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明馮太後為什麼拒絕下葬于金陵?她對陵寝選擇表達了怎樣的意願?

北魏作為永嘉之亂後,第一個能夠長期穩定統治北方的政權,對于中國曆史的發展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其建構的多民族聚居社會,極好地推進了中國民族融合的程序,而且對之後隋唐等朝代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而這個脫胎于代國部落聯盟的朝代在其統治期間,最重要的改變除了對遊牧民族進行了農耕化改造之外,便是用漢族傳統政治制度确定了皇權的傳承法則,将北魏建立成為了一個典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不過和漢族政權不同的是,也許是其還沒有徹底褪去部落聯盟時代的影子。其在孝文帝遷都之前,曾經出現了長期女性幹政的時代。雖然文明馮太後掌權時間能力突出,為北魏的漢化改革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當時擔任皇帝的孝文帝和之前的獻文帝并不是能力不足的帝王,是以這在中國政治史上還是比較少見的。而從馮太後以及其之前幾位北魏太後的陵寝位置中,我們也能看出北魏平城年代政治中難以忽視的女性色彩。

文明馮太後為什麼拒絕下葬于金陵?她對陵寝選擇表達了怎樣的意願?

文明馮太後劇照

北魏三名太後拒絕下葬金城

在北魏建國之後不久,道武帝拓跋珪便将北魏的都城從盛樂遷到了平城。但是其卻沒有改變讓皇族人士下葬到雲中金陵的習俗,而在其之後的北魏帝後們,在去世之後也都會下葬到這裡。

道武帝在北魏時設立了子貴母死的制度,這本來是其為了防止後族專權而定下的制度。不過這卻讓與北魏帝王沒有血緣關系的保母們在其撫養的皇子登基之後,擁有了極為尊崇的地位,像太武帝拓跋焘的保母窦氏以及拓跋濬的保母常氏都曾經被尊為太後,享有名譽的同時也對北魏的政治走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文明馮太後為什麼拒絕下葬于金陵?她對陵寝選擇表達了怎樣的意願?

北魏金陵遺址

按照道理來說,她們被尊為太後就意味着她們和北魏皇室聯系在了一起,在其死後是要被安葬到雲中金陵的。但是她們卻不約而同地選擇在平城周圍尋找合适的陵寝,拒絕和北魏皇室下葬到一起,這可能是她們對于自己較低的出身依然比較在意的緣故

而在獻文帝和孝文帝在位時期兩都執掌政權的文明馮太後也作出了和兩位前任太後相同的選擇,這就比較值得探讨了。因為其乃是文成帝的正室皇後,按理是要和文成帝合葬到一處的,但是其卻為自己在平城北面的方山頂上建立了一座陵寝,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平城。

文明馮太後為什麼拒絕下葬于金陵?她對陵寝選擇表達了怎樣的意願?

方山永固陵遺址

從文明馮太後在世時對于權力的渴望,以及其和獻文帝的政治鬥争中,我們不難看出其依然不願臣服于拓跋一族,并希望彰顯自己地位的一面。

北魏孝文帝的陵寝選擇

在文明馮太後去世之後,孝文帝隆重地興辦了其後事,将其安葬在了方山之上。而當時孝文帝在馮太後的陵寝旁邊,也為自己修建了一座形制小于馮太後的壽陵,而且其位置也在馮太後的永固陵之下。:

初,高祖孝于太後,乃于永固陵東北裡餘,豫營壽宮,有終焉瞻望之志。及遷洛陽,乃自表瀍西以為山園之所,而方山虛宮至今猶存,号曰"萬年堂"雲。

而孝文帝之是以做出這樣的選擇,其中固然有其孝順的一面,其也有一定的政治意義。在孝文帝剛剛親政的時候,馮太後的勢力在朝中依然有着極強的影響力,孝文帝必須要擺出一副謙恭的姿态,以此來顯示對于馮太後的恭敬,以此來穩定朝中的秩序。

文明馮太後為什麼拒絕下葬于金陵?她對陵寝選擇表達了怎樣的意願?

萬年堂遺址

之後随着孝文帝逐漸将朝中大權回收到自己的手中,其也有了遠離平城,遷都到洛陽的打算。其最重要的目的自然是要進一步推行北魏的漢化政策,并加強對于中原地區的統治。但是其中可能也有要遠離平城,逃離馮太後陰影的原因。

在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其便修建了全新的陵寝,而之前在方山上的壽陵則被完全抛棄,成為了虛冢。這可能也是其不願在去世之後,依然位居馮太後之下而做出的抗争。

馮太後與孝文帝關系淺析

在假設孝文帝建造新陵寝的動機之前,我們要來講一下馮太後與孝文帝之間的關系。在孝文帝出生之後,其生母便被馮太後按照祖制處死,之後馮太後對于孝文帝躬親撫養,将其培養成為了出色的人才。不過在和獻文帝的政治鬥争中,馮太後先後處死了孝文帝母親的多名親屬,這讓馮太後擔心孝文帝在成年之後會對自己不利。

文明馮太後為什麼拒絕下葬于金陵?她對陵寝選擇表達了怎樣的意願?

文明馮太後塑像

于是馮太後曾經提出讓拓跋禧代替拓跋宏,不過這遭到了重臣的勸谏,而且馮太後本人也遊移不定,最終作罷。在确定了拓跋宏的地位之後,馮太後對于孝文帝的教育十分用心,使其成為了精通漢族文化的帝王,這對于北魏後來的政治走向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

孝文帝作為名義上的統治者,其一直處于自己祖母的陰影之下。再加上自己的母系親屬有許多命喪馮太後之手,其對于馮太後有一定積怨也是說得通的。更何況在馮太後掌權的時候,其還要求大臣向其彙報皇帝的舉動,這讓這對祖孫之間充滿了不信任的因素。

是以孝文帝和馮太後之間的關系絕不似表面看起來那般和諧,孝文帝在馮太後去世之後已經做足了形象工程,之後其興建新陵的舉動恐怕才是其真正的想法。而孝文帝遷都洛陽一事可能也受到了馮太後永固陵的影響,這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文明馮太後為什麼拒絕下葬于金陵?她對陵寝選擇表達了怎樣的意願?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馮太後作為北魏平城時代的風雲人物,其以後族的身份執掌大權十餘年。這讓其對繼續身居拓跋氏之下産生了抗拒,是以其才會做出在方山上興建單獨陵寝,而不願陪葬與文成帝左右的決定。

而馮太後的這個決定對于孝文帝之後的政治選擇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作為一名志向遠大的君主,其迫于孝道将自己的陵寝也設于方山之上,但是其顯然不願意在死後也被祖母繼續壓制,也不希望自己繼續接受永固陵的審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使孝文帝堅定了遷都洛陽的決心,加速了北魏的漢化改革程序。

另一方面,馮太後這種對于封建皇權的反抗,顯示了南北朝時期北朝女性對于政治地位的不懈争取,這也對後世的政治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武則天的稱帝也是一種北魏時期女性政治運動的延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