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2年2月,黔軍第25軍副軍長王家烈率親信部隊兵臨省會貴陽城下,逼迫軍長兼省政府主席毛光翔下野,一舉掌握了貴州省軍政大權。遠在南京的蔣介石樂得坐看黔軍内亂,遂下令正式任命王家烈繼任軍長兼省政府主席;此後該軍另一位副軍長猶國才等人也起兵發難,奪取貴陽,蔣又立即任命猶國才為軍長兼代理主席,待王家烈反攻得手,又馬上将猶免職,讓王複任。
請中央軍入黔增援
此後,黔軍内部始終處于四分五裂中,王家烈作為軍長,僅能直接指揮所屬5個師中的第1師和第2師,另外3個師(蔣在珍第3師,侯之擔教導師及猶國才獨立1師)根本不同調遣,尤其是猶國才,更是最大的競争對手。但王家烈畢竟在省内占據優勢,少有的貴陽、遵義等幾座大城市也都在其控制下,其餘幾個師依附省外的滇軍、川軍才能勉強維持生存。
1934年底,長征紅軍經曆了慘烈的湘江之戰後,轉兵西進貴州,12月15日,入黔通道黎平地區被攻占;18日,克劍河縣城被攻占,22日,台拱、鎮遠等地也先後失守。王家烈如坐針氈,急電南京請求中央軍入黔增援,“懇中央飛令到湘各軍,西移黔境;及桂省部隊越境會剿,以期聚殲該敵,挽救黔難,無任感禱”。
中央軍搶占貴陽,忙着争權奪利
1935年1月2日,紅軍在烏江邊擊破侯之擔的教導師,直逼黔北重鎮、貴州第二大城市遵義。王家烈急電“追剿軍”前敵總指揮薛嶽,請求立即趕來增援。但1月7日,就在長征紅軍占領遵義的當天,薛嶽的中央軍并未北上就遵義,而是急行軍進入了省會貴陽,并派麾下第99師師長郭思演接管了城防。
以後幾天,薛嶽并未着急與紅軍作戰,而是指使一批親信,暗中調查王家烈近年來的劣迹,并秘密調查黔軍内部的派系鬥争,對王的親信——第1師師長何知重和第2師師長柏輝章百般拉攏,“函電交馳,表示信任,以促其傾向中央”。眼看貴陽已無容身之地,王家烈決定率部親征遵義,将勢力向黔北地區發展,同時在婁山關一帶設防,保障自己的起家之地——桐梓城。
黔北大敗,行政大權必須交出
1月9日,由于長征紅軍主動放棄遵義,北上赤水河一帶,王家烈輕松收複遵義。但短短1個月後,紅軍一渡赤水河回師,首先在婁山關殲滅黔軍600餘人,随後乘勝追擊,擊潰王家烈親自指揮的4個團,再度占領遵義城。王家烈麾下傷亡慘重,在黔北紮根的計劃也徹底泡湯。
3月24日,蔣介石親自飛到貴陽督戰,并直接向王家烈攤牌:在省主席和第25軍軍長兩職中選一項,當軍長就不能當省主席,當省主席就不能當省長。王家烈自己也知道,“軍長不兼主席就軍費無着,主席不兼軍長就沒有保障”,但他前番連場大敗,不撤掉一個職務的确交代不過去,考慮到槍杆子才是生存的保障,王家烈選擇繼續當軍長。
麾下被策反,軍權也被迫交出
但可憐的王家烈不知道,自己的左膀右臂柏輝章與何知重早已被策反,蔣介石的侍從室主任晏道剛更是與兩人達成協定:今後兩個師的軍饷由中央發放,不再受王家烈克扣,條件就是贊成王家烈辭去軍長一職。此後,柏、何二人在薛嶽的指使下,唆使所部官兵讨要軍饷,并一度包圍軍部,搞得王家烈焦頭爛額。
王家烈也曾向蔣介石發電報讨要軍饷,但蔣答複“部隊未縮編,未經點驗即不發饷”,王家烈遭内外夾攻,衆叛親離,隻得被迫又辭去了軍長一職。5月底,蔣介石給王家烈一個參議院參議的虛職,将其打發到南京了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讀萬卷書破萬仞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