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1941年7月的一天,一群八路軍遊擊隊正在圍攻一座日軍的碉堡樓,樓内的日軍和僞軍依靠着碉樓的易守難攻,不斷的予以我軍猛烈的反擊,在雙方連續不斷的對攻和拉扯中,我軍久攻不下,頹勢漸顯,傷亡也逐漸增加,躲在堅固碉樓内的日軍火力開始占據上風。

此時,在緊張危急的戰況下,有兩匹騾子一頭驢穿過後方來到遊擊隊的陣地前,在它們身後拉着的,正是我軍的秘密武器。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一、初顯神威的大炮

這需要兩匹騾子一頭驢才能運得動的秘密武器,乃是一門大山炮,可惜的是,它僅僅隻有六發炮彈。

大夥兒都對這鐵闆大件兒的山炮感到十分的好奇,它厚厚的裝甲散發着炮火的威懾感,但那笨重的質感也不禁讓人懷疑它真實的可靠性,不少人都說這是華而不實的鐵疙瘩。

遊擊隊裡沒有會操作山炮的炮手,無奈之下,旅長易良品緊急指令一名迫擊炮手進行操作射擊。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但畢竟大家夥兒也是第一次用這東西,在一番調整之後,第一發炮彈還是打歪了。

但打歪的炮彈從碉堡的斜上方徑直紮入後方的土堆中,一時間山搖地動、泥土四濺,邊随着塵沙與彌煙散去之後,地面上出現了一個大坑。

衆人親眼目睹了山炮超凡的威力,都驚得目瞪口呆。

易良品頓時充滿了信心,親自指揮山炮前移,以便更好地給予日軍沉重打擊。

受到第一炮巨大動靜的影響,碉堡裡的不少日軍紛紛探出頭來觀察戰況,等他們看清那挺着巨大炮管的大炮的時候,八路軍的第二發炮彈已經伴随着巨大的出膛聲精準擊向了碉樓。

頃刻間,那本堅固無比、高高伫立的碉樓如同被鐵錘重擊的瓦罐一樣七零八落、分崩離析,碉樓裡的日軍如同受了雷擊的猢狲般遍地哀嚎、四散而逃。

易良品再趁機指令将士們進攻,碉樓裡的敵人基本是死一半、逃一半,就這樣,依靠着這出其不意的大山炮,八路軍一舉拔除了這座阻礙遊擊隊在敵後方穿行的碉樓。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二、戰利品成燙手山芋

衆所周知,在敵後方活動的八路軍遊擊隊以靈活機動、反應迅速著稱,照理說不應該配備運送起來如此麻煩的山炮。

而且中國當時的軍工水準,生産這種大山炮幾乎不可能,就算可以,也應該會用于和日軍直接對抗的正面戰場上。

那麼,八路軍遊擊隊是怎麼得到這門大山炮的呢?

原來,這座大山炮并非八路軍的配備武器,而是八路軍的戰利品。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一年前,八路軍129師新七旅旅長易良品展開敵後活動,襲擊了河北省故城縣西高村附近的敵軍碉樓,日軍眼看打不過,便請求了其他地區的日軍以予支援,來援的日軍為了徹底消滅偷襲的遊擊力量,不僅帶了充足的槍支彈藥,還拉上了這一門大山炮。

而易良品率先埋伏在了西高村,待日援軍來到時,出其不意的伏擊了日軍,一陣激戰過後,日援軍潰散,而這門大山炮連同幾枚炮彈也被日軍遺棄在了戰場上,成為了我軍的戰利品。

但這大山炮是八路軍以前從沒見過,更别提懂操作了。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遊擊遊擊,遊擊隊講的就是要“遊”又要“擊”,這笨重的大山炮十分拖累遊擊隊的行軍行動速度,毀掉吧,太可惜,畢竟是個大家夥,雖然自己不會用,但總不能把它拆了錘成鋤頭刨地吧!更何況是在軍用物資十分稀缺的敵後戰場。

留着吧,太雞肋,用又不會用,運又運不走,留在原地還怕日軍回頭來拉回去,搞不好還讓自己人吃大虧。

就這樣,原本應該是香饽饽的戰利品大山炮成為了燙手山芋。

易良品經過一番思索之後,将這件事報告給了八路軍後方的軍工廠,軍工廠立馬派遣了一名相關技術人員前來了解情況。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可一來到現場,這技術人員也犯了難,工廠裡的生産線确實是生産不出與這大山炮相似的裝備,是以拉回廠去是根本沒必要,更何況這山高水長,路還難走的,原本日軍用來拉山炮的馬匹也在混戰中被打死了。

技術員和易良品一合計,幹脆把這山炮拆了藏起來。

于是衆人将這大炮拆卸開來,技術員在大炮各處塗抹了油料做防腐處理,然後向村民借了幾匹牲畜将大炮運到附近的深山裡,蓋上布,就把這麼一門大山炮連同炮彈給埋在那裡了。

後來,遊擊隊員們就幾乎忘了這件事兒,直到一年後,他們接到了拔除日軍碉堡樓的軍事行動指令。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三、敵寇圍守占碉頭,神兵再現強拔樓

