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口開河的年代,《東拉西車》努力保持對事實、知識和寫作莊重的态度。
吉利要新推一個“換電出行品牌”,主打“60秒極速換電”。60秒?看到這個消息,老傅立馬跑到了一家加油站。别看開了20多年的車,也加了20多年的油,還真是沒注意過60秒能加多少油。
▍60秒能加多少油?
在加油站默默旁觀,掐表一算,油槍一分鐘大概能往油箱裡灌進30升汽油。
家用汽車的油箱,容量大多在40升到70升之間。簡單算算,你就知道如果電動汽車真能做到60秒換電,那一定比加油快。

▲加油機的油槍流量一般不超過40升/分鐘
每次加油具體需要多長時間?3分鐘還是5分鐘?為什麼大家很少留意?
因為加油是個捎帶手的事兒,一般幾分鐘就能搞定,對生活中這種小小不言的事情,大家基本“無感”。
但電動汽車充電就是另一回事兒了,就算用充電站的直流大功率快充,要從20%電量充到90%以上,大部分車用時都要超過一小時。
幾分鐘你可以忽略不計,但一個小時你就要考慮怎麼打發了。
▍“電動爹”焦慮知多少
在這個以販賣和圍觀焦慮為樂趣的年代,關于“電動爹”的焦慮自然不會缺席,裡程焦慮、充電焦慮、低溫續航焦慮等等不一而足。
與電動汽車相伴而來的所謂焦慮,和人們用慣了燃油車有關。燃油車在人們心裡預設好了各個标準,人們開電動汽車時,不由自主會拿來一一比較:
比如,汽油車加一箱油平時能跑500公裡或者更多,如果電動汽車的滿電續航達不到這個水準,車主就感覺不夠用。
再比如,在加油站加滿油隻要幾分鐘時間,而在充電站充滿電要一個多小時,車主就感覺不耐煩。
▲電動汽車充滿電往往需要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再比如,冬天汽油車雖然也比較費油,但電動車會“斷崖式掉電”,車主就感覺不滿意。
再比如,汽油車跑高速比平時更省油,但電動車一上高速續航就拉垮,車主會感覺心裡沒底。
這些都算是焦慮嗎?電動車真是不好伺候的“電動爹”嗎?
傳說中的各種焦慮,有真有假,有輕有重。近期最著名的焦慮,就是去年十一長假期間的“充電一小時,排隊四小時”,這事兒都上了央視。話說一位車主開電動車從深圳回湖南,在耒陽服務區花5個小時才充好電,其中4個小時是排隊,因為怕被人加塞,中間連廁所都沒敢上。
▍電動汽車的舒适區
一塊兒開車出門,朋友早到家了,你還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排隊等着充電,這是真焦慮。
老傅我開過一段時間的電動汽車,說老實話,大多數關于電動汽車的“焦慮”都是被人刻意加工制造和販賣的段子。這兩年電動汽車的銷量翻着跟頭暴漲,很好地證明了車主們心情沒傳說中那麼差。
電動汽車有自己的舒适區,不出舒适區,那是真舒服。
你要是有條件裝私家充電樁,回家就插上充電槍,開出去時總是電量充足,電車開着爽歪歪,費用省下一多半,心裡光是美了。
▲私人充電樁是電動汽車的最佳伴侶
沒有私樁,可以到附近公共充電站充電,充滿一次跑一個星期,焦慮個啥?
偶爾開個長途,算是跑出了電動汽車的舒适區。現在大多數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都有快充樁,各城市的充電站也不少,隻要事先規劃一下路線,也談不上焦慮。
據老傅開電動汽車的體會,平時沒什麼焦慮,但會有焦躁。
電動汽車看上去這麼先進、這麼智能的東西,莫名其妙就卡在了充電速度上。在充電站等待充電的這一個小時,就好比正在追劇時強行插入了一段超長無比的廣告,某些人會覺得是一種折磨。
在《無快樂的經濟:人類獲得滿足的心理學》一書中,西托夫斯基寫道:
我發現一切罪過隻源于一個事實:人們沒有能力安靜地坐着。
對頭,現代人已經沒辦法安靜下來,要是在充電站裡呆一個小時,罪過就來了,無聊和焦躁不安就找上門來了。似老傅這般有定力之人,在充電站默誦若幹遍心經之後,睜眼一看,離充滿電咋還剩50分鐘呢?
現代社會是一個強調“即時滿足”的社會,想聽什麼歌、想看什麼電影,拿起手機就刷;想買什麼東西,想吃什麼,拿起手機就下單。人們的欲望要加速滿足,但電動汽車偏偏“逆潮流而動”,充電時間是加油時間的好多倍,難免讓人煩。
▍一快解千愁
據我所知,開電動汽車遭遇真焦慮,主要是兩種情況:
一是在全民大假期中,電動汽車們不約而同奔向詩和遠方,缺電時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喜相逢;
二是某些大城市的某些熱門區域,各色電動汽車從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又在各個充電站不期而遇。
電動汽車充電就怕紮堆兒,一紮堆兒就要排隊等,一輛車充電一小時,前邊排兩輛車就能讓人立馬崩潰。
很明顯,引發焦慮的根子不是續航不夠長,也不是充電站不夠多,而是充電速度太慢。
要是像加油的速度那樣,幾分鐘能充好電,一切焦慮都将随風而去。什麼高速電耗高、什麼冬天掉電快、什麼續航裡程虛、什麼排隊幾小時……電不多了随時補,分分鐘搞定,一快解千愁。
然而,想快起來很難。廠商已經很努力了,但以目前的電池和充電技術水準,半小時從20%充到80%算是頂尖水準,充電是越往後越慢,要是想充到90%以上,一個小時也算快的。
也許下一代電池能解決問題,但問題是,誰也說不好下一代電池啥時候能搞出來。
充電速度一時難解決,好在還有一條路叫“換電”。
▲60秒、極速、無感,都點向充電的軟肋
換電,就是直接換上充好電的電池。這當然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換電路線一直有廠商在做,蔚來已經搞得有聲有色。不過,從釋出的消息看,吉利這次搞的換電和蔚來還是有所不同的。
一是換電速度更快,所謂“60秒極速換電”。加油站可以同時為多輛車加油,而換電站一次隻能給一輛車換電,提升速度可以避免或減少換電排隊。
二是車型陣容更大,吉利開發了換電車專用平台,涵蓋轎車、SUV、MPV和物流車、輕卡等多種車型,家用商用全有。
三是布點更多,到2025年要建成5000個換電站,覆寫100多個核心城市。
▲吉利的換電站是無人值守的智能換電站
換電路線讓電動汽車“車電分離”,車是車,電池是電池。這樣搞除了“補能”快外,還有很多好處,比如買車更便宜,車主不用為電池壽命操心,還能同步享受電池技術更新,等等。
充電慢是電動汽車焦慮的病根,在充電速度一時難以有大提升時,我國的政策也開始力挺“換電”,主張兩條腿走路。現在不少廠商都在布局換電模式,接下來,一道道電動汽車新菜就要上桌了,“換電”香不香?嘗了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