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明冯太后为什么拒绝下葬于金陵?她对陵寝选择表达了怎样的意愿?

北魏作为永嘉之乱后,第一个能够长期稳定统治北方的政权,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构建的多民族聚居社会,极好地推进了中国民族融合的进程,而且对之后隋唐等朝代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这个脱胎于代国部落联盟的朝代在其统治期间,最重要的改变除了对游牧民族进行了农耕化改造之外,便是用汉族传统政治制度确定了皇权的传承法则,将北魏建立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不过和汉族政权不同的是,也许是其还没有彻底褪去部落联盟时代的影子。其在孝文帝迁都之前,曾经出现了长期女性干政的时代。虽然文明冯太后掌权时间能力突出,为北魏的汉化改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当时担任皇帝的孝文帝和之前的献文帝并不是能力不足的帝王,因此这在中国政治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而从冯太后以及其之前几位北魏太后的陵寝位置中,我们也能看出北魏平城年代政治中难以忽视的女性色彩。

文明冯太后为什么拒绝下葬于金陵?她对陵寝选择表达了怎样的意愿?

文明冯太后剧照

北魏三名太后拒绝下葬金城

在北魏建国之后不久,道武帝拓跋珪便将北魏的都城从盛乐迁到了平城。但是其却没有改变让皇族人士下葬到云中金陵的习俗,而在其之后的北魏帝后们,在去世之后也都会下葬到这里。

道武帝在北魏时设立了子贵母死的制度,这本来是其为了防止后族专权而定下的制度。不过这却让与北魏帝王没有血缘关系的保母们在其抚养的皇子登基之后,拥有了极为尊崇的地位,像太武帝拓跋焘的保母窦氏以及拓跋濬的保母常氏都曾经被尊为太后,享有名誉的同时也对北魏的政治走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文明冯太后为什么拒绝下葬于金陵?她对陵寝选择表达了怎样的意愿?

北魏金陵遗址

按照道理来说,她们被尊为太后就意味着她们和北魏皇室联系在了一起,在其死后是要被安葬到云中金陵的。但是她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平城周围寻找合适的陵寝,拒绝和北魏皇室下葬到一起,这可能是她们对于自己较低的出身依然比较在意的缘故

而在献文帝和孝文帝在位时期两都执掌政权的文明冯太后也作出了和两位前任太后相同的选择,这就比较值得探讨了。因为其乃是文成帝的正室皇后,按理是要和文成帝合葬到一处的,但是其却为自己在平城北面的方山顶上建立了一座陵寝,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平城。

文明冯太后为什么拒绝下葬于金陵?她对陵寝选择表达了怎样的意愿?

方山永固陵遗址

从文明冯太后在世时对于权力的渴望,以及其和献文帝的政治斗争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依然不愿臣服于拓跋一族,并希望彰显自己地位的一面。

北魏孝文帝的陵寝选择

在文明冯太后去世之后,孝文帝隆重地兴办了其后事,将其安葬在了方山之上。而当时孝文帝在冯太后的陵寝旁边,也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形制小于冯太后的寿陵,而且其位置也在冯太后的永固陵之下。:

初,高祖孝于太后,乃于永固陵东北里余,豫营寿宫,有终焉瞻望之志。及迁洛阳,乃自表瀍西以为山园之所,而方山虚宫至今犹存,号曰"万年堂"云。

而孝文帝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其中固然有其孝顺的一面,其也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在孝文帝刚刚亲政的时候,冯太后的势力在朝中依然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孝文帝必须要摆出一副谦恭的姿态,以此来显示对于冯太后的恭敬,以此来稳定朝中的秩序。

文明冯太后为什么拒绝下葬于金陵?她对陵寝选择表达了怎样的意愿?

万年堂遗址

之后随着孝文帝逐渐将朝中大权回收到自己的手中,其也有了远离平城,迁都到洛阳的打算。其最重要的目的自然是要进一步推行北魏的汉化政策,并加强对于中原地区的统治。但是其中可能也有要远离平城,逃离冯太后阴影的原因。

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其便修建了全新的陵寝,而之前在方山上的寿陵则被完全抛弃,成为了虚冢。这可能也是其不愿在去世之后,依然位居冯太后之下而做出的抗争。

冯太后与孝文帝关系浅析

在假设孝文帝建造新陵寝的动机之前,我们要来讲一下冯太后与孝文帝之间的关系。在孝文帝出生之后,其生母便被冯太后按照祖制处死,之后冯太后对于孝文帝躬亲抚养,将其培养成为了出色的人才。不过在和献文帝的政治斗争中,冯太后先后处死了孝文帝母亲的多名亲属,这让冯太后担心孝文帝在成年之后会对自己不利。

文明冯太后为什么拒绝下葬于金陵?她对陵寝选择表达了怎样的意愿?

文明冯太后塑像

于是冯太后曾经提出让拓跋禧代替拓跋宏,不过这遭到了重臣的劝谏,而且冯太后本人也游移不定,最终作罢。在确定了拓跋宏的地位之后,冯太后对于孝文帝的教育十分用心,使其成为了精通汉族文化的帝王,这对于北魏后来的政治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孝文帝作为名义上的统治者,其一直处于自己祖母的阴影之下。再加上自己的母系亲属有许多命丧冯太后之手,其对于冯太后有一定积怨也是说得通的。更何况在冯太后掌权的时候,其还要求大臣向其汇报皇帝的举动,这让这对祖孙之间充满了不信任的因素。

因此孝文帝和冯太后之间的关系绝不似表面看起来那般和谐,孝文帝在冯太后去世之后已经做足了形象工程,之后其兴建新陵的举动恐怕才是其真正的想法。而孝文帝迁都洛阳一事可能也受到了冯太后永固陵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文明冯太后为什么拒绝下葬于金陵?她对陵寝选择表达了怎样的意愿?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冯太后作为北魏平城时代的风云人物,其以后族的身份执掌大权十余年。这让其对继续身居拓跋氏之下产生了抗拒,因此其才会做出在方山上兴建单独陵寝,而不愿陪葬与文成帝左右的决定。

而冯太后的这个决定对于孝文帝之后的政治选择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一名志向远大的君主,其迫于孝道将自己的陵寝也设于方山之上,但是其显然不愿意在死后也被祖母继续压制,也不希望自己继续接受永固陵的审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使孝文帝坚定了迁都洛阳的决心,加速了北魏的汉化改革进程。

另一方面,冯太后这种对于封建皇权的反抗,显示了南北朝时期北朝女性对于政治地位的不懈争取,这也对后世的政治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的称帝也是一种北魏时期女性政治运动的延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