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斷指再植存活率較成年人更高,兒童手術難度大,這樣儲存更易存活

假期來臨,小孩子手部受傷開始逐漸增多,一定要注意防護。但意外總是在所難免,這裡我想說下,小孩子的斷指再植。

孩子斷指再植存活率較成年人更高,兒童手術難度大,這樣儲存更易存活

圖檔來自千圖網

一、小孩子斷指再植成功率高,難度較大,1歲兒童國内也有先例

圖1,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2014 年 7 月至 2015 年 8 月共進行了8位患兒(2-18歲)的斷指再植,這些患兒都存在指尖損傷。術後随訪期的平均持續時間為 9.3 ± 3.5 個月(範圍,6-15 個月)。

孩子斷指再植存活率較成年人更高,兒童手術難度大,這樣儲存更易存活

最後,根據單絲檢查(用一個尼龍絲來檢查手指觸覺、溫度覺、實體覺、痛覺等),所有患者的感覺恢複均令人滿意。根據 s2PD 測試(如圖2,用一個圓盤測試手指兩點的差異),患者 2 和 5 取得了優異的結果,其餘患者因為太小而沒有進行這個測試。

孩子斷指再植存活率較成年人更高,兒童手術難度大,這樣儲存更易存活

與年齡較大的兒童相比,年齡較小的兒童再植後靜脈回流受阻的程度較輕且持續時間較短;是以,指尖再植的成功率在年幼的兒童中高于在年長的兒童中。與成人不同,兒童具有巨大的适應性潛力,是以神經再支配通常接近正常,尤其是在年幼的兒童中。

兒童斷指再植的成功率較高,原因包括更快的軟組織愈合、更少的疤痕形成、更好的神經再生、增強的肌腱滑動和更容易的關節活動。據報道,兒童手指再植的成功率高達 97%(圖3)。

孩子斷指再植存活率較成年人更高,兒童手術難度大,這樣儲存更易存活

不過也如新聞裡說,小孩斷指再植血管口徑太小,技術難度大,對于指尖的手術,血管功能的恢複更是關鍵,關于1歲及以下兒童的相關文獻較少,手術也不太多。

但國内并非沒有先例,1990 年 8 月至 2006 年 3 月期間,西京醫院就進行過1歲孩童的斷指再植。(圖4)并且血管直徑較小沒有成為完成高品質吻合的限制因素。

孩子斷指再植存活率較成年人更高,兒童手術難度大,這樣儲存更易存活

西京醫院的研究還發現截肢部分的儲存方法是生存的獨立預後因素,是以傷後儲存非常關鍵。

二、斷指傷後應該這樣儲存

(1)斷指應該用無菌紗布或者相對幹淨的布料包裹,避免直接暴露在空氣中;

(2)将包裹好的斷指放入塑膠袋内,紮緊袋口,再放入裝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内,保持相對低溫,與患者一起送到醫院。

(3)除非特别髒,一般不用沖洗。

(4)不能直接浸泡斷指(包括酒精、水、消毒液等等),不能将斷指直接和冰水接觸。

(5)如果能快速就醫,又實在找不到相對低溫的東西,常溫也行(注意這是萬不得已的選擇,西京大學的研究顯示室溫儲存與低溫儲存(2℃~ 6℃)無統計學差異,提示斷指由于體積小,能夠承受較長時間的熱缺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