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美特好搶占“預制菜”賽道,傳統超市多元化破解發展困局

自從2015年開始打造線上購物平台,2020年秋季把供應鍊體系整合獨立公司化營運後,2021年9月再在該供應鍊公司下設立垂直市場細分的前置倉公司,并且定位于“二廚制造”,輸出成品和半成品的“預制菜”,山西零售巨頭美特好開始新一輪創業。

從10年前依靠超市“登峰造極”到如今瞄準年輕人市場,做傳統超市起家的零售企業美特好正在探索傳統商超的轉型之路。隻是不知能否開啟新一輪快速成長?

山西美特好搶占“預制菜”賽道,傳統超市多元化破解發展困局

冷櫃中各色預置菜品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白華兵 攝

老超市玩新品牌,能否學到精髓?

“能夠正式入職,有底薪,就在1.5公裡範圍内19分鐘送達,不用遠距離趕路程、趕時間,比較安全,工作還是比較滿意的。”送完一單的鄧曉明在等下一單的空隙告訴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這是山西美特好超市迎賓店南側的一個名叫多歌兒的前置倉。除了嫩綠色的不大門臉兒外,深處角落的它并沒有那麼顯眼。室内縱橫的冷藏櫃裡擺着各色已經搭配完整的新鮮菜品,這些菜品通過加熱,或簡單烹炒就可以食用。

山西美特好搶占“預制菜”賽道,傳統超市多元化破解發展困局

快遞員從前置倉取到菜品去配送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白華兵 攝

店長告訴貝殼财經記者,這個店開業已經一年了。多歌兒這樣的店在山西太原已經開到40家。美特好集團品牌總監陳靖宜解釋,“多歌兒是針對年輕人細分市場于2021年9月設立的美特好二級子品牌,是就近向附近居民配送成品或半成品果、蔬、肉、奶等生活用品的線上超市。”

貝殼财經記者了解到,美特好集團是一個成立于1993年從超市起家的山西零售領軍企業,每年大約80億元的營業額使其在全國零售企業中排行五六十位,在商超排名中要靠前很多。

貝殼财經記者在多歌兒凱旋門體驗店看到,充滿工廠風鐵藝元素店鋪裡,600多個菜品已經配置完成,甚至有專門的廚師可以對這些菜進行烹饪。顧客通過網上下單,可以堂食,可以外送。就連有簡單加工條件的小型食堂,也成了第一批客戶。“這種針對‘居家經濟’的個性化設計是為了改變年輕人對廚房的‘懼怕’,讓做飯簡單起來。”陳靖宜解釋說。

前不久,2021年12月初在福州舉辦的“2021中國預制菜産業大會主論壇”上,美特好集團董事長儲德群講道:現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型,随着電商的介入,已經形成“買方市場”,如何從消費者的需求點切入圈住自己的客戶,成為每個企業優先要考量的問題。

“預制菜”是近年來興起的,相比傳統菜市場,這種菜通過搭配、初加工,分解掉廚房的大部分功能。然而,其普及發展還需要一個市場認知和體系搭建的過程。傳統商超美特好玩預制菜,雖然有這方面的優勢,但在品牌更新和個性化打造上能走多遠,還有待觀察。

10年轉型突破,有多少主動權?

貝殼财經記者了解到,我國的傳統超市發展到今天,走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上世紀九十年代,新生的超市逐漸成為大中城市零售主力軍,其功能是在滿足消費;第二個階段是本世紀第一個10年,超市高速發展,國外零售巨頭紛紛搶占市場;第三個階段,是近10年來,超市在電商的沖擊下開始艱難調整更新。

美特好集團總裁李海清向貝殼财經記者表示,剛剛經曆的10年,美特好走出山西,進入河北、山東、内蒙等省(自治區)的大中城市發展,并且訂立目标,要用未來5年時間在華北開50家店。然而,随着電商的崛起和消費市場的分化,美特好的發展很快就遇到瓶頸,部分門店盈利能力下滑。貝殼财經記者梳理發現,這與全國其他傳統超市的發展是一緻的。

