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名老人在清明這天抵達了貴州息烽。他來到這裡,為的是拜祭一座建立成不久的烈士墓。這方墓碑前擺放了許多新鮮花束,花兒鮮豔的顔色似乎讓本該死氣沉沉的墓地都煥發生機。
老人祭拜後,蹲下身,伸手撫摸墓碑上篆(zhuàn)刻的名字,他低聲說:“你被人罵了四十多年‘叛徒’,我一直等待組織給我一個真相,但當時知道情況的人太少,國家費了好大勁,葉劍英元帥為你作證,終于證明了你的清白,你在天之靈能安息了。”
這位老人叫李清(曾用名陳寶琦),而他面前這座建立成的烈士墓裡埋葬的就是他的妻子張露萍。
張露萍究竟是什麼人?李清老人說的那句“四十多年後才證明清白”又是怎麼回事呢?

1921年農曆5月28日,張露萍出生在四川省崇慶縣城南街的一戶餘姓家庭裡,父親為她取名餘家英。這戶人家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餘澤安是私塾裡的教書先生。
張露萍從記事起就跟在餘澤安身邊,在父親的教導下,她還沒進學堂就開始識字。為了端正女兒的思想,餘澤安空閑時常常給她講一些忠烈事迹,教誨她應當心存家國大義。
張露萍8歲那年,在父親的支援下,她進入縣城的國小念書,也有了正式的學名餘碩卿。張露萍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在學校裡她勤奮刻苦,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老師們對她贊不絕口,學生們也紛紛以她為榜樣。
但不久後,餘家出了一件大事。張露萍有個大姐,叫餘碩彥,長得俊眉修眼,正在崇慶師範念書,是鄰居口中才貌皆備的好姑娘。有一天,時任眉山專員、國民黨暫編第一師師長的餘安民帶着彩禮上門提親,指名要娶餘碩彥為三姨太。
讓女兒去做别人的小老婆,從此被關在後宅裡不見天日,餘澤安心裡當然不情願,但他們隻是普通的讀書人家,不敢和有權有勢的國民黨軍閥正面抗衡,父母考慮很久後,最終替餘碩彥答應了這門親事。
張露萍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大姐流着眼淚上花轎,她不服氣地對父親說:“為什麼要讓姐姐嫁給别人做小老婆!”餘澤安臉色也難看起來,他好半天才吐出四個字:“世道如此。”
究竟是什麼世道,輕輕松松就能毀了姑娘的一輩子?
強權不能彎折張露萍倔強的骨頭,她不甘心自己的未來像姐姐一樣被人左右,于是決心找到一種辦法,推翻現在這個黑暗的世道,讓所有人都獲得自由,創造沒有壓迫的新中國。
而出嫁後的餘碩彥心中明白,雖然自己在别人眼裡是“官太太”,但餘安民隻把她當作後宅裡一個擺件。她沒辦法自救,是以想幫助小妹,于是利用自己的身份關照張露萍,讓她離開縣城,去成都建國中學念書。
在這所學校裡,張露萍認識了一個對她而言至關重要的引路人,她是當時中共四川省委軍委委員車耀先的大女兒車崇英。
張露萍和車崇英一見如故,兩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她們一起學習,一起讨論未來的理想,張露萍想到了自己的大姐,說:“我要讓天下的女子不受壓迫,不用被逼着給人做小老婆。”
在放學後,張露萍常常去車崇英的家裡玩,她也是以認識了車耀先。車耀先非常喜歡這名思想進步的小姑娘,面對張露萍提出的問題,他總是耐心細緻地給予解答,除此之外,他還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兩個小姑娘分析目前的政治局勢,告訴她們中國百姓所處的黑暗環境,宣傳共産主義思想。
張露萍在車耀先的啟發下找到了未來的方向,她要積極學習共産主義進步思想,喚醒那些被封建思想蒙蔽、已經麻木了的中國人民,一起推翻這個吃人的舊社會。
1937年,七七事變激起了華夏兒女心中的熱血,國家已到危難之時,中國人民于是紛紛站了出來,積極呼應中國共産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張露萍也在車耀先的影響下,參加了中國共産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四川總隊,帶領其他愛國反帝的學生們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中。
同年秋末,因張露萍的再三申請,車耀先和成都抗敵後援會安排她與其他十名青年學生前往延安。為了躲避國民黨人的耳目,這些青年學生們各自轉學,從新的學校秘密啟程。
