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真正的戰神,統率五千步兵打殘十萬匈奴鐵騎,卻一生背負罵名

中國古代名将衆多,經常出現在後人詩歌中的就有“飛将軍”李廣,如“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君不知沙場争戰苦,至今尤憶李将軍”等等,不過李廣自己終生未得封侯,是以王勃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李廣的子孫也大多下場悲慘,尤以他的長孫李陵遭遇最慘。

他是真正的戰神,統率五千步兵打殘十萬匈奴鐵騎,卻一生背負罵名

李陵出生于公元前134年,年少的時候就長得非常英武雄壯,而且在騎射武功方面也具有着精絕高超的技藝,再加上性格相當的寬厚愛護士卒,是以大家都認為他具有着李廣的遺風,是可以繼承并且實作李廣遺志的人。漢武帝也正是出于這個考慮,是以就任命他統率八百騎兵,李陵年紀雖輕就已成為将領。

他是真正的戰神,統率五千步兵打殘十萬匈奴鐵騎,卻一生背負罵名

李陵年輕的時候,漢朝與匈奴雖然連年征戰,匈奴的勢力已經大減,遠遠不複西漢開國初年可以包圍劉邦的程度,但是卻依然具備着強大的實力,邊疆常有戰事,而那廣闊的戰場就是屬于李陵足夠遼闊的舞台。他盡管隻有八百騎兵,卻也曾經深入匈奴兩千餘裡訪察敵情,并且多次接應李廣利,立下了大功。

他是真正的戰神,統率五千步兵打殘十萬匈奴鐵騎,卻一生背負罵名

在天漢二年(前99年),漢武帝任命李陵為李廣利運輸糧草,李陵接到指令以後親自來到大殿之上,不停地以頭觸地,跪求說:“我與我的部下都想要與匈奴直接交鋒,請不要讓我們隻是擔任運輸隊……”漢武帝為他的赤誠所感動,于是給他五千步兵去觀察敵情。

他是真正的戰神,統率五千步兵打殘十萬匈奴鐵騎,卻一生背負罵名

李陵在率軍行進到浚稽山的時候,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主力軍隊三萬餘騎兵,被匈奴圍住了一圈又一圈。古時候騎兵對于步軍,在遼闊的地形上是占據有絕對優勢的,何況匈奴鐵騎又以骁勇善戰聞名,是以匈奴在圍住了李陵軍隊以後就都以為萬無一失。

他是真正的戰神,統率五千步兵打殘十萬匈奴鐵騎,卻一生背負罵名

然而李陵盡管被大軍圍困,依然不慌不忙,下令讓士兵們依托于地形用大車擺出陣勢,匈奴騎兵一旦發起沖鋒,漢軍士兵就在陣内發放箭矢,匈奴騎兵們如潮般湧來,又在漢軍的控弦聲中如草般倒下,匈奴一波沖鋒就倒下了幾千人,結果導緻匈奴單于大驚失色,于是下令召集了左、右賢王的八萬人馬,組成了大約十萬人馬的騎軍(還有一萬已經被殺)。

他是真正的戰神,統率五千步兵打殘十萬匈奴鐵騎,卻一生背負罵名

匈奴騎兵與李陵的步軍交戰多日,匈奴不能取勝反而損失慘重就想要退走,但是李陵軍中有叛徒潛逃到匈奴軍中告密說漢軍箭矢将盡,于是匈奴繼續猛攻,最終李陵為了不為累将士而假裝投降,想要日後找機會再回到漢朝,此時匈奴的鐵騎已經被打殘。

他是真正的戰神,統率五千步兵打殘十萬匈奴鐵騎,卻一生背負罵名

漢武帝在聽說李陵投降匈奴以後,沒有太多思考,就将其整個家族夷滅,甚至于為之求情的司馬遷也被處以宮刑,而李陵從此也就一直待在了匈奴,漢武帝去世以後霍光請他回漢,李陵慘然地說了一句:“士不二辱”,一生背負着罵名終老異鄉。

參考資料:《漢書》、《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