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竟讓彭德懷吃了虧?一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1951年4月11日,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占據了美國所有新聞媒體的頭條——美軍遠東總司令麥克阿瑟被杜魯門解職。

麥克阿瑟的繼任者是在中國有相當知名度的李奇微,被稱為給志願軍帶來大麻煩的人。

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竟讓彭德懷吃了虧?一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

1951年4月3日,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在北韓戰場最後一次會面

但是随着李奇微前往東京上任,志願軍真正的對手,北韓戰争中美軍最有天賦的将軍成為了新任第八集團軍司令,他就是美軍中将詹姆斯·奧爾沃德·範弗裡特。

美軍是一支非常善于學習的軍隊,在北韓戰争中美軍就廣泛學習志願軍的戰術、戰法。這一學習的開始,首先來自于範弗裡特。

人們都誤以為李奇微給志願軍制造了大麻煩,事實上李奇微那種四平八穩的戰術雖然扭轉了美軍的被動,但根本無法給志願軍緻命威脅。美軍本身就對志願軍有着絕對的地空火力優勢,被志願軍打敗,就好比一個壯漢被小娃娃打倒在地一樣可恥。李奇微所做的,隻不過是讓美軍回到常态,但隻是能和志願軍抗衡,并不足以擊敗志願軍。

除了地空火力優勢,美軍對志願軍還有絕對的機動能力優勢。要想打敗志願軍,就必須充分發揮美軍這一優點。這就是範弗裡特要考慮的事。

要做到這一點,有這一種戰術是非常适合的,那就是志願軍最拿手的穿插分割戰術,以美軍出色的機動能力,強大的裝甲部隊,優勢的空地火力,穿插分割戰術将會成為美軍反制志願軍的法寶。

一、美軍天才

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彭德懷用上了“聲西擊東”的計策,結果李奇微上當了,他訓令範佛裡特集中美軍主力于西線,志願軍趁機以第9兵團和人民軍第2、3、5軍團在東線發起突擊,圍殲韓軍第3軍團。在彭德懷的精妙指揮下,韓軍第3軍團遭到慘敗,之後更被李奇微撤銷編制。這就是南韓曆史上的“國恥”——自己的軍隊被一個外國将軍解散了。

李奇微雖然中計,但現代化的美軍和兩條腿的志願軍有着天壤之别。驚聞東線潰敗的範弗裡特指揮美軍第3師、韓軍第8師團在10餘個小時内就摩托化機動100多公裡,填補了戰役缺口。

在志願軍的攻勢下,美軍将領也在緊張地思索應對之道。5月18日,李奇微判斷志願軍主力在春川以東,西線兵力實際是空虛的,美軍應立即在西線反攻,挽救東線危局。

但5月19日,李奇微與範弗裡特會面後,後者說服他改變了想法。範弗裡特認為雖然東線的韓軍遭到慘敗,美軍面臨很大的麻煩。但是志願軍攻擊過遠、補給線拉長、後勤困難,後繼乏力,攻勢已到頂點,已呈虛弱之勢。東線取得大勝的志願軍,反而才是真正的薄弱環節。如果能夠突然反攻,不僅能遏制志願軍攻勢,而且會有極大的機會推進到志願軍背後,取得圍殲志願軍主力兵團的巨大勝利。

5月20日,在範弗裡特的指揮下,美軍第9軍部隊紛紛東移,西線美軍第1軍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64、65軍,中線美軍第9軍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63軍、第三兵團展開反攻。5月23日,東線美軍第10軍向志願軍第九兵團亦展開反攻。美軍各部以強力裝甲部隊為先導,組成一支支裝甲特遣隊,對撤退中的志願軍各部之間的空隙穿插分割,企圖切斷志願軍退路,分割包圍志願軍于撤退途中,以達成殲滅志願軍主力的目的。