山西美特好搶占“預制菜”賽道,傳統超市多元化破解發展困局

從業人員“全副武裝”在玻璃櫥窗内搬運配餐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白華兵攝

“在當時的狀态下,有的超市開始轉向商業廣場甚至房地産,有的超市開始大規模收縮閉店,”李海清告訴貝殼财經記者,“美特好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在果斷砍掉供應體系沒有優勢的省外門店後,專注于零售本身,通過優化流通供應體系,提升門店服務來赢取顧客。同時,開始探索電商管道,并且在2015年上線專注于線上的全球蛙電商平台,之後開始打造店内消費場景,增加餐飲配套服務。2020年又把供應體系獨立出來,成立優鮮多歌供應鍊公司。”

優鮮多歌供應鍊公司副總裁馬進也向貝殼财經表示,“與傳統物流倉儲不同的是,優鮮多歌是一個開放的供應鍊,不僅向美特好的超市供貨,還向全國其他超市供貨。同時,優鮮多歌還是一個巨大的中央廚房,發展各種配餐服務。”

在優鮮多歌清徐總部,貝殼财經記者發現,占地面積達到253畝的倉儲中心每天要出貨200噸各類生活品,而實驗室化的中央廚房正在把成品的飯菜供應到太原的機關、學校。

陳靖宜告訴貝殼财經記者,多歌兒正是基于這樣的物流配送建立起來的細分年輕居家生活消費的前置倉,經過幾個月的營運,已經被很多市民接納。

據安信證券研究報告,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大約為2100億元,到2025年有望增長到6000億元。而有分析認為,未來我國的預制菜市場規模可以達到驚人的3萬億元。

商超發展多元化,割裂還是融合?

貝殼财經記者發現,近年來傳統商超一直在謀求創新,積極發展線上服務,對店鋪進行個性化更新,從購物到休閑服務轉變。美特好的預制菜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産生的。

山西美特好搶占“預制菜”賽道,傳統超市多元化破解發展困局

從業人員在倉儲中心配置貨物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白華兵攝

事實上,近年來預制菜企業頻頻獲得融資,各大餐企也紛紛推出預制菜品。表面上看,預制菜是商超、餐企在餐飲食品化的拓展,但背後牽涉的其實是整條生産鍊,甚至是整個餐飲生态。雖然在産品的上遊占據了優勢,但是商超要想預制菜模式走得更遠,需要對整個餐飲市場的深耕。

李海清認為,預制菜僅僅是美特好多元發展的路徑之一,她認為随着人口紅利收窄和居民消費支出增長放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将持續下降,零售市場将從“增量搶奪”轉向“存量競争”,傳統商超憑借開店擷取市場佔有率增長的“黃金時代”漸行漸遠,業态紅利時代接近尾聲,未來傳統商超面臨着線上持續擠壓、近場業态分流、新興玩家湧入的局面,想要獲得長足發展需要在做強供應鍊體系的前提下,借助網際網路平台,線上線下相融合,發展多個垂直細分市場,打造或者創新個性化的消費場景。

陳靖宜告訴貝殼财經記者,目前美特好已經擁有購物商場、烘焙餐廳、美食市集、茶舍、美酒、美妝、包子專賣店等業态,開啟了多元化的發展道路。

有分析認為,傳統商超多元化發展必須“協同發展”,建立生态圈,在借助傳統商超供應鍊、區位、人流優勢的基礎上,細化市場,延展個性化服務,而不是抛開傳統根基搞創新。如果沒有對傳統優勢的繼承,單純任何一個細分市場都不缺競争者,而這些競争者在各自的賽道上已經深耕很久。

陳靖宜表示,目前主力消費人群在變,80、90後的消費占比已經占到消費量的50%以上,消費結構在變,消費内容也在變。目前,傳統的購物地點已經從“場地”變成“場景”,恰恰很多新零售過于誇大“場景”而忽略産品本身,這就是傳統商超的機會。隻是在揚長避短的多元化發展過程中,既不能搞新老割裂,也不能隻玩概念而弱化服務,新瓶裝老酒,要在堅持中創新,創新中重塑。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白華兵 編輯 方靜怡 宋钰婷 校對 郭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