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商當學胡雪岩‘’,胡雪岩的經商之道值得效仿嗎?

随便走進一家書店,都可以發現講述胡雪岩經商傳奇的書籍。不少作品試圖總結這位紅頂商人的成功之道,宣稱''從商當學胡雪岩。''那麼,胡雪岩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嗎?他的所謂經營之道值得效仿嗎?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安徽績溪人。因家貧,早年曾為地主放牛。後來經過同鄉的推薦,他得以進入杭州一家錢莊當學徒。一天,他就是胡雪岩第一個貴人王有齡。胡雪岩問他:''先生面相不凡,為什麼落魄到如此地步?''王有齡說自己曾捐過一個小官,隻是沒錢入京候補。胡雪岩确信眼前這個人前途無量,在聽後完他的訴說後,決定賭一把----私自從櫃上挪用五百兩銀子,送到王有齡手上。

有了這筆銀子,王有齡得以北上活動。恰巧在天津遇到了好友何桂清。他問清緣由後,為他向浙江巡撫寫了引薦信,借這層關系,王有齡做了糧台總辦。王有齡沒忘記胡雪岩,做了官後,投桃報李,資助胡雪岩開了阜康錢莊。

從商當學胡雪岩‘’,胡雪岩的經商之道值得效仿嗎?

短短幾年功夫,王有齡官至浙江巡撫。借着這位靠山,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好。王有齡曾向手下各縣下令,上交的糧饷、稅收,必須經過阜康錢莊彙兌。此外,他還給了胡雪岩一頂官帽,命他掌管糧食。

天有不測風雲,1861年,太平軍攻下杭州城,王有齡自殺,他的靠山倒了。接替王出任浙江巡撫的,是湖南人左宗棠。這時,有人趁機狀告他以權謀私。左宗棠初來浙江,與胡雪岩素不相識,知道大事不好的胡雪岩,立刻給巡撫衙門送來十幾船米,對左宗棠說,當日杭州城被圍困之際,王大人命在下帶着官款去上海置辦軍糧,可米快運到杭州時,王大人卻以身殉職了。我不得已,隻好将米運回上海變賣。現在朝廷收複了杭州,胡某又将糧米如數購回,交給大人。

當時,左宗棠正為糧食發愁,胡雪岩送來的糧無疑是雪中送炭。不禁''大喜過望,乃傾心善待胡,凡善後諸事,悉以委之''。胡雪岩在官場,又找到了一個靠山。

從商當學胡雪岩‘’,胡雪岩的經商之道值得效仿嗎?

有了左宗棠這個靠山,胡雪岩的商業帝國達到了空前的規模。他的阜康錢莊,分号遍及全國,成了不少達官貴人首選的存錢處;他的''胡慶餘堂''成了響當當的藥業品牌;他積累的資産一度有四千萬兩,達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

巨富的胡雪岩還不滿足,他利用頭上的紅頂子,借為左宗棠籌辦軍饷的權力,向洋人辦的銀行借款,胡雪岩借機虛報利息,從中擷取暴利。聽聞他侵吞官款的曾紀澤就說,''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報一分五厘。''

胡雪岩的财富,并不那麼幹淨。不過有左宗棠做靠山,他并不擔心。他沒有想到,左宗棠的政敵李鴻章早就盯上他了。他借胡雪岩與洋人争奪生絲貿易,資金周轉不濟之際,命手下盛宣懷痛下殺手。1883年,因為生絲貿易失敗,儲戶們人心惶惶,紛紛擠兌存款。恰在此時,一筆八十萬兩的銀行貸款到期了,本來,這筆貸款是銀行借給左宗棠的軍費,但屬于李鴻章派系的上海道台邵友濂推說政府現在沒錢,要胡雪岩還。無奈,胡雪岩隻有再拿出八十萬兩,墊付給銀行。這樣一來,資金更加捉衿見肘,于是各地的阜康錢莊一個一個倒閉。

從商當學胡雪岩‘’,胡雪岩的經商之道值得效仿嗎?

左宗棠失勢後,他''侵吞西征借款''的舊賬被人抖了出來,慈禧太後下旨革除了胡雪岩的頂戴,并指令他清償。胡雪岩變賣家産,遣散妻妾,抵押胡慶餘堂,仍然不夠償還。昔日巨富,臨終前感歎:''白老虎(銀子)可怕!''

縱觀胡雪岩大起大落的一生,其所謂成功之道隻有一條:官商勾結。先資助王有齡,後歸附左宗棠,為官場要員辦事,借權力牟商利。他的成功,來自官場的個别靠山。失敗,同樣拜官場所賜。這真是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胡雪岩去世一百多年了,卻還有不少人對這位紅頂商人津津樂道,這就不得不讓人感歎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