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了!亂了!中亞局勢又亂了!
就在2022年剛剛到來,世界範圍内的政治博弈還未全面展開之際,中亞局勢卻再一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目光。不過這次傳出意外的并不是被美國制裁下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而是一向存在感不高,較少為人熟知的哈薩克斯坦。

在中亞五個“斯坦國”之中,哈薩克斯坦算得上經濟社會發展較好,個人所得最高的國家,得益于該國儲量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中哈之間一直保持着重要的能源合作,哈薩克斯坦常年向中國輸送豐富的天然氣,經過這麼多年的互利合作,中哈已經成為政治上戰略互信,經濟上互相合作的國家典範。
但就是這樣一個“開發中國家樣闆”,卻成為2022年第一個被點燃的火藥桶。
事件起因及演變
此次抗議示威活動最早是從該國西部地區爆發的,而事件起因則是當地群眾不滿政府做出的放開液化天然氣價格管控的政策。
根據哈薩克斯坦政府頒布規定,從新年首日開始,曼格斯套境内所有的液化天然氣價格上調一倍,從原來的每升60堅戈提高為120堅戈,由于該國群眾出行所仰賴的汽車基本上全部億液化天然氣為能源驅動,是以這一政策直接提高了公衆的出行成本,是以從頒布第一時間開始,民間反對聲浪就此起彼伏。
當反對聲浪逐漸演化為集會遊行後,該國政府立即行動,派出相關官員飛赴當地與抗議人群談判,經過雙方都讨論協商,政府方面初步答應下調能源價格,釋放被捕人員。眼看着動亂苗頭即将被掐滅,但事态的急轉直下卻讓大多數人都目瞪口呆。
當地時間1月5日,騷亂波及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圖,根據網際網路媒體上傳出的視訊畫面,抗議人群燒毀汽車,破壞建築,搶劫商店無惡不作,為了維持局勢,阿拉木圖警察全員上崗,拘捕200多名違反公共秩序的暴亂分子。
就在同一天,1000多名抗議者沖擊阿拉木圖市政府大樓,警方用催淚瓦斯反擊。
緊接着在中原標準時間1月6日淩晨,總統托卡耶夫宣布,哈薩克斯坦全境進入緊急狀态。
不為人知的細節
作為一場波及全國的政治及社會騷亂,一般而言都需要相當長時間的醞釀期、引爆期以及傳播期等,事件從小到大,烈度從低到高的逐漸演化更新,但令人瞠目結舌的一點卻是,整場社會騷亂從1月1日出現導火索,到5日成為全國性騷亂,時間跨度甚至都沒超過一個星期,這對于人口約1800萬,面積達272萬平方公裡的哈薩克斯坦來說并非易事。如果沒有提前策劃或是其他境外勢力的協助,單憑該國少數反對派人士是很難組織這場運動。
而就在去年某段時間,與哈薩克斯坦相鄰的塔吉克斯坦部分政客在媒體上發表反華言論,聲稱“中國在控制中亞地區”。這一言論出現的時間正好是美國在中亞權力真空期,是以其背後有西方勢力的撐腰并不奇怪。
幕後黑手
在騷亂還未徹底平息之際,确定幕後黑手還算為時尚早,不過從目前來看,哈薩克斯坦的這場騷亂主要有内外雙重因素共同作用有關。
内因:俄羅斯媒體認為,橫跨該國政商兩界的“大佬”阿布利亞佐夫親自贊助并操控了這場風波。他之是以要對現政府發動攻勢,主要是想攫取更多的能源,進而阻止政府發動的能源變革。
外因:在美軍撤出阿富汗後,美國對中亞的控制力幾乎喪失殆盡,尤其是哈薩克斯坦在政治上與俄羅斯關系緊密,在經濟上積極配合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這都讓白宮感到不快。為了美國全球戰略的考慮尤其是制衡中俄,美國通過文化滲透、政治幹預的方式影響中亞國家,而哈薩克斯坦則是美國中亞棋盤上首當其沖的目标。
就在去年12月末,王毅外長就警告美國不要在中亞地區發動“顔色革命”,破壞美軍撤出後的地區新局勢,不過從現在看來,美國人并未聽取中方的警告,而是繼續一意孤行下去。現在哈薩克斯坦的局勢已經命懸一線,如果該國在“顔色革命”下徹底倒台,那麼對于中俄的國防戰略安全都會造成嚴重威脅。下一步應該如何行動,隻能看相關各方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