抓住對手出拳後尚未收回的瞬間反攻,這正是彭德懷第二次戰役中運用的後發制人的絕招。範弗裡特完全掌握了其精髓,準确抓住了志願軍攻勢力竭,轉為撤退的有利瞬間。美軍憑借快速機動能力迅速集結,迅速出擊。志願軍猝不及防,局面一時極其被動,稍有不慎,甚至可能全局崩潰,輸掉戰争。

相比彭德懷的“聲西擊東”,這同樣是一個神乎其神的手筆,非常高明。

在範弗裡特的運籌下,中路向春川、華川突擊的美軍第9軍成為重點。在中路形成重點突破後,美軍可分割志願軍東西線聯系,随後向兩翼卷擊,包抄東線或西線志願軍部隊,形成包圍殲滅戰的有利态勢。而向春川、華川突擊的美軍第9軍和向麟蹄、楊口突擊的美軍第10軍正在形成了一個包圍網。

美軍的行動把志願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因為衆所周知的左右鄰的原因,志願軍180師遭到美軍第9軍圍攻,慘遭失利。

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竟讓彭德懷吃了虧?一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

華川水庫

而180師的失利讓美軍第9軍長驅直入,其美軍第7師先頭部隊17團于5月27日8時占領華川。這個情況,正在組織撤退的第九兵團和人民軍第2、3、5軍團并不了解。此時第九兵團的27軍和12軍已在麟蹄、縣裡等地區與尾追的美軍第10軍展開激戰多日。經過苦戰,第九兵團已經打出了保障自己轉移的時間和空間。然而,美軍第7師占領華川,這等于切斷了第九兵團退路。如果第九兵團不能打破美軍封鎖,美軍第9軍将與緊追不舍的美軍第10軍形成一個包圍網,将第九兵團圍在其中;如果美軍進展迅速,甚至可能兜住人民軍第2、3、5軍團。之前的阻擊成果将化為烏有,志願軍和人民軍兩支主力兵團将面臨滅頂之災。

這是志願軍參戰以來面臨的最危險局面。

範弗裡特,北韓戰争中美軍最有天賦的将軍,他的功勞,李奇微是搶不走的。

正當彭德懷緊急調兵遣将應對危局之時,一支部隊主動站了出來。此時,他們并沒有接到任何指令。

二、挺身而出

1951年5月27日晨,繼20軍先頭59師通過華川後,58師172團和173團一部也已相繼通過華川。然而在後面的58師師長黃朝天卻注意到,自己部隊周圍到處都是美軍炮彈的爆炸聲。黃朝天覺得非常奇怪,第九兵團轉移路上的左側翼有志願軍其他部隊,美軍怎麼會打到這裡來呢?但情況不容他多想,豐富的戰場經驗讓黃朝天在瞬間明白可能大事不妙:“不對頭,是密集炮火,要出鬼!”他立即和其他師上司研究情況,構想對策。當58師上司研究之時,部隊開始議論紛紛:“研究什麼啊?我們奉命休整,明天就能到了。”

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竟讓彭德懷吃了虧?一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

黃朝天

但是黃朝天和58師政委朱啟祥認為,自己後面有第九兵團其他部隊,在步兵的後面還有行動緩慢的炮兵、兵站、醫院、傷員、物資。如果58師按計劃撤退,那問題不大,完全可以走得掉,但是後面的部隊就麻煩大了。身經百戰的黃朝天判斷非常準确,美軍第9、第10軍正在聯手布網。如果58師不管不顧,後面所有的部隊很可能被一網打盡。

于是黃朝天毅然決定,不走了,立即占領陣地,停下來堅決地打!面對部隊中部分官兵的不了解,黃朝天擲地有聲:“敵人都打上門了,能不打嗎?美國佬想沖過去,除非58師全部雷射!”

