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1981年,江蘇有一個農村婦女,意外挖到了一枚金印,結果在日本引起了一陣轟動。

有些醉心于學術研究的日本專家,千裡迢迢地跑到江蘇,近距離觀看這枚金印,甚至還連連感慨說,200多年的謎題,終于解開了。

這是為何,這名江蘇婦女意外挖到的金印,跟日本有什麼關系呢?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一、江蘇古墓慘遭破壞,考古專家緊急搶救

這名農村婦女名叫陶秀華,她挖到金印的地方,有兩座小山。村裡人一直覺得,這兩個小山很普通。事實上,兩座小山下面,埋藏着非常奢華的漢代古墓。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經常有一些盜墓賊偷偷跑來挖掘。因為這些盜墓賊的擅自行動,兩座山下的漢代古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考古專家發現此事後非常痛心,立刻聯系當地政府,對兩座山進行封鎖,同時向上級上司送出了保護性挖掘的申請。

獲得準許後,考古專家拿着工具,對兩座已經遭到破壞的漢代古墓,進行了深入的保護性挖掘。

兩座小山正對着的地方,一直被當地人稱為甘泉山。是以,考古專家将兩座漢代古墓,分别命名為甘泉一号和甘泉二号。

對古墓所在地區進行封鎖後,考古專家多次對兩座古墓進行保護性挖掘,找到了很多支離破碎的曆史遺物。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這些東西有的是年代久遠自然腐朽,有的是盜墓賊故意破壞,每次看到這些殘片,考古專家的心裡,都會非常難受。

他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早點發現這兩座古墓,把它們保護起來的話,裡面的東西,或許不會大規模破損。

可惜,已經發生的事實,根本無法改變。考古專家再怎麼難受,也隻能默默接受這個結果。

除了這些破碎的殘片之外,考古專家還陸續出土了一些相對完整的寶物。比如鎏金博山爐,青銅牛燈等,這些東西工藝特殊,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考古專家将其出土後,小心翼翼地保護起來,送到了博物館,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專家通過古墓的規模判斷,這兩座古墓的主人,肯定是漢代的王侯。因為線索比較匮乏,始終沒有确定墓主的真實身份。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二、婦女意外挖到金印,主動選擇上交

1981年,兩座古墓的考古工作基本結束,隻有一些碎土需要清理,考古專家因為人手不足,聘請了一些村民,幫他們處理後續工作。

陶秀華因為日常工作不太多,主動去了考古現場幫忙。在清理碎土的過程中,陶秀華意外發現了一個金閃閃的東西,她覺得這東西很好看,随手放到了口袋裡。

回到家後,陶秀華獻寶似地拿出來,對丈夫說,你看這是啥,我撿了個大寶貝。

陶秀華的丈夫,之前也去過考古現場幫忙,還跟考古專家有過近距離接觸。因為之前的經曆,他的眼界開闊了很多。

看到陶秀華手中的金印後,他立刻意識到,這東西應該是土裡挖到的寶貝,于是苦口婆心地對陶秀華勸說道,這東西咱們可不能要,真要是昧着良心拿了,咱們跟那些盜墓賊有啥差別?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陶秀華也不是那種貪心的人,她拿金印回家,隻是覺得這東西挺好看,想跟丈夫分享一下自己的好運氣。

被丈夫勸說後,陶秀華立刻決定,上交寶物,把它送到該去的地方。結果陶秀華還沒有來得及行動,他們家就被蜂擁而來的村民堵住了。

陶秀華自以為,沒人注意到自己撿到金印的事情,事實上大家早就注意到了,隻是沒有直接拆穿而已。大家都對陶秀華撿到的東西非常好奇,想看看她到底撿到了什麼寶貝。

村民們堵門的行為,把陶秀華吓壞了,幸好村幹部及時出現,幫陶秀華夫婦解了圍。

陶秀華對村幹部的幫忙非常感激,她害怕村民們再跑來纏着自己,立刻對村幹部說,俺想把這東西上交。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三、墓主身份水落石出,揭開一段曆史往事

在村幹部的幫助下,陶秀華和丈夫來到了南京博物館,把金印交給了館内的專家。

對金印進行檢驗後,專家驚喜地發現,它是純金打造的寶貝。更重要的是,金印上刻的文字,直接證明了墓主的真實身份。

金印上刻的字是“廣陵王玺”,它的原主人,是光武帝的第9個兒子山陽王劉荊。

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他在動蕩的社會環境中,緊抓時代機遇,帶領身邊人赢得輝煌勝利,平定整個天下,成為了九五之尊。

可是他的兒子劉荊,并沒有繼承他的智慧,隻是單純地羨慕他的成就,做夢都想坐龍椅。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不過,劉秀并沒有把皇位傳給劉荊,而是傳給了兒子劉莊。這個結果讓劉荊特别失望,為了成為真正的皇帝,劉荊假借東海王劉彊舅父的名義寫了一封信,慫恿劉疆帶兵造反。

劉疆知道這是一個陷阱,直接把劉荊寫給自己的信上交給了朝廷。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期,造反可是非常大的罪名,凡是涉嫌造反的人,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

可是漢明帝劉莊并沒有直接懲處劉荊,他對同胞弟弟劉荊非常溺愛,知道劉荊在背後搞鬼時,不僅沒有對外聲張,反而主動隐瞞消息,裝作什麼也不知道的樣子,繼續優待劉荊。

結果他的容忍,非但沒有讓劉荊痛改前非,反而助長了他的嚣張氣焰。羌人造反時,劉荊本想趁機起兵,結果還沒行動,漢明帝就知道了消息。

朝中大臣都覺得,劉荊三番五次想要謀反必須嚴懲,漢明帝還是不忍心對他痛下殺手。思來想去,漢明帝做了一個決定,把山陽王劉荊改封為廣陵王。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到了這時候,劉荊還是不肯死心。抵達了廣陵後,偷偷問身邊的相士:我長得像先帝,先帝30歲當了皇帝,我現在也30歲,可以起兵嗎?

