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之龍這個名字,相信在座的各位知道的不多,不過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他的大名卻是當時中國軍界如雷貫耳的存在。

他既是陳赓大将的好友,又是我黨黨員中為數不多被蔣介石器重的青年軍官,國民黨内部為了拉攏他甚至還為其授予了中将軍銜。
不僅如此,李之龍在我黨之中也深受重視,周總理算是他的老師,董必武先生更是他的入黨介紹人,但可惜的是,正是這樣一個年少有為的将領。
在僅僅三十一歲之時,便死在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槍下,那麼既然是黨員,又是死在敵人的槍下,在李之龍死後,其家屬為他追認烈士之際,為什麼卻遭到了拒絕呢?
當然了,若是想搞清楚這樁撲朔迷離的“懸案”,我們就不得不從李之龍的生平經曆開始說起了。
1897年,李之龍出生于湖北沔陽的一戶較為富裕的家庭之中,他的父母雖說不是地主,但靠着勤勤懇懇的積攢,倒是也有着不少的土地,日子過得較比他人還是要好得多的,而作為家中的獨子。
他們自然對李之龍是格外的寵愛,平日裡衣食住行不僅樣樣滿足,他們還特别希望兒子能夠成才,是以在李之龍很小的時候,他們就将其送到了省城,也就是武漢就讀國小。
當然,李之龍也并沒有讓父母失望,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出類拔萃的,較比那些大家大戶出來的孩子都絲毫不遜色。
尤其是英語方面,他出色的水準,更是受到了武漢外語專科學校校上司的青睐,于是就在李之龍國小畢業後,便被該校破格錄取了。
如果按照這個軌迹發展下去的話,李之龍将來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名外交官,或是外語翻譯,但是就在李之龍在校刻苦學習之際,一場巨大的變革卻席卷了整個中國,也正是因為這場變革,李之龍的一生都被改變了。
當時辛亥革命剛剛勝利,全國人民都沉浸在覆滅封建王朝的喜悅中不能自拔,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在革命勝利之後,原本被世人寄予了厚望,被廣大革命者共同推舉的孫中山先生卻并沒有成為中華民國的領袖。
革命的果實反而是被北洋軍閥的首腦袁世凱給竊取了,這樣的結果可是讓廣大愛國人士無比的懊惱,可孫中山先生都沒說什麼,他都認為隻要清王朝覆滅了,誰當這個總統都一樣,于是世人也就隻得坐觀成效了。
不過很快,袁世凱的真面目便暴露了出來,而看清袁世凱真實目的是為了稱帝的孫中山等人,這才趕忙發起了反抗,而作為愛國學生的李之龍得知該消息後,也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學業。
以十六歲的年紀投身入伍,參與到了轟轟烈烈的“二次革命”當中。在這期間李之龍表現十分優異,在戰場上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但他一人之力卻并不能扭轉戰局,在袁世凱強大的武力鎮壓之下,革命軍也隻得是節節敗退最終戰敗。
而作為革命軍的一員,眼看着隊伍已經散了,為了躲避北洋政府的通緝,李之龍在無奈之下也隻得離開了家鄉,來到了山東煙台避難。
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就在李之龍剛剛達到煙台之際,形色落魄的他來到了一所海軍學校,門口的安保人員看着他衣衫褴褛,便拒絕了他進校的請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此時的李之龍縱使有着萬般的能耐,也沒能改變眼前這幾個保安的刻闆印象。
好在就在這時,他在校門後看到了一位外國籍的老師,他趕忙用流利的英語叫住了對方,那名外教一看他英語的水準,頓時就起了愛才之心,而李之龍這才有了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這才有了一個栖身之所。
在這之後,李之龍便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涯,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也結識了一些早期的共産黨員,在他們的介紹下,李之龍深刻的了解到了共産主義思想,在巴黎和談結束之後。
也跟随他們參加了不少的示威遊行,正因如此滿腹才學的他,也受到了董必武、陳潭秋等人的重視,最終于1921年之際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正式成為了一名無産階級的革命戰士。