沒有指令、沒有工事、沒有炮火支援、沒有友鄰、糧彈不足,但58師有品德!置自己于死地,掩護其他部隊,這是解放軍一直以來的高貴品德。

此時,58師172團較為完整,173團縮編為5個步兵連,174團雖有6個步兵連(3營在搜尋殘敵尚未歸建),但每連都縮編為2個排,兵力總計9471人。而當面敵軍是在大禮裡、華川、城山、新浦裡、原川裡一線的美軍第7師,在灘甘裡、新德裡一線的美軍第24師21團;在九萬裡、榆村裡一線的韓軍第6師團,共計2個師又1個團3萬3千餘人,坦克200餘輛,大口徑火炮500多門。敵我兵力對比将近4比1,火力對比超過40比1,這還不計美軍航空火力。

5月27日,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天。黃朝天其實并不知道,他所聽到的炮聲,不僅有美軍封鎖北漢江渡口的,還有落在12軍阻擊陣地上的。12軍是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最曆經千難萬險的部隊,在美軍第10軍的圍追堵截之中,12軍好不容易跳出美軍第10軍的包圍圈,跳到洪楊公路以西向華川轉移,不料在華川又遭遇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6師團截擊,美軍第7師占領華川,将12軍一截為二。當時,12軍軍直和35師已轉移至華川東北,35師103團在華川城西的場巨裡拼死阻擊,其在348.8高地上的6連半天苦戰就打得隻剩最後4人(這就是12軍著名的“華川四勇士”);而34師卻被壓縮在華川東南、華川水庫西側的狹小區域内,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6師團已對34師呈分割包圍之勢。

而華川水庫的東側,60師的180團已在此展開阻擊,同時27軍的80師(79、81師在80師東側)且戰且退,也轉移至水庫東側,身後是窮追不舍的美軍第10軍,西側也已與韓軍第6師團先頭部隊交火。

如果58師沒有留下來阻擊,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6師團得以繼續東進的話,至少34師、60師和80師在27日當天就可能陷入絕境,特别是34師。

除了兄弟部隊險惡的戰場态勢,58師自己的彈藥嚴重不足。因為後勤部隊行進速度遠落後于作戰部隊,58師重火力受到極大影響。機槍彈隻有半個基數,迫擊炮彈隻有三分之一個基數,75毫米山炮和火箭筒彈隻有0.3個基數。

這個仗怎麼打?緊急趕來的20軍副軍長廖政國交代部隊:部隊配置要前輕後重,主力配備在各高地馬鞍形兩側,要不斷實施反沖擊,以攻代防、以防代守,白天堅守,晚上反擊。其實可以濃縮為兩個字——拼命,拼了這條命也要把美軍給攔住。

得知58師主動停下來阻擊,彭德懷大喜,連連誇獎:“這支部隊能打硬仗、惡戰,能突擊又能顧全大局,是一支作風很硬的好部隊!”宋時輪連喊三個“好!好!好!”

5月27日,58師不僅頂住了美軍第9軍初步的攻勢,還反擊華川得手,為12軍部隊打開了通路,更救出兄弟部隊傷員300餘人,穩住了陣腳。12軍部隊得以順利轉移。

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竟讓彭德懷吃了虧?一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

28日,廖政國(軍長張翼翔在之前已因病回國)和黃朝天一起根據最新敵情調整了部署。58師決心以大加馬伊、城山、已積洞、戰場洞、上下大利裡等地區為前沿陣地;以将軍山,642、505、219.9、280.7、341、313高地,蛇頭岘南山地區為基本陣地;以688.9、758、354.6、332、282.9、421、483、420.3高地地區為團預備陣地;以636.6、772.8、470高地,上蘆谷,478.6、643.2、805、955.4、512.3高地地區為師預備陣地;節節抗擊美軍第9軍進攻。

