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飄雪樓主的曆史課2019-01-22 11:48:57
諸葛亮在中國曆史上一直被稱為“神人”,他自下山後,依靠他的聰明才智,輔佐居無定所的“光竿司令”劉備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最終逆襲成蜀主之主,建立了三足鼎立的霸業。而,諸葛亮顯然還是被後人所神話了,被演義所誤解了,他并不是完美無缺的“神算子”,他也有缺點,主要展現在用人上,而其用人重在失誤有四次。

第一,容錯一人——關羽。
劉備帶軍師龐統入川,原本是派諸葛亮守荊州的。在入川途中龐統陰溝裡翻船中流矢而死後,諸葛亮隻好前去支援劉備。于是,劉備把鎮守荊州的主帥交了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
關羽雖然智勇雙全,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的緻命弱點就是心高氣傲,目空一切。是以,他顯然不是鎮定軍師要地荊州的最佳人選。諸葛亮當然知道劉備的決定是錯誤的,但他卻順從了劉備的意思,沒有讓他人去守荊州,比如說同樣智勇雙全,且穩重老練的趙雲。後來,果然制造出了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慘劇。
隻因容錯一人,使蜀國丢了荊州要地,成為蜀國衰退的分水嶺,諸葛亮之錯令人唏噓。
第二,信錯一人——馬谡。
劉備白帝城托孤時,明明白白地告誡諸葛亮,要他“謹防”一人——馬谡,給出的理由是: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然而,事實證明,諸葛亮卻把劉備的話當成了耳邊風,他對馬谡依然器重有加,關系鐵的情同父子。
報應随及按期而到,227年冬,諸葛亮北伐時很順利,接連獲得幾個局部戰役的勝利,到達祁山後,他派馬谡率一支人馬去守軍事要地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
結果“紙上談兵”的馬谡在排兵布陣上犯兵家大忌,最終被魏軍擊敗,街亭失守,諸葛亮不得不率蜀軍退回蜀川。隻因馬谡一人而導緻北伐失敗,事後,諸葛亮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隻好 “揮淚斬馬谡”!
隻因信錯一人,前功盡棄,戰役失敗,諸葛亮之錯令人歎息。
第三,殺錯一人——魏延
魏延勇冠三軍,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将,同時,他對蜀國也是忠心耿耿,戰功也不是錯的。然而,他最大的弱點是為人過于耿直,我行我素。諸葛亮對魏延很不“感冒”,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魏延總是喜歡在他面前直言直谏,甚至口出狂言,比如說魏延曾建議諸葛亮用奇兵出子午谷奇襲魏國都城,用兵謹慎的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為此很不滿,四處發洩不滿,讓諸葛亮深為“厭之”。另一方面,魏延和諸葛亮頗為器重的長史楊儀關系很僵,僵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也正是因為諸葛亮看不慣,他在五丈原病逝時,因害怕魏延“添亂”,他給楊儀、馬岱留下遺命,設計誅殺了魏延。而理由是“莫須有”的令人感到滑稽的七個字:魏延腦後有反骨。
後來,魏延被馬岱斬殺後,魏國失去了一超級勇将,如果他不死,蜀國到最後怎麼會出現“蜀中無大将,廖化當先鋒”的尴尬境界。
第四,看錯一人——姜維。
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魏國接連失敗時,也一直在尋找他的繼承人,以便完成他平定中原的心願。後來降服魏将姜維後,諸葛亮覺得才智過人、文武雙全的姜維是最佳繼承人。
事實上,姜維的軍事才能果然出類拔萃的,他在克服重重内部阻力的情況下進行了九次伐魏,展現了高度的責任感。然而,他沒有諸葛亮經邦治國的才幹,特别是在政治上還頗為稚嫩,他連一個恣意妄為的宦官黃皓都鬥不過,他甚至要求去沓中種麥,“以避内逼”。結果更助長了黃皓之流惡勢力的發展。
國内小人當道,國際九伐中原又是血本無歸,魏國伐蜀時,他無計禦敵,最終反間計不成,客死異國時,亦徹底葬送蜀國王朝。
總之,上述四大用人失誤,讓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付這東流。這正是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誠不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