情基本沒有概念。楊鎖已經是1.7米高的大小夥了,每天無所事事,從來不會為母親分擔壓力。楊母看着别人家的同齡小孩非常懂事,十分羨慕。

楊母似乎意識到之前的教育方法不對,她滿眼淚花對兒子說道:“兒啊,你爸已經不在了,這個家就剩我們娘倆撐着了,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什麼事都不做了。”楊鎖聽後沉默了,也不知道在想什麼,不一會兒,就跑去院子裡玩。

母親見兒子還是和孩子一樣,搖了搖頭。楊母白天去鎮上做工,晚上回來了還要準備兒子明天的飯菜。家裡忙完了,楊母還要去田地裡耕田。長此以往,楊母積勞成疾,一天傍晚,倒在了田地裡。

幸好,路過的村民看到了暈倒在地的楊母,連忙通知楊鎖,在衆人的幫助下,将楊母送回了家。村民交代楊鎖,要好好照顧母親。

楊鎖哪裡會照顧人,母親睡了一覺後,想喝點水,叫楊鎖幫自己拿一下。楊鎖根本沒有聽進去,對母親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餓了,你怎麼還不做飯?”楊母的心一下子到了冰點,楊母含淚燒火做飯。期間楊鎖不斷抱怨自己沒有睡好、吃好,還不斷要求母親做這做那。

楊母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兒子,以後我去地裡,你也跟着一起去吧,學一學種地。以後娘不在了,你也能養活自己。”楊鎖表示不想去,母親第一次罵了楊鎖。楊鎖從小到大幾乎沒有被罵過,哪裡受得了氣,随手拿起竈上的碗筷朝母親摔去,正好打中了母親的額頭。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楊母沒想到自己的寶貝兒子居然毫不留情地打自己,眼淚止不住地流。楊母在家裡休息了幾天後,又和以前一樣,白天去鎮上做工,晚上回家務農照顧兒子。

楊母日漸消瘦,她的身體已經不堪重負了。

一天,楊母在村頭洗衣服。在河邊蹲太久,洗完後起身,眼前一陣黑,腿也站不起來,一頭栽進了池塘。下午,路過的村民才發現楊母的屍體。楊鎖對于母親的死,表現得非常木讷,臉上沒有一絲表情。

村民可憐楊母在世時是個勞碌命,又攤上這樣的兒子,自發給她辦了喪禮,讓楊母入土為安。

父母去世後,楊鎖怎麼樣了?

楊鎖被父母溺愛十幾年,什麼都不會,甚至沒有樹立正确的三觀。村民是看着楊鎖長大的,他們都以為楊父楊母去世後,楊鎖總應該自力更生,學會獨立。事實卻不然……

楊母死後,家中那份微薄的積蓄落到了楊鎖手中,他根本沒有想過去工作,而是拿着母親留下的錢該吃吃、該喝喝,過得十分潇灑。由于家中本就沒有多少錢,沒過多久,楊鎖就把錢用完了,他餓了就去别人家要飯。

堂哥楊德玉不願看楊鎖每日遊手好閑,靠他人施舍度日,幫他在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比較輕松的工作,跟在師傅後面打打下手。雖然賺不到多少錢,好歹能有口飯吃,也能學到經驗。楊鎖卻接受不了,他根本無法忍受烈日與管束,自己默不作聲偷跑回家。

堂哥楊德玉知道後,氣不打一處來,這份工作也是托關系來的,有人想學别人還不一定願意帶。楊鎖回到村中後,靠乞讨為生。要是有哪位村民給了他愛吃的東西,就一直賴着。後來很多村民都怕了這位“懶漢”。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好心的村民看楊鎖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把他送進了飯店當服務員。可是他連這份工作都做不好,經常偷懶,還偷吃了客人的菜。店主對他忍無可忍,将他辭退。堂哥為了讓楊鎖自食其力,為他介紹了許多工作,最後楊鎖都堅持不了幾天。

村民和堂哥恨不得打他一頓,真的是恨鐵不成鋼。村裡人都不願意拿出食物接濟他,楊鎖絲毫沒有意識到周圍人在幫他,反而對他們心生怨念。一些村民好心來到楊鎖家中,勸說他出去找工作,楊鎖一手抓起了旁邊的泡面桶扔了過去。

此後大部分村民們都不願意管楊鎖工作的事,再也沒有踏進楊鎖的家門。一些好心村民還是擔心楊鎖會餓死,将挂面和大米放在家門口,連着幾天楊鎖懶得去取,不願自己做飯,食物放在那裡發黴。楊鎖不想工作,又想吃雞腿,他将家裡值錢的家具全部低價出售。

楊鎖在家中,一個人懶到了極緻,懶得洗臉、刷牙,每天蓬頭垢面。久而久之,楊鎖指甲又長又髒,整日披頭散發,渾身都是臭味。村民看到他,都會繞道走。

農村的廁所靠近菜地,楊鎖上廁所連幾步路都不想走,直接下床友善,然後就地掩埋。冬天,家中棉被沒有曬過,非常潮濕,楊鎖為了取暖,将家中能燒的都燒了,在房間裡生火取暖。堂哥楊德玉經常來看他,給他帶食物和衣服。

楊德玉多次勸說楊鎖自食其力,楊鎖就像沒有聽到一樣,盯着一處發呆。原本還能住的房子,被楊鎖倒騰得已經不像是人住的地方,亂糟糟的。楊鎖的智力沒有問題,四肢也都健全,可就是懶得出奇,什麼都不願做。

2009年年底,村中洋溢着過年的新氣象,楊德玉和家人圍在一桌正要吃團圓飯,突然想起了楊鎖。楊德玉拿碗裝了一些飯菜,本想給楊鎖送飯。一打開門,發現楊鎖已經凍死在家中,警察經過鑒定判定楊鎖是活活餓死的!

楊德玉在楊鎖家中看到了前不久自己送來的大米和挂面,分毫未動。楊德玉十分痛心,堂弟哪裡是餓死的,根本就是懶死的!

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四肢健全,父母因病而亡後為何餓死在家中?

楊德玉為堂弟料理後事,那一年楊鎖隻有23歲。楊德玉回憶,一大家子小時候就數楊鎖生得最好看,身高有1.7米多,頭腦也靈活。可惜被父母照顧得太好,已經把楊鎖養成了一個廢人。

在現代中國,很多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用物質哺育孩子,卻無法在精神上給孩子正确的教育。魯迅在十幾年前曾經發出悲憤一問:“我們現在怎麼做父親?”到現在還振聾發聩。古人深知“慣子如殺子”,到了現代怎麼都忘了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