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新能源車補貼也迎來了新的曆史階段:較2021年退坡30%(公共領域20%),補貼至2022年12月31日終止。
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幾乎從開年起就一直以高于整體汽車市場增速的态勢,不斷重新整理單月紀錄,“爆發元年”幾乎成為業内共識,曾經稚嫩的新能源車也已發展壯大。
補貼政策的撤離,正是印證了新能源車發展的關鍵轉折。市場将成為完全的驅動主力,産品力是競争核心,車企為了豐滿羽翼,正加速技術、産能、管道等體系布局。2022年,盡管面臨着補貼退坡和供應鍊成本壓力,但業内普遍認為,補貼退坡不會改變增長大趨勢。新能源車翅膀硬了,讓它自己飛!一場優勝劣汰的洗刷,留下的将是出色玩家與良性發展生态。
●南方日報記者 魏泓泉 拱千舒 實習生 徐劭爵
未來市場預期仍樂觀
根據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釋出《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20%。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
事實上,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一直處在退坡狀态。《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支援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實施退坡機制,2020年以後新能源汽車可能進入無補貼時代,2021年與2022年是延長的兩年。
巨大的政策紅利下,很多企業紛紛加入新能源汽車賽道,無論是燃油車領域的老手還是面貌一新的造車新勢力,都是遍地開花。如今新能源車迎來市場驅動的關鍵轉變,這些發展起來的車企也是時候“拉出來溜溜”。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資料,2021年前十一月,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市場滲透率達12.7%。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産銷将實作50%左右的提升。
這背後是漸臻成熟的技術支撐,和私人市場的強力驅動。在産品頗具競争力、市場認可度提升的背景下,補貼退坡對消費者的影響是有限的。根據補貼方案測算,2022年,續航裡程在300-400公裡之間的純電乘用車補貼較2021年減少3900元,續航裡程大于或等于400公裡的純電乘用車補貼減少5400元,插電混動(含增程式)乘用車補貼減少2000元。
對此,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國内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已大幅提升,即便補貼退坡後車輛價格小幅提升,也會是短期現象。”從市場競争角度看,随着越來越多車企轉型新能源以及技術不斷進步,車企想要保持産品競争力,價格下降将成為長期趨勢。此外,2022年的補貼政策在技術名額體系架構上保持穩定,并未擡高門檻,這有利于中低端車型繼續保持強勢增量。
補貼退坡,價格戰加劇,本來就是大勢所趨。基于此,不少業界人士對新能源汽車後市表現保持樂觀。崔東樹預估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到550萬輛以上,甚至有望突破600萬輛。
“斷奶”車企決勝下半場
随着造車新勢力車企邁過量産傳遞門檻,“蔚小理”12月傳遞量又創新高,也為2021年的新能源市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号。
小鵬以12月傳遞16000台的成績繼續領跑造車新勢力,同比增長181%,全年總傳遞量達到98155台,為2020年的3.6倍。理想汽車12月傳遞14087輛理想ONE,同比增長130.0%,全年總計傳遞90491輛,同比增長177.4%。蔚來2021年傳遞新車91429台,同比增長109.1%,連續兩年翻番。
幾年前,造車新勢力的目标還是一年傳遞1萬輛,如今已經實作一個月傳遞量破萬,再到沖刺一年10萬輛的目标,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目前,這樣的目标正在不斷逼近,新勢力毛利率不斷提高。第三季度理想汽車車輛銷售收入為人民币73.9億元,同比增長199.7%,車輛毛利率為21.1%。蔚來三季度營收98.05億元,同比增長116.6%,20.3%的毛利率也較前年同期的12.9%明顯提升。
然而,達成月傳遞過萬的目标并不容易。去年以來,新勢力車企同樣受“缺芯”影響明顯。10月,小鵬P7受晶片供給緊張,銷量不升反降。理想汽車也因晶片不足提出新車“先傳遞後補裝”的方案。
在供應鍊的風險壓力下,成本壓力不斷提升,持續的高研發投入和快速拓展的銷售服務管道都是硬需求。以理想為例,第三季度的研發費用為人民币8.885億元,同比增加165.6%。
而管道網絡建設比拼也同步更新,競争更直面消費者。截至2021年11月底,小鵬汽車已于全國鋪開661座品牌超充站,并在全國營運311家銷售門店。截至2021年12月31日,理想汽車在全國已有206家零售中心。而蔚來2021年在全球建成換電站778座,建立成NIO House15座,服務中心72家。
盡管“蔚小理”們已經每月量産過萬,但随着未來新能源補貼的進一步退坡,面對晶片短缺、原材料漲價等供應鍊的挑戰,依舊要繼續擴大銷售規模,平衡好高額投入擴張與成本壓力間的關系,直面不斷發力的傳統車企與二線新能源品牌的競争,方能自負盈虧,成為持久赢家。
未來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新能源補貼退坡将讓這個市場更加分化,如何在新一輪洗牌中不被淘汰,成為所有車企面臨的挑戰。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