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一生共娶有六位夫人,分别是原配趙春桂,二夫人盧壽萱,三夫人戴憲玉,四夫人許澎陽,五夫人張壽懿,六夫人馬嶽清。
這六位夫人也是各有特色。
原配趙氏是糟糠之妻,陪伴張作霖度過了一段寂寂無名的苦日子,生下了少帥張學良。
二夫人盧氏賢惠,曾經一度代替大夫人之位,掌管帥府,94歲高齡善終。
三夫人戴氏是個冰美人,倔強而獨立,後來出家為尼。
四夫人許氏低調,專心教子,培養出來了一位海軍少将,90歲高齡去世,是六位夫人中最後一位去世的。
五夫人張壽懿,知書達理,心胸豁達,成為張作霖的賢内助。
六夫人馬嶽清,溫文爾雅,和五夫人情同姐妹。
這六位夫人中,要論感情,張作霖肯定是和趙春桂感情最深,畢竟是患難夫妻,還為自己生下了長子張學良。
但是,要論得寵,那非五夫人張壽懿莫屬。

張作霖是一個軍閥,常年領兵打仗,指揮戰役,甚至在生命的最後兩年還進駐北京,掌控了國家大權。是張壽懿在奉天,幫他把大帥府打理的井井有條,各方太太之間相安無事,讓張作霖省去了很多的後顧之憂。
張作霖是個粗人,一張口就是“媽了巴子”,是以,他喜歡的女人絕對不是唯唯諾諾的小女子。張壽懿聰明,而且有文化,有主見,她總是能恰到好處地領會張作霖的心意,并且為張作霖做出決定。
比如張作霖看上了一個戲子,但是,年齡差距太大,張作霖不好提,于是,張壽懿主動把這個戲子接到自己身邊,先是當丫鬟,後來就主動提出來給張作霖做小老婆,這個戲子,就是六夫人馬嶽清。
換做别的女人,聽說丈夫喜歡上一個戲子,恨不得把這個戲子給扒了皮,但是張壽懿沒有這樣做,就因為他懂張作霖的心思。
是以,在張作霖的後半生,偌大的一個大帥府,全部是五夫人張壽懿在管理,張作霖也特意在大帥府裡給她修建了一棟樓,取名叫“小青樓”。還在沈陽市給她買下了兩棟小院,并特許她冠以張姓,叫“張壽懿”。
這些待遇,是其他幾個夫人都沒有享受到的。
然而,誰也想不到,這個曾經威風八面的大帥府五夫人,卻是一個私生子,從小跟着母親在戲院裡長大。
也許,正是從小見慣了人情冷暖,才培養出了張壽懿八面玲珑的性格。
私生子出身,從小颠沛流離,但堅持上學讀書
張壽懿的生父,是大名鼎鼎的黑龍江将軍壽山,明朝大将袁崇煥的六世孫。但是,很可惜,張壽懿隻是他的一個私生子。
當年壽山在戲院裡看戲,看中了一個王姓女子,就拉進小屋裡雲雨了一番。不過,以壽山的身份,是不可能娶一個戲院女子的。但是,王氏的肚子很争氣,很快就中獎了,生下一個女孩,取名叫“壽懿”。
1900年,庚子事變,沙俄趁機在東北搞事情,壽山主張堅決予以抵抗,戰死沙場,年僅40歲。
壽山死後,王氏沒有了依靠,再次帶着女兒回到戲班子,她給女兒改名叫“王雅君”。小小的王雅君就這樣混迹于戲院。
古代的戲班子,是生活在最底層的勞動人民,越是窮苦,越是人情淡薄。在戲班子裡,吃不飽,挨打罵,被算計都是家常便飯。
從小在這種環境下生活,讓小小的王雅君養成了八面玲珑的性格。
不過,王氏可不打算讓女兒走自己的老路,她太了解戲班子的生活了,戲子,在古代是地位最底下的一種人。他決定讓女兒上學讀書,因為她明白,隻有上學,才能改變命運。
就這樣,張壽懿開始上學,并且一路上到了中學畢業,就在她中學畢業的典禮那天,她終于迎來了自己命運的改變。
那天,身為奉天督軍兼省長的張作霖,破天荒來參加了這個中學的畢業典禮。張壽懿作為學生代表,在講台上做畢業演講。
看着講台上青春靓麗,氣質非凡的張壽懿,張作霖莫名的産生了好感,并把他的想法轉達給了學校校長,沒多久,19歲的張壽懿就嫁入了大帥府,成為張作霖的五夫人。
就是在大帥府,冠了“張”姓,她的名字才正式成為“張壽懿”。
嶄頭露角,成為大帥府的第一内當家
其實,那天張作霖去參加中學的畢業典禮,既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關心教育。
他本來就是奔着挑媳婦去的。因為随着張作霖地位的提高,他急需一個知書達理,有文化有素養的女人,來做自己的賢内助。
張壽懿過門後,果然沒有讓張作霖失望,他言談舉止得體,處事圓滿周到,精明幹練,讓張作霖非常的滿意。
1918年,張作霖外出視察部隊,正好帶着張壽懿一起去,在臨結束的時候,張壽懿發表了一次即興的講話,大談張作霖如何愛兵如子,如何體恤部下,并以五夫人的名義,給全體士兵進行了獎賞。
張壽懿的講話,部隊全體士兵一緻鼓掌叫好,張作霖也覺得臉上非常有面子。從此以後,張作霖出席重要的社交場合,都會帶着張壽懿,而大帥府内,也逐漸由張壽懿開始管理。
慢慢的,盧夫人就交出了管理全,張壽懿成了沈陽大帥府的第一内當家。
大帥府擴建,張作霖特意在東邊的小院裡,給張壽懿修建了一個青磚的二層小樓,人們稱它為“小青樓”。
原本這是專屬于張壽懿的,但是,她并沒有這樣做,反而是把各房太太都接過來住,讓她們挑最好的房間住,自己反而住了一個北面的房間。
張壽懿的大度,赢得了大帥府内所有人的好感。
