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23日,當王耀武得知我軍在萊蕪地區僅用3天時間就殲敵5萬餘人,并徹底粉碎敵軍占領我魯南解放區之陰謀時,不由得破口大罵,5萬多人呐!才3天就被吃掉了,就算是5萬頭豬也野外到處跑,他們3天也抓不完吧?然而,事實擺在眼前,我軍就是這麼神勇。
1947年1月,老蔣仗着自己一方兵強馬壯,很自信地認為,我華東野戰軍在短時間内經曆了宿北、魯南之戰以後,雖然取得勝利,但絕對是元氣大傷,難以再戰。于是,不斷調兵遣将,企圖通過第二次魯南戰役,搶走我華東解放區。
老蔣這個運輸大隊長不僅親自指揮,還讓陳誠做參謀長,并制定出齊頭并進,逐層縮小包圍圈的作戰計劃,于2月4日之時,北、西、南3路兵馬先頭部隊開始與我軍前沿陣地接觸。
當時,我華東野戰軍可用兵力為19萬,反動派可用兵力為24萬;此外,敵軍裝備精良,很快就對我形成三面包圍之勢,情況十分危急。時任我華東野戰軍首長的陳毅與粟裕兩位同志,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一面向黨中央報告,一面召集人馬商議對策。

很快,華東野戰軍制定出了3個禦敵方案,一是痛擊敵軟肋,以敵第42集團軍這個牆頭草為重點打擊對象,擾亂敵軍部署;二是集中兵力于臨沂地區,痛擊敵歐震兵團;三是北上痛擊敵李仙洲兵團。在将作戰方案呈送到黨中央的同時,華東野戰軍一面派兵痛擊敵第42集團軍一部,并活捉敵兵團司令郝鵬舉。
原以為,痛擊敵第42集團軍兩個師以後,南線的歐震兵團會按照我軍戰前的思路,迅速東援,我軍趁機在南線打開缺口,粉碎敵人陰謀。沒想到,南線敵軍見死不救,反而原地集中兵力,變數之大,超出陳帥和粟帥的想象。
華東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訓示,結合魯南地形以及當時的敵情,做出了以臨沂為中心,伺機集中兵力,在南線痛擊歐震兵團,挫敗敵人陰謀的作戰部署。北面、西南地方武裝全線出擊,不斷襲擾敵軍,為大部隊争取時間。
戰場動态,瞬息萬變。華野大軍剛做好戰前準備工作,敵軍的作戰部署又發生了重大改變,這很符合老蔣個人帶兵打仗的習慣。毛主席很快又指出,應放棄原計劃,采取欺硬避軟政策,北上痛擊李仙洲兵團,瓦解敵軍鬥志。
我軍陳毅和粟裕兩位首長,常年在敵後作戰,即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都能從容應對,眼下,敵人3路大軍仍舊被我牽着鼻子走。我軍要想在運動中尋求機會痛擊其主力,自然不是什麼難事。
華東野戰軍主力在讓出臨沂之前,擺出了一副與第南線兵團決戰的架勢,全軍将士白天拼命挖戰壕、修工事,完全迷惑了南線之敵,而北線、西線之敵加快了前進的步伐。敵人沒有料到,我軍主力在夜裡的時候,放棄了臨沂城,悄悄北上。
與此同時,我軍動用地方民兵力量,在兖州一帶排兵布陣,使當面之敵誤認為我華東野戰軍想要與晉察冀解放區會師。
當北線李仙洲兵團線頭部隊與我軍先頭部隊接觸的時候,我軍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在敵軍包圍圈中反包圍敵軍先頭部隊,一下子打懵了敵人,老蔣除了生氣,再也沒法弄清我華東野戰軍主力的具體方向。
2月19日,敵李仙洲部第77師孤軍深入,抵達和莊一帶,我軍動用了4個師的兵力,先以小股部隊襲擾,誘敵追擊的方式,分散敵軍注意力,再以大部隊狙擊,結果,當天就擊潰了敵軍這個師。
20日上午,我軍主力迅速集結21個師的兵力,全線出擊。北線敵指揮官李仙洲雖隻剩7個師的兵力,但仗着自己有飛機坦克,根本沒有把我軍主力放在眼裡,結果,剛交手,李仙洲部就兵敗如山倒,龜縮在萊蕪城内。
22日,我軍動用16個師的兵力,假裝向萊蕪北面運動,中線放慢行軍速度,兩翼迅速北上并合攏,形成了一個以萊蕪北部交通要道為依托的口袋陣,對萊蕪敵軍形成三面包圍。
不甘失敗的老蔣發現華東野戰軍主力就在萊蕪以北後,一面派督戰隊前往前線督戰,一面組織人馬繼續頑抗。然而,華東野戰軍設伏的地點,是一處狹長的山谷通道,敵軍進入設伏區域,隻有挨打的份。
見大勢已去,老蔣馬上指令濟南王耀武部沿膠濟鐵路出發,以策應李仙洲部向濟南方向突圍。23日早上,敵酋李仙洲認為,我軍兩條腿跑不過他們的飛機坦克,于是,傾巢出動,向口鎮方向突圍。
然而,剛出城,因道路狹窄,敵軍隊伍就陷入了混亂狀态。恰逢我軍政勞工員成功策反敵第46軍韓練成一部。敵李仙洲部基本上失去了鬥志,大部分人一心想逃命。
上午10時,敵先頭部隊抵達高家窪一帶,我狙擊部隊随即開火,使之不能動彈。戰至正午,李仙洲部所有人馬離開萊蕪城,我軍4個師立馬拿下此城,有效避免南北兩線之敵接觸。
緊接着,我軍收縮口袋陣,萬炮齊發,僅用5個小時時間,就殲滅了敵李仙洲部主力,活捉敵将李仙洲。李仙洲麾下第73軍司令韓浚,丢盔棄甲,帶着千餘人向博山方向時,被我軍第9縱隊全殲。
萊蕪一戰,華東野戰軍僅用3天時間,以自身傷亡6000餘人的代價,斃傷、俘敵人數5.6萬,徹底粉碎了反動派企圖搶占我魯南解放區的陰謀。當濟南敵酋王耀武得知李仙洲部被我軍全殲後,吓出了一身冷汗,有點不可思議,但不敢得罪老蔣,隻好罵李仙洲部沒用。
至此,由敵人發動的第二次魯南戰役基本進入尾聲,華東野戰軍以傷亡8000餘人的代價,全線殲敵8萬餘人,為我軍全面反攻,解放全中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當然,在第二次魯南戰役中,我軍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與當地老百姓的鼎力支援存在密切關系。據統計,從1947年1月初至2月末,累計有60萬人的老百姓主動承擔我軍運糧草彈藥、救治傷員等工作,使我華東野戰軍可以全身心投入戰鬥。
反觀敵軍,見死不救,處處擾民,已經被人民徹底抛棄,早點繳械投降才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參考資料:
[1]中共山東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萊蕪戰役[M].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
[2]中共萊蕪市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萊蕪戰役中的萊蕪人民[M].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
[3]趙亮,高隆超,李生.粟裕談萊蕪戰役[J].春秋,1997(0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