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網絡上時常傳播着兩萬西班牙軍隊滅明的讨論,這是源于1586年,駐菲律賓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地頭目們曾經召開馬尼拉會議,并聯合上書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希望派遣2.5萬軍隊攻滅大明王朝。那麼,如果這個狂想真的開始實行,大明王朝會更早的滅亡嗎?
需要指出的是,在馬尼拉方案當中,出動的西班牙陸軍隻有1萬到1.2萬,除了聯合葡萄牙人,招募和雇傭東南亞土著之外,方案還計劃雇傭日本兵5000到6000人,這意味着西班牙人對日本人的戰鬥素養有着不錯的評價。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一度對征服大明有迷之自信
1588年,腓力二世在馬德裡設立特别委員會,審查制定進攻中國計劃。隻是因為同年西班牙在格拉沃利讷海戰中大敗于英國,無敵艦隊損失慘重,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對此,某些曆史虛無主義者,必會大呼是英國人拯救了大明。然而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歐洲殖民者,比起明朝軍隊真有那麼大的優勢嘛?我們必須注意到,殖民者們在大航海時代的戰績,很多都是充滿吹噓的。簡單舉幾個例子。
▲卡加延戰役
1582年的卡加延戰役,西班牙人在呂宋島卡加延灣迎戰日本倭寇,号稱以40人擊敗倭寇千餘人。由于明朝曾經有53個倭寇沖殺到南京城下的例子,有人就以為西班牙人對上明軍可以一騎當千。但實際上,根據學者考證,卡加延戰役中的倭寇擁有一艘平底帆船和18艘舢闆。倭寇的舢闆是一種很小的船隻,隻能運載十人以下數量的士兵,實際上可能每一艘舢闆平均隻裝了五六人。滿打滿算,倭寇的數量也最多200多人。而西班牙人出動的人員除了40名正規軍之外,還有數量多于此的水手,或許已經上百人,雙方實力對比并不懸殊。作戰的結果西班牙人傷亡20人,蓋倫船船長佩羅·盧卡斯(PeroLucas)也被倭寇打死,倭寇損失不到一半,隻能說是一場慘勝。
由卡加延戰役的情況而言,無怪乎西班牙人對日本浪人有着很高的評價,準備聯合日本進攻大明。他們在收集情報時應當出了很大的偏差,隻收集了嘉靖朝明朝南方一度衛所兵廢弛,被倭寇如入無人之境的情況,而未曾重視明軍戚繼光、俞大猷等部是如何剿滅倭寇的情況,是以嚴重低估了明軍的戰鬥力。
▲印加武士們也曾擊殺成百上千的西班牙人
實際上西班牙人的戰績哪怕是在美洲都大有水分,不但依賴于龐大的土著盟軍而且屢遭敗衄。1536年,西班牙人在印加帝國扶持的傀儡皇帝曼科·尤潘基發起反抗,其兄弟基佐·尤潘基進攻西班牙人的大學營利馬,一度高歌猛進,消滅了五百人左右的西班牙征服者和數千西班牙人的土著盟軍。後來印加人撤退到奧揚泰坦博和比爾卡班巴,又數次打敗西班牙人的進攻,甚至開始學習西班牙人的騎兵和火器,他們堅持了36年才被徹底剿滅。
西班牙人如此,在大航海時代前期号稱單兵戰鬥力如神一般的葡萄牙人呢?1606年的拉齊多角海戰,荷蘭人和柔佛素丹國聯合進攻葡萄牙人,在海戰中葡萄牙人擊敗了荷蘭艦隊,陸戰中作為印度尼西亞土著的柔佛人卻和葡萄牙人打出了1:1的交換比,都損失了數百人,柔佛人是因為荷蘭人戰敗才不得不撤退。
▲17世紀初遠東的葡萄牙民兵
而南明史上的桂林保衛戰中,号稱神乎其神的三百名葡萄牙雇傭軍,起到的作用其實非常有限,隻是成功防守了一段城牆而已。他們被從澳門葡萄牙定居民中招募而來,大多素質也偏低,比不上葡萄牙正規軍隊或精銳冒險者。明軍能夠獲勝主要依靠的是焦琏所部的奮戰。
如果我們考慮到18世紀的清緬戰争中,緬甸軍隊雖然依靠從西方引進的燧發槍給了清軍極大的殺傷,但因為正面對抗能力低下的痼疾,與清軍曠野作戰占不到便宜,隻能利用胸牆和工事放槍殺傷清軍,是以與傅恒部的大決戰中未能達到全殲清軍的戰略目的,使得清軍損失一半兵力後仍得以撤回。那麼16-17世紀歐洲對遠東的些許火器優勢能有多大作用,實在要打一個極大的問号。
▲清緬戰争中清軍騎兵仍對火器更先進的緬軍形成很大威脅
自然,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近戰格鬥素質遠非搏鬥能力低下的中南半島軍隊可比,西班牙劍盾步兵和葡萄牙精銳冒險者在歐洲都久負盛名,他們還擁有西班牙大方陣,但是投送能力畢竟受限。如果西班牙的滅明計劃真的發動,很可能便會是西班牙、葡萄牙和日本豐臣秀吉組成聯軍,以北韓為跳闆進攻大明。筆者絲毫不懷疑當時的明朝仍能夠打退敵人,不過事情應當會更加有趣。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明月照秃貓,任何媒體或者公衆号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