其中以前沿陣地最為重要,因為58師必須堅守到北上部隊全部渡江安全轉移。

三、孤膽作戰

為了切斷北上的志願軍主力部隊退路,當日,美軍第9軍也集中力量向華川地區發起全面猛攻。圍攻58師的美軍第9軍以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6師團為主。美軍第7師是北韓戰争中美國陸軍戰鬥力第二強的部隊,僅次于第2師。而韓軍第6師團是南韓軍隊中真正的第一王牌,比号稱王牌的第1師團和首都師團強了太多太多。我在平金淮阻擊戰的文章說過1951年,美軍攻占了上甘嶺 ,美軍在北韓戰争各個時期的戰鬥力是不一樣的;同理,美韓軍各個部隊在各個時期的戰鬥力也是不一樣的。在南韓真正的第一名将張都暎指揮下的韓軍第6師團是名副其實的韓軍最強部隊。在張都暎的指揮下,連續四次擊敗過志願軍,其中有兩次是和美軍第7師協同作戰,這兩支部隊的配合也相當默契。此時,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6師團攜戰勝之威,向着華川氣勢洶洶而來,勢在必得。

戰鬥之殘酷是20軍部隊曆史上從來沒有經曆過的,甚至超過了長津湖戰役。僅僅一天的惡戰,一線的173團和174團就承受了巨大的傷亡。58師被迫調上預備隊172團加入戰鬥。

不過在173團和174團奮勇阻擊下,美軍亦寸步難行,代價慘重。為阻止美軍,58師部隊充分發揚“孤膽作戰”精神,哪怕戰至一個班、一個組、一個人,仍然大呼酣戰、力戰不退。

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竟讓彭德懷吃了虧?一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

401高地的173團5連,抗擊美軍坦克的火箭筒班,打光火箭彈,與美軍肉搏,幾乎全部犧牲;重機槍排,機槍打壞,拼起了刺刀;60炮班,迫擊炮打壞,把炮彈當手榴彈扔。從27日戰至30日,美軍第24師在401高地前寸步未進。

在5連旁邊的6連280.7高地,著名戰鬥英雄、173團6連1排排長蔔廣德與美軍連戰3日。當美軍沖上陣地,豎起軍旗。蔔廣德奮力反擊,擊斃美軍,推倒美軍軍旗,而血肉模糊的蔔廣德在山頂屹立不倒。最後1排戰至隻剩4人,依然堅守主峰不退。

174團方向,美軍第7師一度攻占我313、372高地、蛇頭岘南山以及上大利裡北漢江大橋,被174團反擊打回。随後美軍再度圍攻313高地,3連1排排長于泮宮率部打退美軍13次進攻,最後在僅剩45發子彈、10顆手榴彈的情況下,率部機智勇敢突圍而出。

372高地上,2連戰士劉石友孤身奮戰,殺敵20餘人,最後安然脫險。

29日,172團投入戰鬥後,立即與174團協同向美軍第7師、韓軍第6師團反擊,連奪437.5、296.4高地,上大利裡,一直打到九萬裡岘,不僅恢複全部前沿陣地,并把韓軍第6師團打得節節後退,成功接應27軍一部北上。173團亦反擊城山得手,并迅速派部隊進至洪村、新村山溝,搶救出兄弟部隊大量傷員、物資,并掩護其兵站、醫院轉移。

5月30日,美軍第9軍集中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6師團再次猛攻。172團接替174團防務,會同173團再次挫敗美軍進攻企圖。當日晚,後續部隊全部順利通過美軍封鎖區。58師勝利完成第一階段任務。至此範佛裡特的戰役企圖已經被徹底粉碎,美軍第八集團軍失去了圍殲志願軍、人民軍主力兵團的機會。

美軍戰史《北韓戰争中的美國陸軍:潮起潮落》傳神描述出美國人過山車般的心情。27日上午,美軍興高采烈:“一群迷茫的中國人四處尋找着出路。”27日下午,美軍目瞪口呆:“20軍一個師阻止了(我們的)進攻,敵人通向安全的大門敞開了。”28日,美軍垂頭喪氣:“第9軍雖然努力沖向目标,但為時已晚,被第10軍追趕的中國人跑了。” 美國人寫下這句話時的心情是非常苦澀的,這是抗美援朝戰争中美軍唯一一次可能赢得戰争的機會。但是20軍58師的阻擊,斷送了美軍赢得戰争的全部希望。

