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曾兩次對要殺之人說:汝妻子吾養之,到底是恩惠還是侮辱?

導語: 三國演義大家耳熟能詳,其中的曹操更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形象是一位奸雄。

其實真實曆史中的曹操,未必就那麼奸詐,三國演義中的曹操雖然奸詐,卻也能力出衆,是以被人稱作奸雄。

曹操的人設和劉備完全是相反的,曹操甯可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自己。這一點可以看出曹操的狠勁。

曹操曾兩次對要殺之人說:汝妻子吾養之,到底是恩惠還是侮辱?

【一】曹操的人生觀

精緻的利己主義。

曹操是一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之是以成為這樣的人,與他的人生經曆是密不可分的,曹操沒有強大的背景。

也沒有顯赫的家世,曹操最後的成功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這一路走來吃了不少苦,也飽嘗人世的艱辛。

曹操有勇氣,這一點從他單身匹馬刺殺董卓便可看出。雖然刺殺任務失敗了,卻足以看出他的膽識。

在他逃亡地圖中,因為自己的疑心,錯将恩人殺死。但曹操沒有表現出自責和懊悔,因為他知道這些情緒對于未來絲毫沒有意義。

曹操曾兩次對要殺之人說:汝妻子吾養之,到底是恩惠還是侮辱?

索性當機立斷,斬草除根。曹操的這種做法,世人是不能了解的,認為曹操狼心狗肺,是一位心狠手辣的人。

事實也的确如此,曹操正式憑借着這種狡詐與謀略才稱霸一方。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曹操的性格成就了他。

曹操的這種性格,是很難被複制的,劉備就和曹操完全是不同的人,劉備以仁義立世。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曹操的奸詐

三國第一奸雄。

曹操的奸詐從一件事情可以深刻地反映出來,就是那句流傳至今的“借汝頭,安軍心”,事情的經過是這樣。

曹操曾兩次對要殺之人說:汝妻子吾養之,到底是恩惠還是侮辱?

袁術陰差陽錯,得到了傳國玉玺。在袁術看來得到傳國玉玺即意味着可以稱帝。由此可見袁術的愚蠢。

其實在那個諸侯割據的時期,誰能夠稱帝并不是依靠有沒有傳國玉玺,必須得憑借絕對的優勢才能稱帝。

比袁術強大的諸侯那麼多,大家都不敢做出頭鳥去稱帝,偏偏袁術不知天高地厚,袁術稱帝資訊一釋出出來。

立刻遭到諸侯的讨伐,曹操自然不會放棄這個讨伐袁術的機會,但曹操面對一個問題,他的軍糧不夠。

曹操曾兩次對要殺之人說:汝妻子吾養之,到底是恩惠還是侮辱?

在古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草的重要。曹操的軍糧根本不夠支撐他滅掉袁術,無奈曹操想出來一個奸詐的計策。

他讓掌管軍糧的王垕用小斛來分糧,這樣便可以節省軍糧了,王垕也不是個傻子,他說如果讓将士們知道了,豈不是要造反。

【三】汝妻子吾養之

是恩惠還是侮辱?

曹操告訴王垕,他自有辦法。将士們發現自己分到的軍糧比以前少了,時間一長大家忍不住要爆發了。

這時候曹操對王垕說,想借王垕一物穩定軍心,希望王垕不要推辭。王垕問曹操何物,曹操說就是你的人頭。

曹操曾兩次對要殺之人說:汝妻子吾養之,到底是恩惠還是侮辱?

王垕說自己沒有罪啊,曹操說這個他知道,但隻有他的人頭可以穩定軍心,并且告訴王垕,汝妻子吾養之。

翻譯成白話,就是你放心去吧,你的妻子我回來養。王垕無法辯解,就被曹操殺掉了,曹操把軍糧不足的原因歸咎于王垕。

衆将士自然也無話可說。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曹操的奸詐,用王垕的性命換取了軍心的穩定,雖然看似代價很小。

但這對于王垕來說實在是天大的冤枉,曹操的那句“汝妻子吾養之”的承諾,在當時看來似乎是對王垕的恩惠。

曹操曾兩次對要殺之人說:汝妻子吾養之,到底是恩惠還是侮辱?

但以我們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這句話的侮辱性實在是巨大。我們知道曹操有個特殊的癖好,他喜歡别人的妻子。

從這個角度來說,曹操主動承諾要養王垕的妻子,實在是沒安什麼好心。如果不是曹操把王垕給坑死。

王垕的妻子又何必需要曹操來養。曹操這句“汝妻子吾養之”不止說了這一次,在曹操殺陳宮的時候,也對陳宮做出了這個承諾。

陳宮對于曹操的虛情假意,并沒有在意,他在最後的時刻慷慨赴死。畢竟從一開始陳宮便不屑與曹操這種人為伍。

曹操曾兩次對要殺之人說:汝妻子吾養之,到底是恩惠還是侮辱?

【結語】

總之,曹操曾兩次對要殺之人說:汝妻子吾養之,到底是恩惠還是侮辱,我認為曹操可能認為是自己的恩惠,而對于聽者來說則是一種侮辱。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

--END

【曆史像一壺陳年老酒,需要細細的品,在這裡,靜下心,我帶你穿越那千年往事,回來,你會更加粉嫩。關注你的老朋友:閱史明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