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歲遭退婚,她此後一生不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後圓寂佛門

她是《大公報》的主筆,是中國第一位女編輯,名聞京津地區;

她是北洋女子公學的校長、當時的女權運動和女子教育的先鋒;

她是袁世凱家族的座上賓,是袁總統府的秘書;

她是善于做生意的企業家和聞名大上海的社會活動家;

她是堅持在文學上以文言文創作的詩人、詞人,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誰的一生如此光輝璀璨——她就是呂碧城。

13歲遭退婚,她此後一生不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後圓寂佛門

13歲被退婚,她此後一生不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後圓寂佛門

圖 | 呂碧城

1883年,呂碧城出生在山西太原。父親呂鳳岐,是光緒三年丁醜科科進士。呂碧城從小生活在書生之氣當中,展現出異于常人才能。

呂碧城5歲時,她的父親在遊園随口念了一句:“春風吹楊柳”,呂碧城不假思索便答出“秋雨打梧桐”,令呂鳳岐大為驚異。

呂碧城7歲時,在詩詞書畫上有了堅實的基礎。當時的人稱贊她:“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詩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詞尤着稱于世。”

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呂碧城度過了一段幸福而快樂的童年時光。但很快呂碧城的人生就迎來了一場大變故。

一日,呂鳳岐在家中登上假山,因雨後路滑,意外摔倒,竟與世長辭。按照族規,女孩沒有繼承遺産的權力,一時間,孤兒寡母備受欺淩,族中甚至有人唆使匪徒将主母監禁起來。

在這樣的關頭,13歲的呂碧城站了出來。她拿起筆,給父親昔日的好友寫信,更不顧女兒家的身份,四處拜訪求援。

其中的一封書信到了兩江總督樊增祥的手中。樊增祥被呂碧城超人的膽識和情切意真的文字所打動,伸出援手。一時間,徽州的官場風雲湧動,各級官員誰也不敢怠慢呂家的三女兒,一場危機及時被制止。

呂碧城去求助兩江總督的事迹傳遍坊間,一早便和呂家定下姻親的汪家卻在這個時候強行悔婚,汪家認為呂碧城小小年紀竟能攪動風雲,過門後勢必難以管束,便以匪徒擄掠有辱門風為借口解除了婚約。未過門的女子遭遇悔婚,是奇恥大辱。萬般無奈之下,母親隻能帶着女兒們投奔娘家。

13歲遭退婚,她此後一生不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後圓寂佛門

1904年春天,呂碧城與好友一起去聽了女學的講座,萌生了去天津求學的想法。

當她興高采烈地描述新學的時候,猛然擡頭卻看到了一臉愠怒的舅舅,“一個女孩,不恪守婦道尋個好人家嫁了,抛頭露面算怎麼回事?”年輕的呂碧城憤懑滿懷,憑什麼男人就可以馳騁疆場、浮沉商海、從文興國、練武安邦,女人就要隐忍地度此一生?!

于是,在一個清冷的夜裡,呂碧城離開了舅舅家,隻身一人踏上赴津的火車。沒有行李,沒有旅費,沒有同伴,連火車票都是好心人資助的。可是,那又怎樣?做自己是呂碧城早早就為自己寫下的人生定義。

21歲的呂碧城,憑借一首《滿江紅》豔驚四座。呂碧城用才華與氣節赢得了英斂之的贊賞,當即懇求她留在《大公報》做編輯。因為呂碧城的加盟,《大公報》銷量在京津地區高居榜首。

為了讓世間的女子不必再仰人鼻息地生存,呂碧城決定興辦女學!同年11月,天津公立女學堂(後稱北洋女子公學)成立。呂碧城任總教習,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女校長。

13歲遭退婚,她此後一生不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後圓寂佛門

圖 | 北洋女校

1904年的夏天,呂碧城正在看書,門房高舉寫有“秋閨謹”的名片禀報說:外面來了一位梳頭的爺們。寒暄之後,呂碧城發現對方竟是大名鼎鼎的女俠秋瑾。如果說男子對女子的欣賞多少存了幾分愛慕與美化,那麼,秋瑾對呂碧城的認可則是真正的惺惺相惜。

其實,秋瑾與呂碧城有着許多不同之處。秋瑾主張“革命”,呂碧城主張“立憲”;秋瑾模仿男子,而呂碧城認為男女各有特質,女子真正的自信,是大方地展示自己的美,而非效法男性;秋瑾主張“打倒禮教”,而呂碧城認為禮教是文化的基石,簡單粗暴的革故求新,必然帶來文化割裂與失根之痛;秋瑾鋒芒畢露,呂碧城溫和中肯。但這并不會阻礙她們成為至交好友。