四、堅守13天

不過範弗裡特并沒死心,他迅速改變了作戰部署。

這又是一個傑出的作戰計劃,範弗裡特在最短的時間内就根據戰場态勢做出了調整,再次展現了他高超的指揮藝術。範弗裡特計劃充分利用美軍的機動優勢和海空優勢,以精銳部隊陸戰1師從海路穿插,在人民軍側後的杆城登陸,與美軍第9軍東西對進,配合正面的美軍第10軍形成一個嚴密的四面包圍,在華川水庫東北地區再次布下陷阱,徹底摧毀志願軍第九兵團和人民軍第2、3、5軍團。可以預見,随着陸戰1師的行動,範弗裡特必然會動用空降第187團戰鬥隊進行空降,配合陸戰1師占領要點。這将是在北韓戰場上第一次出現陸海空一體化聯合作戰。一旦成功,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也将黯然失色。唯一的不足就是志願軍已經初步擺脫被動的不利局面,勢必會積極應對,此計劃成功的機率要低于在華川堵截第九兵團退路。

幸運的是,不知道李奇微是否出于嫉妒,他在28日晚上親自趕到漢城,以風險太大為由否決了範弗裡特的計劃。于是,6月1日,美軍第9軍改變了作戰部署,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6師團不再向華川水庫以東突擊,改回了李奇微的标準打法——美軍各軍全線齊頭并進,尾追志願軍轉移部隊。美軍戰史遺憾地寫道:“這種情況下,範弗裡特沒有選擇。”

不過志願軍後續部隊雖然安全北上,但如果美軍能擊破58師阻擊,亦可憑借機動優勢尾追我北上部隊,這将打亂彭德懷下一步的防禦部署。58師必須繼續堅守。

見第一階段任務完成,58師放棄前沿陣地,退守基本陣地,準備節節抗擊、且戰且退。

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竟讓彭德懷吃了虧?一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

戰至6月2日,58師放棄基本陣地,轉入團預備陣地。至此,58師與美軍第7師、第24師21團,韓軍第6師團激戰7日,敵僅前進4公裡不到,平均每天僅能前進500餘米。其中最初4天的作戰主力美軍第17團傷亡慘重,已失去戰鬥力,被迫退出戰鬥整補。此時距離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下達的堅守至6月8日的指令隻有6天,58師隻要能再堅守6天,待志願軍完成防禦部署,則金化以東的美軍第9軍和第10軍将無所作為。

然而連日苦戰之後,58師除了自身巨大的傷亡還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部隊斷糧了(斷了2天)。

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竟讓彭德懷吃了虧?一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

美軍第7師正在組織進攻

正當58師陷入斷糧的絕境,美軍第9軍軍長霍格中将改變了打法。他指令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6師團各以1個團(聯隊)向58師側翼迂回,然後向肋部猛擊,企圖将58師部隊攔腰截斷。

韓軍第7聯隊趁172團左翼隻有174團少量警戒部隊,向我陣地内前進約5公裡,嚴重威脅我側後安全。黃朝天命172團故意後退誘敵,同時指揮軍預備隊特務團和60師支援部隊178團張開口袋。可惜特務團和178團初來乍到,敵情地形均不熟悉,行動不夠周密,被美軍航空兵發現。張都暎搶先動手,先命第7、19聯隊佯裝合力猛攻,第7聯隊随即迅速轉為撤退。志願軍未能圍殲韓軍第7聯隊。

