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的宇宙,總能讓人産生無盡的探索欲
在認識到宇宙的遼闊後,我們最關心的一個話題就是:人類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

近些年來,雖然常有一些模糊不清的不明飛行物影像讓人遐想連篇。但是其實并沒有确鑿的證據能夠證明外星人的存在。
然而就在不久前,中科院院士、天體實體學家武向平在2022跨年演講直播中稱:“我相信外星人是存在的。”
以嚴謹求真為标準的科學家能夠在公衆場合笃定外星人的存在,這是很少見的現象,因為以往有關外星人的話題一直屬于空對空的科幻,而武向平院士此次言之鑿鑿,底氣其實是源于兩個月前澳洲天文學界接收到的神秘信号,這個神秘的信号是從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發出的,也就是4.22光年外的比鄰星。
最重要的是,這個電磁波信号不同于一般的雜波,是具備一定智慧文明特征的,而這種特征也并不是人類文明幹擾的結果。
目前科學界正在對這次接收到的奇異信号進行破解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來就能獲得它的全部資訊,有關外星文明的真相也将水落石出。
但縱觀射電天文史
科學界其實收到過很多來自外太空的奇特信号,從1959年大型射電望遠鏡成為探測主力之一開始,宇宙中恒星發出的電磁波,木星發出的電磁波,以及後來中子星和和黑洞發出的電磁波,都曾被重點研究過。
曆史上第一個被高度懷疑屬于智慧文明資訊的信号,是在1977年被首次探測到的,當年的8月15日,Ehman博士在俄亥俄州立大學接收到了一個非常強烈的窄頻帶無線信号,雖然這段信号隻持續了72秒,但因為其具有明顯的智慧特征,是以Ehman博士在激動之餘在紙上寫下了大大的”WOW”,也就是後來著名的太空來信。
可惜的是,由于WOW信号後來再也沒出現過,是以天文學界對它也就無從研究了,隻能把它當做一個特殊信号束之高閣。
就目前的技術水準而言
尋找外星文明的三種辦法,遠端探測,發射探測器,接收信号,其中隻有被動接收信号是真正可行且有希望的。
因為遠端探測技術不可能看到恒星或者行星的表面圖像,不論是在哈勃望遠鏡眼裡,還是在韋伯望遠鏡眼裡,宇宙中除了太陽之外的任何一顆恒星都是一個沒有細節的亮點,天文學界再怎麼處理,也隻能增加它們的亮度而已,絕無可能看到它們的圓盤狀輪廓,至于表面細節就更不可能了。
目前的遠端探測技術,最多隻能分析出目标恒星或者行星的品質和體積,以及它們的光譜資料,隔着數光年的距離分析一下星球有沒有大氣層,有沒有液态水,是否适合人類居住,這就是遠端探測技術的上限了。
至于發射探測器尋找外星文明就更沒希望了,因為已經發射的探測器們的速度最快才17km/s,以這種速度想要離開半徑一光年的太陽系,至少需要三萬年的時間,而三萬年後人類文明還存不存在都不好說。
希望最大的就是接收信号法
因為我們的宇宙至少有138億年的曆史,而人類文明隻有一萬年曆史,是以理論上隻要某個文明比人類早誕生十萬年或者五萬年,那麼它們的科學技術水準就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它們在宇宙中的電磁波強度和特征也會明顯跟天體發出的電磁波區分開來,隻要人類文明的接收器足夠大,那麼就有可能收到它們的信号。
在宇宙中天體們能夠發出的最窄波段是500赫茲的情況下,隻要人類文明的射電望遠鏡接收到小于500赫茲的窄段信号,就說明找到了外星文明存在的痕迹,比如兩個月前澳洲接收到的就是一個窄波段信号。
雖然最後的結果現在還沒出來,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絕對不會是人類文明收到的最後一個疑似智慧文明信号,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随着射電望遠鏡性能越來越強,相關的信号也隻會越來越多,外星文明早晚會現身。
歸根結底
太陽在宇宙中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恒星,是銀河系1000億到4000億顆恒星中平常的一個,沒有任何的特殊之處,地球亦如此。
人類文明既然能在地球上誕生,那麼其他文明也一定能在宇宙中其他類似地球的星球上誕生,甚至如果考慮到非碳基生命的存在,金星那樣的高溫高壓地獄也是有可能誕生矽基智慧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