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東野戰軍授予的軍銜數量本來就少,為什麼還有一位縱隊司令員,沒有軍銜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建國後的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國對哪些在革命戰争年代,立下功勞的将領授予了軍銜。跟着功勞的大小,以及對革命的貢獻,先後授予十位将領為元帥軍銜,十位将領授予大将軍銜,57位将領授予了上将軍銜,157位将領授予了中将軍銜,一千多名将領授予少将軍銜。以上這些将領,都是來自解放戰争時期的五大野戰軍。

華東野戰軍授予的軍銜數量本來就少,為什麼還有一位縱隊司令員,沒有軍銜

華東野戰軍

當然了,這五個野戰軍授予的軍銜數量并不是一樣的,相對而言也是按照,在解放戰争時期,各野戰軍立下的功勞來評定的。像戰績輝煌的第四野戰軍授予的軍銜數量是最多的,光元帥就有兩位(林總,羅帥),大将就有三位(譚政,黃克誠,蕭勁光),而上将,中将,少将則是更多。相對而言,第一野戰軍授予的軍銜數量就比較少,可能是因為在解放戰争時期,立下的功勞,以及貢獻并不是很大,是以元帥(彭老總)與大将(許光達)各出了一位。

第一野戰軍授予的軍銜數量少,是因為戰功。然而,作為解放戰争時期的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可以說是戰功赫赫,包括對解放戰争勝利的影響,貢獻都可以與第四野戰軍相媲美。但是在建國後的1955年,第三野戰軍授予的軍銜數量總和,要少于第四野戰軍授予數量的總和。

華東野戰軍授予的軍銜數量本來就少,為什麼還有一位縱隊司令員,沒有軍銜

華東野戰軍授予的軍銜數量本來就少,為何作為華東野戰軍第11縱隊司令員管文蔚,在建國後的1955年沒有被授予軍銜。要知道,在解放戰争時期各野戰軍縱隊司令員,都是屬于戰場上的頂梁柱,也是各野戰軍司令員主要的作戰軍事将領。如果沒有他們在前線舍命沖鋒,那麼司令員再牛掰也是枉然的。

管文蔚率領的第11縱隊,雖然,在解放戰争時期立下了功勞,比不上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四縱隊,第六縱隊,第九縱隊,這樣戰鬥力強的王牌軍,但至少,作為軍事将領的管文蔚受不了上将軍銜,少将軍銜總是可以吧?要知道,管文蔚在1924年就參加了革命,參加革命的時間都可以與元帥相比較,這樣的資曆,擁有軍銜一點也不為過。加上在革命戰争年代,立下的功勞,就算是立功不夠多,但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給他一個少将軍銜也很合理,可是最後他并沒有軍銜。

華東野戰軍授予的軍銜數量本來就少,為什麼還有一位縱隊司令員,沒有軍銜

管文蔚與妻子朱竹雯

這還要從解放戰争勝利後說起。在赢得解放戰争勝利後,上級把建設國家,發展農業視為重中之重。可是剛剛經曆解放戰争勝利後的我軍,不缺乏能征善戰的名将,但是很缺乏治理國家的能臣。而文武雙全的管文蔚就就被上級調到地方擔任父母官。當時他去的地方是江蘇,在這裡,他積極開展工作,并且發展農業,使得江蘇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加上1955年授銜時他離開部隊到地方,是以,錯過了授銜儀式,成為華東野戰軍唯一沒有軍銜的縱隊司令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