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05

新能源篇

總編 | 張克環

編輯 | 張俐

作者 | 關宇航

來自汽湃(GREATAUTO)的報道

2021年末,新勢力李斌的一番言論,又一次将油電之争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李斌看來,都2021年了,實在想不通為什麼還會有人買燃油車,除了能聞個汽油味兒,還有什麼好?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所謂忠言逆耳,雖然這番言論在很多人看來略顯“癫狂”,但客觀來說李斌說的是大實話,也是現階段購車最中肯且合理的建議。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新能源包含純電動與插混(增程式)這兩大類的前提下,即使你介意純電的補能問題,也還有插混與增程可以選擇,而他們電驅的性能、行駛品質與能耗,完全碾壓傳統燃油車。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銷量資料足以佐證這一觀點。我們以2021年混動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比亞迪DM-i和增程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理想ONE為例,2021年,他們都取得了足夠現象級的恐怖銷量,比亞迪積壓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2年的第二季度,理想ONE更是以一款超過30萬起售價的高端車型,輕松實作單月銷量破萬。

在如今混動與純電技術大爆發的背景下,傳統純燃油市場已無任何競争力可言,隻剩所謂的“情懷”。

當然,除了比亞迪DM-i,2021年新能源領域其實還有很多技術亮點集中湧現,此外在部分主流品牌身上,除了新能源之外,還在智能化領域有諸多建樹。

是以,2021年不僅是新能源爆發的元年,也是高階智能技術爆發的元年,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今年湧現了哪些驚為天人的新技術。

GREATAUTO

深度混動系統大爆發

DM-i之外,還有多家的DHT

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标壓力之下,傳統能源向深度混動新能源方向發展,是純電動之外的最大發展方向,而2021年,正是我們國内市場深度混動的爆發之年。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2021年3月8日,比亞迪旗下首款采用深度混動系統DM-i的車型秦PLUS上市,憑借饋電還不足4升每百公裡的恐怖油耗水準,一舉引爆了主流家用車市場;而随後上市的宋PLUS DM-i、唐 DM-i以及近期上市的宋PRO DM-i,也都實作了超低的饋電油耗表現。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DM-i能有如此低的饋電油耗表現,綜合混動技術的進步居功至偉,不僅是通過更先進的理念實作了能源利用的更高效率,比亞迪還在傳統内燃機的基礎熱效率,附件電控化、BMS、溫控、電機扁線繞組等多個細分領域實作了技術進步與突破。

同時,針對深度混動系統一直以來的“成本”痛點,比亞迪也是成功以技術換取了降價的空間,更先進的磷酸鐵锂“刀片電池”,不僅成為了底盤結構件,還實作了電池組體積比能量密度與高安全和低成本的大突破。

當然,深度混動的好處,其它車企也看在眼裡,在比亞迪之外,多年前也有多家自主車企展開預研,并紛紛在2021年開始有收獲。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長城的兩檔DHT,是比亞迪DM-i之後的第二個市場爆點。不同于比亞迪通過行星齒輪組強調内燃機與電動機協調發力的邏輯,DHT在邏輯上更像是讓電動機與内燃機分别負責不同的工況,并且通過兩檔減速器的加入,進一步擴大内燃機和電動機的最佳工況區間。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好處有二,一是更強大的電驅能力,能支援純電驅動應對更多工況,拓展性更強,除了城市使用外,off-road理論上也可以相容,并且未來擴充為更多的PHEV架構車型也僅需加大電池就行;其二;是理論上更好的動态質感。因為電驅工況的增加,車輛在更多情況下都表現的更像是一台純粹的電動車,NVH質感更好,即便是大動力請求與饋電工況出行,DHT的結構也能通過電機補償扭矩來讓離合器實作“無感”接合,避免了傳統混動系統工況切換時惱人的震動感傳遞。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同時長城為了讓“質感”二字表現的更加淋漓盡緻,我們還發現其2021年上市的幾款新車型,不少都配置有ANC主動降噪功能,配合發動機艙防火牆不俗的隔音設計,在我們之前試駕時,其表現出的高品質感,與純電動車型完全無異。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而類似于比亞迪DM-i和長城DHT這種深度混動系統,在2021年我們還看見了吉利雷神DHT,奇瑞鲲鵬DHT的釋出,他們的新車型都将在2022年陸續上市,其各有各的設計特性,但省油又省電的優勢是一緻的。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此外,在2021年,長安還釋出有混動iDD系統,雖然在機械的邏輯結構上沒有太多出彩之處,但是在PHEV車型上采用大容量電池組+快充,來換取城市完全純電行駛的理念,還是很值得推崇,更貼近于此前發明PHEV車型時的初衷。

動力電池技術大爆發

除了新配方,還有新理念、新工藝

2021年,不僅是新能源在插電式(增程式)混動領域的大爆發之年,同時也是純電動車型在動力電池技術上的大爆發之年。

動力電池新技術的集中爆發,也直接讓電動車的市場平均産品力突飛猛進,使得2021年新能源市場中,純電動已經占據了絕對大頭的市場佔有率。

此外,新技術、新配方、新工藝的大量湧現,配合充換電基建設施的大面積建立,也可能會使得純電動時代提前到來。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2021年的新技術中,4680電池的小規模量産,特别值得一提。它是目前三元锂電池在針對幾個産品痛點上的重大突破性産物,一是針對目前三元锂在811配比提升能量密度已近極限的大背景下,通過結構更新,成功讓成組電池包的能量密度再次提高,特斯拉官方資料是續航增加16%。