一路上,張露萍和戰友們用事先準備好的假身份,機敏應對軍警的盤查,順利通過了國民黨的封鎖關卡,在12月初抵達西安。
就在張露萍他們準備聯系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時候,四川地方軍的少校帶着大姐夫餘安民的口信找上門來,他審視着張露萍,說:“我已經為你買好了飛機票,你不能留在這裡,必須立刻回去成都。”
張露萍對強娶大姐的餘安民本就懷恨在心,她怎麼可能因為這樣一句指令就放棄投奔革命。
張露萍為了防止那名地方軍官員動用武力強行帶走自己,于是明面上和他“打太極”,暗地将情況告知了八路軍辦事處,請求戰友們的幫助,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張露萍成功脫身。
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開啟一段新的人生,張露萍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黎琳。
不久後,張露萍跟着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卡車到達延安,當時迎接他們的是抗日軍政大學的一些學生。一個名叫李清的男學生看出張露萍的行李沉重,于是主動上前提供幫助,兩人一起将行李搬去住處,愛情的種子就在此時埋下。
但那時候的張露萍所有心思都在革命事業上,她先進入陝北公學念書,後轉入抗大,被編入三大隊女隊。
學校有一回組織活動,各大隊的學生們聚在操場上互相拉歌,而張露萍指揮三大隊的學生唱了首《拿起刀槍幹一場》,赢得全校師生的喝彩與掌聲,也因為這首歌,張露萍得到了一個響亮的外号“幹一場”,甚至葉劍英也聽說過她。
張露萍初來延安時,其實并不習慣。但她沒有喊過一句苦,有過一聲抱怨,她吃着小米加窩窩頭,住着簡陋的窯洞,學習時甚至沒有桌椅,隻能在膝蓋上寫字看書。
她的生活雖然艱苦,内心卻是充實而快樂的,在給家裡的信中,她寫:“不必擔心我,我在這裡過得很好,雖然陝北現在已經是前線了,但是大家都不害怕,因為我們相信八路軍一定會獲得勝利。”
而張露萍雖然存在家庭出身的問題,但她的努力與革命抗戰的勁頭被所有人都看在眼裡,1938年10月,她的入黨申請終于被準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張露萍第一時間就找到了與自己一直保持聯系的李清,告訴他這個好消息,還要請他吃糖,李清對她表示了鼓勵與肯定,兩人的關系更進一步。
等到張露萍從抗日軍政大學順利畢業後,組織将她調至中央軍委通訊學校學習無線電技術。之後,張露萍又參加中央組織部政治幹部訓練班學習國内外政治形勢、國統區的鬥争政策和工作方法。
在該階段的學習結束後,張露萍接受黨組織的委派,在延安文協進行秘書工作。1939年初秋,李清和張露萍在相處中确認了對方就是和自己擁有共同理想的革命伴侶,經過組織上準許,兩人結為夫妻。
但在當時動蕩不安的大環境下,李清和張露萍和美的婚姻生活并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婚後兩個多月,張露萍就接到了一項特殊任務。
李清至今都記得,那天晚上他在家中等待張露萍,心中有些不安,因為妻子很少這麼晚了還沒到家,在他因不放心準備出門尋找時,張露萍回來了。
她一進來就握住李清的手,眼神堅毅,說:“組織上和我談話,南方局需要人開展統戰工作,我要被調去重慶了。”李清明白,這是因為張露萍的家庭出身特殊,她的姐夫餘安民曾是國民黨暫編第一師師長,這對她前往重慶展開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李清當然全力支援妻子的革命事業,他雖然有些不舍,還是對張露萍說:“我支援你去重慶,現在是組織需要你的時候,我會在延安等你回來的。”
但令李清沒想到的是,張露萍這一去就沒了消息,直到半年多以後,一個同志找到他,遞給他一小包水果糖。那名同志解釋說,這是張露萍從重慶讓人帶給他的。
日子一過又是大半年,一名抗大的女同學回到延安後,找到了李清。她的表情很複雜,有疑惑不解,有憤恨,還有一絲對李清的同情,最後說:“我看到黎琳了,她挽着一個國民黨軍官的胳膊走在街上,穿着很精緻,也很漂亮。”
李清根本不相信這件事,他了解妻子的品性,如果妻子真的是那種為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就可以抛棄革命理想的人,那麼她當初根本沒有必要來到延安。