相士一聽這話腿都軟了,出了劉荊的門,立刻上報了這個事。劉荊知道自己犯了忌諱,他害怕漢明帝問罪,主動進了監獄。

漢明帝看他這麼識趣,沒有下令嚴懲,隻是下令削減了他的衛隊。結果劉荊好了傷疤忘了疼,這事剛過去沒多久,又開始瞎折騰。

這一次,劉荊找了個巫師,讓他詛咒漢明帝。他這邊還沒高興幾天,漢明帝就得到了密報。自此,劉荊徹底意識到,自己根本沒有能力造反。最終,劉荊因為過于絕望,選擇了自裁。

劉荊去世後,漢明帝讓劉荊的孩子繼承了爵位,讓劉荊的子孫後代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劉荊這輩子可以說是一把好牌打了個稀爛,如果他沒有瞎折騰的話,應該能有一個不錯的結局,他最後淪落到這種地步,完全是自作自受。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四、日本出土漢代金印,死活不肯承認

從曆史資料來看,劉荊似乎跟日本沒什麼關系。既然如此,陶秀華發現劉荊的印章後,日本專家為何那麼激動呢?

這得從1784年的一件事說起,在這一年中,有一個日本農民,意外挖到了一個印章,上面刻着5個漢字:漢倭奴國王。

這個日本農民沒啥文化,不認識金印下面的文字,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很貴重的寶物,如果擅自藏匿的話,很有可能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這個日本農民選擇了上交印章。接收這枚金印的日本權貴叫黑田,他明知道這枚印章價值不菲,但是并沒有給那個農民多少酬勞,隻是随手給了他一點碎銀子當賞錢。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後來,黑田找了幾名學識淵博的專家,對金印進行鑒定,結果查出了日本對漢朝稱臣納貢的曆史。

根據史書記載,倭奴國曾在漢光武帝執政時,派遣使者到華夏朝拜。漢光武帝很滿意,接受朝拜後,特别命人打造了一枚金印,賞賜給日本的國王,承認了他們的附屬國身份。

日本農民意外發現的金印,就是這段曆史的最佳證據。可是日本的學者們卻普遍認為,這枚金印是僞造的假貨。為證明自己的說辭,日本的學者們提出了三個疑點。

第一,日本的文獻中,沒有稱臣納貢的記錄。第二,漢朝的皇帝賞賜印章時,一般都會使用龜鈕,日本農民之前挖到的金印,用的是蛇鈕,明顯不是同一類型。第三,日本農民挖到金印的地方,不是曆史遺迹,隻是個相對普通的地方,不應該發現這種寶物。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日本學者提出的質疑,看起來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實這都是狡辯,他們最大的目标,是否認那段稱臣納貢的曆史。

日本學者的這種行為,說起來有些無恥,可是仔細想來,也有一點情有可原。

稱臣納貢當附庸,畢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日本這麼多年以來,一直以強國自居,想方設法抹除對自己不利的記錄。

因為長久的自我暗示,他們已經習慣了睜眼說瞎話,想讓他們徹底服氣,确實有一定的難度。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五、真金不怕火煉,曆史不容改變

常言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日本學者的狡辯,根本無濟于事。

我國步入新時代後,因為重視考古挖掘,陸續出土了很多文物,其中有不少文物源自漢代。

在衆多漢代印章中,有一枚從雲南出土的“滇王之印”,它上面的蛇鈕,跟“漢倭奴國王”印章上的蛇鈕,幾乎如出一轍。

因為這個頗為重大的發現,日本對“漢倭奴國王”印章的質疑聲小了很多,但還是有一些人死鴨子嘴硬,不肯承認曾經的曆史。

陶秀華意外挖到的廣陵王金印,如同壓彎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徹底粉碎了日本學者僅有的倔強。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廣陵王金印的尺寸和字型樣式,跟“漢倭奴國王”印章幾乎一樣。按照史書記載,兩枚印章的鑄造時間,僅僅差了一年。

有不少學者認為,廣陵王金印和“漢倭奴國王”印章,甚至可能是同一個人的作品。

日本學術界得知廣陵王金印出土的消息後,騷動了很長一段時間。那些試圖否定曆史事實的日本學者,雖然還是不願意承認那段曆史,但是他們不像之前那樣胡攪蠻纏了。

日本高層或許為了讓自己的顔面好看一些,安排了幾名醉心學術研究的人,來我國境内進行學術交流。

這些專心研究的日本學者,越看廣陵王金印,越覺得不可思議,有人甚至情不自禁地提出要求,希望帶着廣陵王金印去日本進行展覽,讓更多的人,見證當年的曆史。

1981年江蘇婦女挖到一枚金印,在日本引起一陣轟動,這是為何呢?

總而言之,廣陵王金印的出土,對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機,它是中日交往最早的實物證據,有“證史”和“補史”的作用。

此外,這枚金印的重見天日,也為我國的漢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如今,這個頗為珍貴的廣陵王金印,已經被送到了南京博物館,成為了備受關注的特别展品,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去現場看看,近距離領略華夏文化的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