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如果不大意失荊州,蜀國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嗎?

正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做夢很清閑,實幹很困難。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為其獻上《隆中對》策,雖然最終讓劉備實作了三分天下有其一,但劉備所建之蜀漢真的就是諸葛亮初出茅廬在隆中對策中所要擁有之蜀漢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關羽如果不大意失荊州,蜀國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嗎?
關羽如果不大意失荊州,蜀國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嗎?

諸葛亮剛出山時,劉表占據荊州全部,還沒有病死,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是以資将軍,将軍豈有意乎?”諸葛亮在這裡所指的荊州,就是當時劉表統治的完整的荊襄九郡。為了劉備大業,當時諸葛亮就提醒劉備,要做好奪取劉表荊州的準備,但随着後來形勢的發展,情況卻不盡人意。諸葛亮一心為劉備奪取荊州作謀劃準備,劉琦是劉表長子,但不容于劉表後妻蔡氏,倍加迫害,劉琦求計諸葛亮,上樓去梯,諸葛亮就出了讓劉琦外出守江夏,這既保護了劉琦性命,為劉備以後占荊州加法碼,也為以後劉備逃難存身打好了基礎。208年曹操率大軍南征,劉表病死,就讓幼子劉琮繼承了荊州之主。《三國志?先主傳》載:“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将其衆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據《英雄記》、《魏略》等史籍中,也多載劉表病危,勸劉備接繼自己,劉備都謝拒了。劉備在荊州也是甚得民心的,諸葛亮勸劉備襲取荊州,也是上好的建議。劉備就是不做荊州之主,也可讓劉琦繼位,荊州士人應該都很擁護的。以荊州十餘萬之兵,與曹操對抗,應該不至于荊州馬上失陷,若再聯合孫權,共抗曹魏,也許孫劉聯盟不再會以孫權為主,也就不再會有以後的借荊州之說了。劉備可以像劉表一樣坐擁荊州,然後再西圖巴蜀。有人說諸葛亮隆中對中所提的益州,并不包含漢中等地,這就有點兒想當然了。諸葛亮讓劉備西取巴蜀,《隆中對》中是這樣說的:“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由此可見,諸葛亮讓劉備取益州,是想讓劉備走漢高祖劉邦的成功之路,他所說的益州,自然也包括漢中等地,不然,怎能讓劉備“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呢?說明取益州占漢中,早已是諸葛亮隆中對策中的一項内容,并不是法正首先提出的奪取漢中。然而因為劉備的仁慈,荊州結果輕易讓曹操占領,劉備隻好投奔江夏劉琦處。為了劉備大業,諸葛亮建議自己出使江東,說服孫權,達成孫劉聯盟。這樣的結果雖打敗了曹操,卻是孫權在赤壁之戰中出力最多,功勞最大,荊州應歸屬江東,劉備也隻能暫借。同時呢,荊州也被曹操占去最為險要的三郡,為以後荊州與漢中的聯系增加了很大困難。在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中,所謂的劉備三分天下,應該是占據荊州全部和益州、漢中,當然也包括上庸三郡了。如果蜀漢當時真的達到這樣的形勢,蜀漢的國土、人口、軍隊都可與東吳匹敵,再派一名能很好執行隆中對策的上将鎮守荊州,以待時變。一旦天下有變,上将出宛、洛,劉備出秦川,兩路大軍,共攻曹魏,倘若結好的孫吳再給以配合,自然可以剿滅曹魏,“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關羽如果不大意失荊州,蜀國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嗎?
關羽如果不大意失荊州,蜀國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嗎?

是以諸葛亮隆中對策中表述的三分天下的蜀漢之國,應該比後來實際建立的蜀漢之國地盤要大得多,實力要強得多,如果真的能實作隆中對中的蜀漢之國,相信一旦天下有變,蜀漢定能克複漢室,一統天下。而實際建成的蜀漢之國,即使關羽不大意失荊州,蜀漢要想北伐成功,也是很難很難的。

關羽如果不大意失荊州,蜀國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