但不久之後,延安的同志們都知道了黎琳已經“叛變投敵”的消息,甚至有同學特意來找李清,勸他不要再等下去。李清卻不肯死心,他拜托去重慶的同志順路打聽一位名叫“黎琳”的女人,可依舊沒有得到半點消息。
但包括李清在内的同志們不知道的是,“黎琳”到達重慶後,并不是按照之前的計劃做川軍的統戰工作,而是把名字改為張露萍,成為了軍統電台情報小組單線聯系的負責人。
張露萍用過的名字實在太多,做的工作又很隐秘,一直到沈醉根據個人經曆寫出《我所知道的戴笠》,裡面大篇幅提到了“軍統電台案”,張露萍等人的名字才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1939年的8月,國民黨軍統電台軍官張蔚林來到了周公館,此處既是八路軍辦事處,也是中共南方局,而周公館的負責人就是周恩來。
對于張蔚林的突然來訪和他“加入共産黨”的請求,葉劍英等人通過多方考察,準許他與軍統電訊處報務主任馮傳慶秘密入黨。他們安排兩人潛伏在敵人内部做地下工作,而為了順利傳遞這兩人擷取到的情報,那時才到重慶的張露萍就成為了軍統電台情報小組的單線負責人。
張露萍改名就是為了假扮成張蔚林的妹妹,她經常以照顧哥哥為借口,在軍統電台的宿舍進出,趁機傳遞消息。
在葉劍英的訓示下,張蔚林、馮傳慶和張露萍三人成立了“中共軍統電台内部特别支部委員會”,張露萍擔任支部書記一職,負責上司小組的工作。而這支特别支部在他們的努力下,後來擴大到了7人。
這7人各司其職,分布在軍統電台傳遞消息的每一個環節裡,他們合作取得了國民黨内部許多機密的檔案。
1939年12月,戴笠秘密派遣電台特務小組到陝甘甯邊區開展工作,他發了一份加密電報給胡宗南,希望胡宗南到時候能夠協助特務小組進行工作。而這份電報成功地被“中共軍統電台内部特别支部委員會”的成員截獲并且順利破譯,最後及時傳遞到了周公館。
得到消息後,我黨立即着手安排應對,成功抓獲了那支特務小隊隊員,粉碎了戴笠的陰謀。
1940年1月,位于天官府街14号的中共地下聯絡站被軍統的特務發現了,但他們沒有聲張,而是打定主意要通過這個聯絡站抓獲捕更多的共産黨人。
國民黨此次抓捕行動的電報又被我黨地下成員截獲,但當時敵人已經接到指令,即将傾巢而出。張露萍眼看時間就要來不及了,她一橫心,冒着真實身份被敵人發現的危險前往天官府街,遞給聯絡站同志一張寫着“有險情,速轉移”的字條後,就趁着夜色匆匆離開。
因這張紙條的提醒,我黨聯絡站的同志們在國民黨軍統趕來前就已經安全撤離。此時此刻,戴笠總算覺察到了不對勁,他向蔣介石報告:“看現在這個情形,他們一定是事先有防備,軍統内部有共産黨的人!”聽到這個消息的蔣介石憤怒地下達指令,要戴笠查清此事。
接到指令的戴笠與督查室主任劉培初在商量後,對全局人員都進行了排查,無論是誰,隻要有反常就立刻逮捕。
葉劍英和雷英夫在知道這個消息後,為了保護情報人員的安全,指令所有人暫停一切行動。
在這個緊張的時刻,張露萍因在街頭巧遇大姐餘碩彥,得知了母親中風癱瘓在床的消息。餘碩彥并不清楚小妹的真實工作,以為她隻是名家庭教師,便說:“我這次來重慶就是為了給母親買中風特效藥的,母親現在情況不太好,你得回去看看她啊。”
張露萍的确和家裡人好些年沒有聯系,于是同意了大姐的請求。1940年4月初,她在經組織準許後回到了成都,照顧自己癱瘓在床的母親,盡一份孝心。
這本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在張露萍回家照顧母親期間,“軍統電台”出大麻煩了!
當時,電台裡收發報機上一支真空管因為連續工作被燒壞了,平時和張蔚林關系不好的監察科長肖茂如認為自己總算找到個好機會,決定借着全面審查的機會好好教訓一下這個死對頭。
他向上報告,把真空管的損壞歸咎于張蔚林,說他是故意搞破壞,目的不純,成功把張蔚林送進了稽查處禁閉室。這種小錯其實頂多被關幾天禁閉,但張蔚林下意識就想到了特務近來“抓卧底”的大動作,慌張之下竟然逃出了禁閉室,跑去了重慶八路軍辦事處。
組織上十厘清醒地指出了此事隻屬于工作過失,不可能暴露張蔚林的地下分子身份,張蔚林在思考後也認為自己應當沒有暴露,決定按照組織的訓示回去檢讨。
為了少吃點苦頭,張蔚林特意去找了電訊處的副處長董益三,希望他出面為自己求情。董益三見到他後,意味深長地說:“事到如今,我可幫不了你啊。”他說完這話,沒有任何猶豫地下令,讓衛兵拿下張蔚林,将其押送局本部交給毛人鳳。
原來,在張蔚林求上門前,董益三就已經接到了稽查處的報告。
稽查處的人就像嗅覺靈敏的豺狗,他們在發現張蔚林慌亂逃跑後立即發覺了不對勁,于是直接去了他的住處進行搜查,搜出了一本上面寫着軍統電台的破譯密碼和地下黨小組名單的冊子!