秋瑾去浙江聯絡會黨,準備起義,但因消息洩露,被清軍逮捕。她至死不屈,留下“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名句,在1907年7月15日淩晨罹難,年僅32歲。當時人人自危,不敢去給秋瑾收屍。呂碧城冒着殺頭的風險,派仆人到紹興把秋瑾收殓,暫放在卧龍山下,之後委托吳芝瑛、徐自華等人遷葬在西湖邊上。秋瑾死後,報社啞然,神州一時噤聲,呂碧城的肝膽相照,義烈情長,顯得如此動人心魄。

13歲遭退婚,她此後一生不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後圓寂佛門

圖 | 摯友秋瑾

秋瑾死後,清軍到處搜捕同黨,呂碧城因與秋瑾有着頻繁的書信往來,終于引起了清廷的不滿。

當時,呂碧城的欽慕者很多,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就是其中一個。袁克文看過呂碧城的文章,心生傾慕,辦公桌上呂碧城的案宗讓他心頭一動,他找到了袁世凱。讓人意外的是,袁世凱也是呂碧城的粉絲,當即說,“若有書信往來就是同黨,那和呂碧城還有書信往來的我豈不也是亂黨?”清廷法部不敢輕舉妄動,呂碧城就此脫罪。

當呂碧城得知是袁世凱為她脫罪時,立刻馳書相報,進府答謝。經袁克文推薦,呂碧城成為了總統府咨議,有權參政,可自由出入中華門。民國第一位能夠公開參政的女官就此誕生了。

袁克文常常為呂碧城填詞寫詩,眼底的情意又怎能藏得住?可呂碧城到底清醒,談及袁克文,她說,“袁家公子哥兒,隻适合在歡場中偎紅倚翠罷了。”清醒的呂碧城,永遠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13歲遭退婚,她此後一生不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後圓寂佛門

圖 | 追求者袁克文

當時,袁世凱身邊圍繞着極力擁簇他稱帝的人,呂碧城以一種極為清醒的姿态,表達了自己的态度。然而這種冷靜的主張卻未能得到袁世凱的采納。身邊的人野心勃勃,當權者對于統治換湯不換藥,嶄新的局面下,仍然是腐朽陳舊的核心。

于是,呂碧城急流勇退,投身商界,從事外貿生意。

女性獨有的魅力,超凡的膽識才幹,加上周旋于上流社會的豐富人脈,讓她在十裡洋場嶄露頭角。僅僅三年,便積聚起可觀的财富。呂碧城不是用清貧故作姿态博取名聲的人,她毫不掩飾自己對于華麗生活的熱烈喜愛。她将家裡裝飾得富麗堂皇,恍如歐洲城堡;赴美旅行,她租住最豪華的酒店,被人當做來自東方的公主;出門赴宴,她穿上繁複的霓裳,一次一套,從不重樣;登上雜志封面,她顧盼生輝,風度翩然。

用一生的時間去追逐美與自由的是呂碧城。

13歲遭退婚,她此後一生不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後圓寂佛門

圖 | 呂碧城環遊世界

在呂碧城的情感世界裡,埋藏着種種傷痛。父親猝然離世,小妹青春而亡,大姐中年傷逝,自己幼年被退婚......在無常中,呂碧城開始了對命理玄機的思考。

1930年,呂碧城在日内瓦皈依佛門。佛門清淨地,她譯述佛經,編寫了《觀音聖感錄》、《阿彌陀經譯英》等著作,成了女性譯述佛經第一人。

戰争爆發之後,呂碧城在世界各地輾轉弘揚佛法,期盼用宗教來慰藉受傷的世人,燦爛如星,慈悲似蓮。

13歲遭退婚,她此後一生不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後圓寂佛門

圖 | 呂碧城漫遊歐洲

在面臨一個如此絢麗的女子時,死亡,也生出了幾分優雅與莊嚴。1943年1月4日,呂碧城寫成《夢中所得詩》:護首探花亦可衰,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隻此回。

大約心境澄明,對大限的到來也有了感應,二十多天之後,她将佛堂擦拭得一塵不染,當天八點,在誦經中圓寂,安然西去。

第二天清晨,一葉小舟遊弋于香港九龍灣,船上僧尼白衣缟素,誦經聲中,将呂碧城的骨灰合丸與鮮花瓣一起撒于碧水中。

呂碧城一生未嫁,可是這又怎樣呢?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這或許是一個女子最美好的姿态。

13歲遭退婚,她此後一生不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後圓寂佛門

民國處于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遺留下來的大家閨秀何其多,但是能夠逆流而上的卻是矜貴稀有。呂碧城一生的驕傲,不僅僅在于她擺脫宿命,經濟獨立、人格獨立,更高尚地方在于她為千千萬萬備受封建荼毒的女性同胞做了一個榜樣,甚至投身于女性進步的教育事業中。但作為第一批站起來的女性之一,她又背負了女權主義者的貶名。中國女性跪了幾千年了,直至今天,偏見愚昧依然存在,女性沒有真正意義的完全解放,大多情況下,她們真的女權嗎?她們隻是在争取一個女人做人的尊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