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王朝》中,《百官行述》存放在八爺的當鋪為何卻不為其所知

實際上,任伯安對于《百官行述》始終是守口如瓶,而《百官行述》也是一直不為人所知。

《百官行述》是任伯安在擔任吏部主事期間窮盡十年的時間,廣布耳目,私自窺探,建立下來的官員們的“私黨”,按照任伯安的說法,《百官行述》之是以能成為挾制百官進而号令百官的重要工具,就是因為《百官行述》中記錄了官員們種種不當的苟且之事,一旦公布于衆便要面臨着萬劫不複的結局。

任伯安沒有謀逆的心思和實力,但是作為一名政治上的賭徒和投機分子,任伯安需要給自己的政治前途增加一顆重要的砝碼,這才讓其編著了《百官行述》,為的就是使之成為自己能夠擷取政治權勢上的最後一張底牌。既然《百官行述》對于任伯安意義如此重大,并且是他最為看重,并且是他準備在最關鍵、最緊要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的“寶物”,自然不會讓其提前曝光,甚至說還要用各種方式将其隐藏起來。

《雍正王朝》中,《百官行述》存放在八爺的當鋪為何卻不為其所知

而在此前,任伯安擔任的是江南巡鹽道的差事,作為九阿哥門人的他被稱為是九阿哥的财神爺,而九阿哥就是八爺黨的财神爺,每年通過給八爺黨巨額的孝敬銀子的他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地位和八爺黨人足夠的尊重,因而也就沒有必要多此一舉的獻上《百官行述》了,甚至都沒有必要讓八爺黨的人知曉《百官行述》的存在,以免引出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

更為重要的是,任伯安也是非常清楚的,“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他與九阿哥、與八爺黨隻是一個松散的同盟,他必須給自己留有足夠的底牌和籌碼應對一切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因而《百官行述》不為八爺黨一衆所知,更是不為外人所知,甚至是自己的弟弟任季安以及小舅子劉八女都未必知曉。

《雍正王朝》中,《百官行述》存放在八爺的當鋪為何卻不為其所知

俗話說,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任伯安看中的正是萬永當鋪的“燈下黑”。

盡管萬永當鋪是八阿哥自己的産業,但是未必所有的業務八阿哥自己都知道。

皇子們自己經營産業,目的為的是賺錢,阿哥們如沒有特殊的訓示和安排,他們關心的更多的有沒有盈利,有沒有賺錢,不會将産業的經營過問的那麼仔細,畢竟這個時候,對于八阿哥等人他們而言,奪嫡才是最重要的,錢反而不是他們在乎的,因為他們已經非常的有錢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伯安這樣一樁普通的業務有着很大的可能就會被八阿哥等人忽略掉,而不去重點關注。同時,任伯安是九阿哥的門人,也算是八爺黨的成員,在·此之前一向是忠心耿耿,也沒有引起八阿哥的疑心,也就不會對任伯安有所防備,反而是他們自己為了扳倒太子出賣了任伯安。更何況,他們壓根也就不知道《百官行述》的存在。

《雍正王朝》中,《百官行述》存放在八爺的當鋪為何卻不為其所知

于是再這樣的情況之下,萬永當鋪作為八阿哥自己的産業,反而成為了他自己最容易忽視的“燈下黑”,《百官行述》也得以安然置于其中。

同時也不能忽視的是,《百官行述》既然如此重要,任伯安也必然是花費了不少的金錢和人情去拉攏萬永當鋪的人,使之為自己更好的看管《百官行述》。

《雍正王朝》中,《百官行述》存放在八爺的當鋪為何卻不為其所知

最終,《百官行述》還是為雍正和十三爺智取得到了。

任伯安為了能夠東山再起,于是放出了《百官行述》的消息,于是引得了太子、八爺黨和雍正等人的極力争奪。而就在太子即将招募任伯安,得到《百官行述》的時候,雍正出手了,先是安排年羹堯前往江夏鎮搞清了《百官行述》的資訊,随後又與十三爺、邬思道共同設計,上演了一出自導自演的好戲。

當晚,雍正自己去八阿哥家拖延時間,順便封鎖了整個事情消息,十三爺則帶兵搜查萬永當鋪找到了《百官行述》,最終,雍正一把火燒掉了《百官行述》,也将即将發生的朝堂之上的危機,成功化解了。

《雍正王朝》中,《百官行述》存放在八爺的當鋪為何卻不為其所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