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平之戰白起封神,趙括大敗并不是自己無能,隻怪此人太過迂腐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曆史上重大的戰役有很多,時事造就了英雄,有的智勇雙全名流千古。有的卻因各種原因而血灑戰場。其實在戰場上,勝敗就是常事,沒有絕對的勝者。

廢話不多說,今天聊一下長平之戰,這場戰鬥直接導緻戰國七雄一家獨大的局面。一将功成萬骨枯用來形容這場戰役中雙方大将是最以适合不過了。與此同時,也讓另一位将領飽受争議此人便是趙括。趙括真的是無能嗎?我認為不是無能,而是無能為力。

長平之戰白起封神,趙括大敗并不是自己無能,隻怪此人太過迂腐

此戰打了很久,當時兩個國家都消耗巨大。承受不住失敗的後果,武力不行,就要看哪個國家的謀士更勝一籌了。可惜最終結果,趙國死傷高達45萬人,被坑殺的就有20萬軍隊,從此之後,國力日漸衰微,甚至再也沒有雄起過。

趙國戰敗後,把責任都推到了死去的趙括身上。于是,大家都覺得趙括是一個驕傲自大,口出狂言的失敗者。那麼大的一場戰鬥,難道就是他一個人的錯嗎?

長平之戰白起封神,趙括大敗并不是自己無能,隻怪此人太過迂腐

雖然他是主帥,要對戰鬥勝利負最大的責任,把這場戰争失敗的所有過錯,全都推在他一個人身上,這有點說不通吧?首先趙王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說到趙王,我們就來說說長平之戰發生的原因。

這件事要和南韓有直接關系,當時秦國要攻打南韓的上黨,但是南韓肯定不樂意了,不能白白挨打,可是又打不過,他們極其不甘心,便把上黨這塊寶地給了早已垂涎已久的趙國。借此,讓秦趙兩國去争奪吧,自己坐收漁翁就可以了。趙王當時也被利益蒙蔽了雙眼。平原君的名氣也很大,極力勸說趙王趁機将上黨收入囊中。

長平之戰白起封神,趙括大敗并不是自己無能,隻怪此人太過迂腐

當時很多的謀士都看出來其中的利弊,顯然趙王還是更自信秦國不敢攻打自己,于是很高興的接受南韓的饋贈。可是,秦昭王已經出動那麼多士兵了,總不能無功而返吧?你趙國得了上黨,那麼我就火力也就對準趙國了,秦國可以一個雄心勃勃的國家。于是長平之戰便開始了。

趙國應戰初期,趙王讓老将廉頗指揮三軍,廉頗深知雙方實力相當,以防守為主就行,而且自己防守能力也很出衆,無論秦軍如何挑釁都不出戰。這時候秦國便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局勢。兩國開始拼國力資源和耐心,在國力上趙國不比秦國弱。戰國時的趙國可是在中原地帶,資源極其豐富,而秦國卻異常偏僻。久而久之,秦國就僵持不下去了。長久耗下去,趙國便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将秦國軍隊拖垮。但是關鍵時刻趙王坐不住了,多次指令廉頗主動攻擊,妄圖殲滅白起的力量。

長平之戰白起封神,趙括大敗并不是自己無能,隻怪此人太過迂腐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這樣一來,趙王就不開心了。而且謀士範雎就發揮作用了,到趙國使用離間計:廉頗有什麼了不起的除了驕傲,連趙王的指令都不屑一顧。這樣的人其實很容易對付,秦國最懼怕的還是趙括。

趙王聽到消息惱火的不行,那時李牧還小,還不能帶兵打仗。既然别人說秦國怕趙括。那就用趙括。他當了主帥之後,沒有辦法,之後按照趙王的政策走,主動出擊秦國。結果就是被秦軍圍困了沒能突圍,好不容易突破一次吧,自己還被亂箭射死了。主帥都死了,沒人指揮,戰争自然也就失敗,而且四十多萬人也葬送了性命。後來人都認為長平之戰主要是趙括能力不足,但不知道的是他隻是服從安排。卻承擔失敗的後果。不能不說,這鍋背得有點冤。後來秦軍包圍了邯鄲,達一年之久,趙國幾近滅亡,後來秦國卻休養生息了,範雎怕白起地位超過自己,建議秦王休養生息了。這都是秦國的曆史了。

長平之戰白起封神,趙括大敗并不是自己無能,隻怪此人太過迂腐

可惜的是,一帶名将遇到的是一代殺神。白起用強大的秦國軍隊打敗了趙括。最終,成就了自己,然而,趙括也并不是無用之人。回到戰國,你願意當白起還是趙括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