河北省清河縣到南宮市之間有一條50多裡的公路連接配接,這條要道附近是抗日遊擊的重要活動地區,日軍通過這條公路不斷向前線各處輸送武器裝備和兵員,在抗日遊擊隊的不斷騷擾襲擊下,多次給予日軍沉重的打擊。

百團大戰期間,八路軍依靠襲擊、破壞、搶攻交通要道與日軍據點;利用靈活的戰術體系和機動的行軍政策給足了日本教訓,重挫了日軍的嚣張氣焰,日軍方面不得不更加重視起這股敵後的遊擊力量。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在這種背景下,日軍開始在重要交通線路上增加布防,企圖讓各個據點之間相連成線,不斷的分隔後方遊擊戰場,阻礙遊擊隊之間的行動和溝通聯系,進而困死敵後遊擊力量。

若不打破日軍的封鎖鍊,八路軍分散的抗敵勢力隻能是甕中之鼈、任人宰割。

特别是在寒冬臘月裡,得不到補給的遊擊隊哪怕沒有遇到日軍的圍剿,也會被凍死、餓死。

于是,便有了八路軍炸堡清敵的行動,清河縣到南宮市之間有十幾座碉堡樓,負責清除這一塊兒的,正是易良品和他上司的新七旅。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易良品要攻打的第一個碉堡樓,位于南宮市馬古莊附近。

黃昏時分,易良品帶着部隊摸到碉堡樓附近,在觀察了敵人一段時間之後,趁着剛剛降臨的夜色,八路軍率先開火,日軍也依據碉樓的堅固對八路軍進行猛烈的反擊。

日軍倚仗高處,居高臨下,在白天視野和火力覆寫都更全面,是以夜晚才是八路軍進攻的最好時機。

但由于武器不精,進攻了一個晚上仍然沒有把碉樓給打下來,反而日軍猛烈的反擊火力緻使八路軍有了好幾十名戰士的傷亡。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無奈,易良品隻能先将這座碉樓圍起來再做計策。

想不到在第一座碉樓就遇到了如此大的困難,想到後面還有十幾座易良品頓時倍感壓力。

易良品一籌莫展之際頓時想到了一年前埋在山裡的大炮,用它試一下會不會有奇效呢?

易良品立刻吩咐三名八路軍戰士,找村民借了兩匹騾子一頭驢去把那大炮拉來。

戰争年代,日軍對我國不盡虐奪搜刮,很多物資都被征用去,包括能拉重物的馬匹,是以農戶家裡隻有些騾子、驢、老牛之類的。

埋大炮的位置并不在南宮市附近,而是在一百裡開外的故城。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三名八路軍士兵騎着騾子和驢一路來到故城挖出了大山炮,把大炮運到了南宮市附近的一個軍工廠裡組裝,最後才把完整的大炮拉到了馬古莊的八路軍陣前,一路上可把三名戰士和三頭牲畜累的夠嗆。

但結果總歸是好的,大炮順利來到了戰場上,随後,便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所謂一炮定乾坤,大顯神威的山炮吓得日軍驚慌失措、屁滾尿流,這門一年前被埋入深山的山炮,在這之後更是屢建奇功。

在成功拔除日軍第一座碉堡之後,易良品繼續向其他碉堡樓進發,不少日軍聽到八路軍有大山炮的消息後心裡都不禁咯噔一下,特别是看到八路軍直接帶着大炮來進攻的都直接潰散而逃。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是以,易良品很輕松的就拔除了剩下的碉堡樓,隻有兩個碉堡樓内的日軍仗着自己人多仍在負隅頑抗,但易良品和山炮都沒有給他們機會,在震天憾地的山炮面前,他們也很輕易的被拿下。

最終,從清河縣到南宮市之間的敵軍碉樓都被拔除,在巨大威力的山炮加持下易良品一隊火速完成了任務,連山炮的炮彈都還沒有用完,甚至有些僞軍感受到了山炮的威力和日軍的狼狽,主動洗心革面前來投誠。

誰能想到,這門把日軍炸得屁滾尿流的山炮還是日本人自己造的呢!或許,這就叫自食其果。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四、英雄挽歌

遺憾的是,易良品并沒有見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天。

1943年,易良品在棗強縣楊莊組織突圍,不幸被日軍的子彈擊穿腹部,雖然易良品沖出了包圍圈,被掩護到西高村,但簡陋的醫療環境和缺藥又缺器械的狀況還是難以對傷情起到絕對的控制,七天之後,易良品壯烈犧牲。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長纓。

在經過漫長艱苦的戰争後,中華人民連同正義一齊将侵略者踩在了腳下,但這份勝利來得太過沉重,我們應該時刻銘記,我們快樂的生活着,是因為那些不曾有快樂生活的人。

長天忍看昔人去,花野盡是泥骨堆!

八路軍繳獲山炮無用處,埋到深山中,一年後挖出來還屢建奇功

參考文獻

〔1〕《過早隕落的将星》;《共産黨員》2015年21期;趙勝軍

〔2〕《憶冀南“破路戰”》;《湘潮》2005年06期;郭森

〔3〕《勇奪日軍野炮的東高才伏擊戰》;《黨史博采》2019年11期;王鐵志、李永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