這個時候,原配趙春桂已經去世,三夫人出家為尼,府内隻有二夫人盧氏和四夫人許氏。這兩個人都是傳統的女子,低調内斂,不争不搶,和張壽懿情同姐妹。
張作霖有一次視察部隊,看見士兵裡有一個小個子,就生氣了:“這麼矮的個子,怎麼也招來當兵了”,手下趕緊低聲對他說:“這是五夫人推薦的”。張作霖立馬改了口氣:“媽了巴子,怪不得這麼精神,讓他當班長吧”。
由此可見,五夫人張壽懿在張作霖心中的影響力有多大。
1927年,是張作霖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他進入北京,當上了全國海陸軍大元帥,成為事實上的國家領袖,張壽懿也忙的起飛,沈陽北京兩頭跑。
為了更好的照顧張作霖,張壽懿主動提出來讓張作霖娶了馬嶽清當六夫人,專門在北京照顧他,而自己則專心打理沈陽的大帥府。
按說,這個時候的張作霖,已經是國家一把手了,不愁吃,不愁喝,但是,在大帥府裡,張壽懿卻管理的非常嚴格。
六位夫人平常吃幾道菜,下人們平常吃幾道菜,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果誰想吃點好的,必須自掏腰包,決不允許随意的揮霍,包括張壽懿自己在内。
張壽懿的嚴格管理,更加的鞏固了她第一内當家的地位。
臨危不亂,她的一個舉動拯救了整個東北
1928,張作霖在和北伐軍的戰鬥中節節失敗,在多方勸說之下,他決定回到沈陽老家,重振旗鼓。
6月3日晚6時,張作霖在北京登上他的專列,準備回到沈陽,随行的還有六夫人馬嶽清,三兒子張學曾,靳雲鵬,潘複,何豐林等人。
6月4日清晨,當專列路過京奉鐵路和南滿鐵路交叉口的三洞橋的時候,一聲巨響,張作霖的專列被炸成了兩截,張作霖被炸得血肉模糊,随即被緊急送回了大元帥府。
原來,就在張作霖決定退回東北前,日本人找到了張作霖,他們眼看着張作霖節節敗退,就勸他回到東北,并讓他簽署有關檔案,承認滿洲和外蒙古的事實獨立,但是,被張作霖嚴詞拒絕。
對于張作霖的表現,日本人很不滿意,事實上,他們對張作霖不滿意已經很多年了。這麼多年來,張作霖在對待日本人的态度上,是不妥協,不配合,讓日本人一直如鲠在喉。
比如當年郭松齡倒戈,張作霖在危急關頭找日本人幫忙,日本人趁機要好處,張作霖口頭答應下來,等平叛了郭松齡後,張作霖又拒不承認,讓日本人非常惱火。
這次,他們決定徹底除掉張作霖,重新選擇一個合适的傀儡。
是以,張作霖是否被當場炸死,成為日本人最關心的一個事情,他們派出大量的人員,進行多方打探。
張作霖被送回大帥府的時候,其實隻剩下一口氣了,他被擡進五夫人的小青樓裡,張作霖趁着最後一口氣,對五夫人說了一句話:“我不行了,叫小六子快點回來,以國家為重”。說完就咽氣了。
丈夫死了,張壽懿當然難過,不過,他知道,這個時候不知道有多少日本間諜在打探張作霖的死訊,一旦他們知道張作霖死了,那麼他們會立馬出兵占領整個東北,九一八也許就會提前上演。
于是,張壽懿強忍悲痛,交代帥府所有人嚴密封鎖消息,讓軍醫正常進來看病,讓下人正常每天送飯,并散布消息,大帥傷勢不嚴重,很快就能康複。
暗地裡,他讓人秘密通知張學良,盡快回到沈陽,主持大局。
日本人不甘心,派出了幾位公使夫人,名義上到帥府來做客,暗地裡刺探情報。張壽懿帶領着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故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來和日本公使夫人周旋,還開香槟慶賀大帥逢兇化吉。
張壽懿的行為,讓日本人懷疑張作霖還沒有死,是以,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直到6月18日,張學良回來就任東北保安總司令,才正式為張作霖發喪。
可以說,張壽懿的鎮定自若,挽救了整個東北,避免了東北人民過早地落入日本人的鐵蹄之下。
九一八之後,張壽懿移居天津,之後又轉到台灣生活。她一生為張作霖生下了4個兒子,其中張學森一直跟随哥哥做革命工作。
1966年,張壽懿病危,她通過層層關系,聯系上了張學森,希望他能過去見上最後一面,但是因為總總原因,張學森最後未能成行。張壽懿病逝,享年68歲。
張壽懿雖然出身低微,但是她卻知道通過讀書上學來改變命運。身為女人,她沒有像别的女人一樣,整日争風吃醋。相反,她總是能站到張作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且為他解決問題,這也是張作霖最喜歡她的原因之一。
從私生女到大帥府第一女主人,張壽懿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華麗轉身。
如果當初她的媽媽沒有堅持讓她上學,也許,張壽懿終其一生,也隻是重複王氏當年的道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曆史百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