國民黨立即派人抓捕這些地下黨小組成員,馮傳慶逃脫後趕到周公館彙報此事,在葉劍英等人的訓示下,情報專遞站的人員迅速撤離,而為了保證此時遠在成都的張露萍的安全,我黨同志緊急發去一份電報。
可惜的是,這份電報還是晚到了一步!
戴笠為了逮捕張露萍,故意借用張蔚林的名義向她發去一份“兄病重望妹速返渝”的電報,張露萍信以為真,匆匆傳回重慶,不幸被逮捕,另一邊僞裝成商人渡江撤退的馮傳慶也被特務抓獲。
這就是使國民黨上下震驚的“軍統電台案”,也被稱為“戴笠特工生涯的最大敗筆”,蔣介石曾經就此案痛斥戴笠:“你總是告訴我,軍統打入共産黨内部是怎樣厲害,但共産黨都把劍插進我們心髒裡了,你還不知道啊!”
戴笠面對老蔣的斥責一聲都不敢吭,他一扭臉,直接把所有的憤怒都發洩在張露萍在内的共産黨地下組織人員身上。
張露萍被關押在了軍統重慶稽查處看守所裡,她雖然身陷囹(líng)圄(yǔ),卻清醒地認識到敵人接下來一定會向我黨的秘密機關伸出毒手,她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想辦法将情況報告給組織。
張露萍通過交談,發覺看守所所長毛烈并不知道這件案子的實情,于是讓張蔚林送他五十塊大洋,讓他送一張寫着“表姐,姑母住院病危,望速去照顧。妹萍”的紙條去中共南方局的秘密機關。
毛烈果然隻把這張紙條當作一般的家信,收下大洋後就替張露萍把條子送了出去,機關裡的同志們在看到上面的話後,立即警覺地進行撤離。
張露萍此舉成功破壞了戴笠的抓捕行動,他氣急敗壞地處決了毛烈,然後親自前往看守所,嚴刑拷問包括張露萍在内的七名共産黨人。在獄中,張露萍忍受着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卻始終沒有吐露我黨的半點消息。
1941年的春天,她與其他六名戰友被押送到貴州省北部的息烽集中營,和徐林俠、小蘿蔔頭宋振中等人關押在一起,她的編号是第253号。
她在息烽集中營裡被折磨了四年時間。期間,監獄主任周養浩垂涎張露萍的美色,認為她受刑這麼久,一定不敢反抗自己,于是把她叫到辦公室。國民黨的走狗怎麼會知道,張露萍的骨頭從來都是硬的,她毫不猶豫地扇了周養浩兩個耳光,打得他再也不敢有别的心思。
1945年,戴笠指令周養浩殺害張露萍等人,7月14日上午,載着張露萍、張蔚林等7人的軍用大卡車在快活嶺停了下來,敵人把他們趕下車,然後舉起了槍支。
張露萍早在出獄的那一刻就猜到了自己的結局,她帶頭高喊“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産黨萬歲”等口号。敵人面對着這名手無寸鐵的女子,心中竟然生出膽怯,以至于握槍的手指都在發抖,連續兩槍打不中要害。
負傷的張露萍哈哈大笑,她痛罵敵人,說:“再開兩槍啊!”敵人已經不敢再直視她,舉槍一頓亂掃,年僅24歲的張露萍身中六彈,英勇犧牲。這次秘密的處決沒有掀起波濤,張露萍生前的功績也與屍體一起被黃土掩蓋。
但國家永遠不會辜負這些犧牲的烈士!
1981年12月,在中央的訓示下,四川省委組織部複查小組花費一年多的時間,總算查清張露萍等七人的情況,同時也知道了張露萍的所有曾用名。
葉劍英接受小組成員拜訪時回憶往事,肯定地回答:“張露萍同志的外号叫‘幹一場’,我記得她,我在重慶的時候,他們都是被我單線上司過的。”
真相終于大白于天下,這時張露萍的丈夫李清才知她沒叛變革命。
張露萍一生都為共産黨革命事業而奮鬥,她從沒有背叛過國家與人民,1983年,中共中央決定追認她為一級革命烈士。
李清等待四十多年,總算知道了這個結果:張露萍沒有叛變,她是黨地下戰線上的英雄!
2005年,已經85歲的李清登上息烽快活嶺,他站在妻子英勇犧牲的地方,寫下了一首詩:
“蒼山埋忠骨,浩氣滿大川。夢随孤魂繞,怎不憶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