并且由于李之龍的英文水準極佳,再加上他是海軍學院的畢業生,黨組織在其剛剛入黨之際,便交給了他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
那就是參與組織武漢的勞工罷工運動,然而不幸的是,就在這次運動之中,革命經驗尚淺的他失敗了,示威的勞工們遭到了軍閥的抓捕,他本人也受到了通緝,不得已隻得逃到了漢口。
在這之後,李之龍便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軍隊就沒有話語權,沒有軍隊的支援,即便是國民黨、共産黨的理念再優秀再出色,也無法擊敗北洋軍閥。
是以本着這個理念,他便考入了黃埔軍校,成為了軍校第一期的成員,而對于這位儀表堂堂,學習成績優異,且有着實戰經驗的學員,作為軍校的校長。
蔣介石本人對其也是極為的重視,他不僅特許李之龍加入了國民黨,還在畢業之後将其留在了軍校的政治部。
而且不僅是蔣介石,就連當時還未成為“大漢奸”的汪精衛也十分欣賞李之龍,在他的操作下,二十多歲的李之龍便成為了中山艦的艦長,也成為了中國最年輕的海軍中将。
這時的李之龍可謂是風光無限,國民黨、共産黨兩黨都對其青睐有加,周總理蔣介石汪精衛都認為他今後必成大器。
如果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的話,在未來無論李之龍選擇國共哪個黨派,他都必然會成為棟梁級别的人物,然而可惜的是,李之龍的自負和不通人情世故卻害了他。
說實話,二十多歲便成為海軍中将,還受到國内多個“大佬”的重視,别說是他年輕氣盛的李之龍了,相信但凡是個正常人都會自視甚高。
其實這也倒沒什麼,但他錯就錯在,在自己還是共産黨黨員之際,得罪了心胸狹隘的蔣介石。
當時作為海軍中将的李之龍,受到了蔣介石的任命,成為了國民政府海軍局政治部主任兼海軍參謀廳廳長,這一職位的能量不可謂不大。
是以國民黨内部也出現了很多想要讨好他,企圖從海防之中牟利之人,這其中就包括了蔣介石的親信陳肇英,他曾多次向李之龍表示,希望對方能夠行自己個友善。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李之龍不僅不給他面子,就連蔣介石的面子他都不給,二話沒說直接就将他給抓了起來。
這本是奉公執法的行為,可蔣介石卻不這麼想,他認為這是李之龍在向我黨表忠心,在和他蔣介石劃清界限,是以從這時起他對李之龍就有些不滿了。
不過礙于沒有确切的證據,蔣介石也隻得暫時觀察而已,直到中山艦事件爆發後,他才終于露出了爪牙。
當時,蔣介石下令讓中山艦前往黃埔威懾我黨成員,但卻沒有明說,因而李之龍稀裡糊塗地指揮着軍艦來到黃浦江後,看到并沒有什麼異常,在駐紮了兩天之後便按照規定傳回了廣州。
這可把蔣介石給吓壞了,他還以為李之龍這是駕駛着中山艦,代表着我黨要進行政變呢,于是便訓示之前被李之龍得罪過的陳肇英,在李之龍的新婚之夜将其抓了起來。
其實,這時以李之龍的地位,以及國共兩黨正在合作的情況來說,畢竟這隻是一場誤會,隻要是我黨派人前來說說好話,蔣介石也不至于太過針對李之龍。
不過可惜的是,當時處理此事的我黨代表張國焘,也不清楚真相,他隻知道李之龍指揮中山艦在黃浦江邊進行了長達兩日,威懾我黨的行動。
他以為李之龍已經徹底倒向蔣介石那邊了呢,是以他根本就沒有替李之龍說話也沒有為他解釋什麼。
當然,也正因如此,最終無辜的李之龍就這樣被國共兩黨免去了一切職務,成為了一介閑人,那麼既然成為了閑人,李之龍後來為什麼又會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呢?
原來,在這之後,李之龍便看清了國民黨高層的真面目,他當即就下定了決心決定要回歸我黨的懷抱,但礙于此前的一些誤會,他并沒有直接聯系黨組織。
而是想着利用此前自己海軍中将的身份,策反國民黨海軍成員,先立一個投名狀再說,但可惜的是他接連兩次的策反都以失敗告終,第一次失敗他逃到了日本,第二次則是直接被抓到了大牢之中。
其實這時的李之龍依舊是罪不至死,可不幸的是,抓捕他的人正是他此前的仇家,也就是當時的海軍第四艦隊司令陳策。
陳策害怕蔣介石心軟将其重用,于是就在李之龍剛剛入獄之際,他便随便找了幾個罪名将其殺害了。
那麼既然是為了策反海軍,為我黨減輕壓力這才身死的,最終李之龍為何沒有被追認成烈士呢?這個原因就有些複雜了。
其一,在李之龍被殺害之前,他其實已經脫離了共産黨黨籍,既然還未加入我黨,自然就不能被追認成烈士。
其二,雖然李之龍是被國民黨反動派殺死的,但敵人殺害他的原因,其實和他是否心向我黨無關,更多的還是由于私人恩怨。
其三,李之龍策反海軍的行為,更多的還是他個人的想法,他此前并沒有和黨組織進行商議。
當然了,也正是在這三個原因的趨勢下,李之龍這才沒有被追認成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