另一邊美軍第7師的生力軍32團攻勢極猛,我173團将士忍饑挨餓與敵反複搏殺。173團實際上隻有15個排的兵力,近10日的激戰早已付出巨大傷亡,實在無力頂住美軍31團和32團夾擊。戰至6月5日,美軍32團從側翼突入173團陣地。黃朝天遂果斷指令部隊退守師預備陣地。

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竟讓彭德懷吃了虧?一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

10天時間,美韓軍僅前進了8公裡,但58師也隻剩下最後一道陣地,部隊已筋疲力盡。關鍵時刻黃朝天指令部隊展開兇猛反擊。6月6日,著名的172團3連(即“楊根思連”)反擊425高地得手,以1個連全殲美軍1個連,打掉了美軍的嚣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6月6日至8日,美韓軍連續發起潮水般攻擊,均被58師擊退。8日晚12時,60師接替58師陣地,58師圓滿完成阻擊任務。

五、舍生取義

華川阻擊戰,20軍58師以傷亡2795人的代價,殲敵過之,重要的是粉碎了美軍圍殲志願軍和人民軍主力兵團的企圖,在全局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西有鐵原,東有華川”,是志願軍老人經常念叨的一句話。這兩仗并稱為志願軍兩大阻擊戰。可惜的是,相較于鐵原阻擊戰顯赫的名聲,知道華川阻擊戰的人要少很多很多。其實華川阻擊戰比鐵原阻擊戰更為關鍵、更為重要。如前所述,美軍第9軍對華川的突擊,是美軍唯一一次可能赢得戰争的機會。哪怕63軍在鐵原阻擊戰失利,志願軍照樣會有部隊在縱深進行防禦;而如果58師師長黃朝天沒當場決定在華川打,後果就将是災難性的。兩者的重要,不存在可比性。

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竟讓彭德懷吃了虧?一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

志願軍阻擊陣地

從表現來說,58師也強于63軍。鐵原阻擊戰,63軍隻有1人被志願軍總部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号;而華川阻擊戰,58師一個師就湧現了11個戰鬥英雄(含178團1人),在志願軍的曆史上隻有上甘嶺戰役可以與之媲美。寫這段話并不是貶低鐵原阻擊戰,隻是相較于聲名更著的鐵原阻擊戰,還相對“默默無聞”的華川阻擊戰以本來地位。20軍58師,無愧于“粟裕大将的部隊”。

範弗裡特确實是美軍中的天才人物,但是他精心謀劃的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的反攻卻沒有取得理想的戰果。志願軍對美軍迂回包抄、穿插分割的時候,基本能完成作戰行動,但受限于火力不足,往往無法達成作戰目的。而硬體更好的美軍對志願軍使用相同戰術時,卻連作戰行動都無法順利完成。其中的差異就在于,志願軍會有像58師這樣的部隊挺身而出,緻自身安危于不顧,拼死阻擊美軍的進攻。舍生以取義,殺身以成仁,此志願軍之謂也。範弗裡特雖然學會了志願軍作戰的精髓,但他手下的美軍卻沒有能力去貫徹他的意圖。同樣,美軍被志願軍分割包圍時,都忙于逃命,沒有部隊願意挺身而出犧牲自己。

這就是志願軍能戰勝美軍的第一個原因,比拼犧牲精神、比拼戰鬥意志,志願軍強于美軍數個等量級。

然而僅僅隻有犧牲精神和戰鬥意志是不能打敗美軍的。特别是李奇微的小心謹慎和範弗裡特的天才橫溢在美軍天然優勢的加成下,抵消了志願軍進階将領更強的指揮能力。這讓美軍挽回了劣勢,甚至占據了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戰争回到了比較軍隊綜合實力的常态上,志願軍肯定會處于劣勢。這種劣勢一直延續到1951年11月,随着坑道工事的構築,志願軍又把局面扳成均勢。之後志願軍在戰線的各個方向轉為反擊,取得節節勝利,至1953年7月27日停戰時将戰線向前推進332.6平方公裡,在事實上戰勝了美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