其二,則是針對三元锂在大功率充放電過程中、極耳部位會熱量積聚,不便于進一步擴大功率,且有熱失控安全隐患的背景,創造性的作出了“無極耳”設計的進化,再通過更新工藝實作量産,不僅讓熱穩定性表現更佳,還為未來新車進一步提高充放電功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針對三元锂電池痛點的新技術,還有我們國内自主品牌的努力。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衆所周知,2021年亮相的“準量産”新車中,電池容量與續航最誇張的就是新款的廣汽埃安LX PLUS,CLTC續航突破1000公裡。

并且不同于蔚來是用半固态做到150度電的容積,埃安則是用成本更低的傳統鎳钴錳三元锂,做到了驚人的一塊電池組144度電容積,系統能量密度高達205Wh/kg。

核心的技術創新,是海綿矽負極片的引入,在新電池中,廣汽埃安在電池負極加入了像海綿一樣柔軟的矽片。使矽在充放電過程中的膨脹和收縮被限制和緩沖,不會碎裂,并讓矽負極可如同海綿吸水一般儲存更多能量。

這項技術大幅降低了電池的品質和體積,在同等電量的情況下,動力電池單體電芯實作體積減小20%、重量減輕14%。并且根據廣汽埃安官方透露,海綿矽負極片電池目前的電芯能量密度已經可達280Wh/kg,未來通過技術疊代後,海綿矽負極片電池的電芯能量密度理論上還将達到315Wh/kg。

能量密度在突飛猛進,電動車續航已經越來越長,快充功率也在增加,充電時間還越來越短;顯然,制約電動車大規模普及的最後一個命門,隻剩下了電池的安全性。

這個看似無解的“命門”,其實在2021年也迎來了大量的技術突破,即使我們不提已經被世人所熟知的比亞迪“穿刺也不燃的刀片電池”。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先說以三元锂之身,成功挑戰針刺實驗的“彈匣電池”。廣汽埃安為了提高三元锂電池的安全性,尤其是熱穩定性,開創性的在電池組身上設計出了超級安全結構的“彈匣電池”,通過超耐熱穩定電芯、超強隔熱設計、極速降溫的速冷系統、全時管控的第五代電池管理系統,再加上諸多複合新材料的應用,彈匣電池即使采用三元锂材質,也能将針刺實驗帶來的短路熱失控控制在合理水準内,不自燃不爆炸,讓三元锂也能擁有和磷酸鐵锂一緻的安全性表現。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類似的理念産物,還有長城汽車此前釋出的“大禹電池”,這也是一種針對電池組安全性而非電芯安全而來的新技術,通過大禹治水“用疏不用堵”的邏輯,提高熱失控時的隔絕穩定性和熱量排洩能力,也極大的提升了電池組的安全性表現,讓消費者對于電池自燃不再擔心。

同時在成本方面,2021年也有大量新技術突破到來,為電動車加速全面普及立下了汗馬功勞,這裡主要提兩個已經實作量産下線和即将實作量産下線的新技術。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一是7月16日,蜂巢能源實作了首款無钴電池的量産下線。這意味着全球首款無钴電池走出實驗室,正式實作量産,蜂巢能源也由此成為全球首家突破無钴電池技術難關,成功實作産品量産的動力電池企業。

而“無钴”,顧名思義就是沒有钴元素的電池,這是目前針對三元锂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的解決方案,因為目前全球探明的钴資源儲量僅為710萬噸。在全球電動化快速發展的大潮下,钴資源的稀缺将導緻未來成本飛速增長,可能很快超出車企以及消費者的承受能力。“無钴”,就是為了擺脫這種制約。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其二,則是甯德時代此前在7月29日釋出的鈉離子電池。與無钴電池思路類似的,它也是為了擺脫産能和成本的制約,因為目前的锂礦依然相對稀缺,如果全球車企均實作電動化發展,那麼锂資源也會極為搶手。相比之下,“鈉”這種元素就大不同了,其在整個地球元素中的含量排名高達第六,幾乎唾手可得,在今年2022年或者明年2023年,實作鈉離子電池的規模量産,将直接讓電動車走入千家萬戶。

智能技術再下一城

L3級已經觸手可得

更有AR走入千家萬戶

說新能源電動車,那就離不開智能化,因為新能源車型先天的架構優勢,整車智能化如今也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新車型中加速普及。

2021年,我們看見了足夠多的全新智能化技術量産落地。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先說最核心的高階自動“輔助”駕駛。之是以要強調“輔助”二字,其實還是責任歸屬問題,在現階段,因為L3級自動駕駛需要将事故責任部分歸于車企,是以在技術目前還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景下,車企們基本都是将部分高階的、部分場景下不完全的L3級自動駕駛,稱為“L2+級”自動“輔助”駕駛,這樣就能避免責任問題。

但即便如此,大量的高階“L2+級”自動輔助駕駛到來,也值得消費者們歡欣鼓舞。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在2021年推送的高階智能駕駛輔助中,長城NOH特别值得一提,以首發搭載的魏牌摩卡為例,它們不僅是實作了硬體的全系标配,還進一步拉低了高階輔助功能的入門門檻,僅需15000元的一次性花銷,相比特斯拉EAP/FSD,小鵬NGP,理想NOA,蔚來NAD等等都要便宜,在今年2022年,伴随着咖啡智能系統的更大規模裝車量産,未來長城系旗下品牌在高階自動駕駛方面的表現,更加值得期待。

當然,從上面這一段你也已經可以看出,現階段高階自動駕駛輔助的選擇其實已經非常豐富,特斯拉、魏牌、哈弗、小鵬、理想、蔚來等等都已經有類似功能,不少還都是在2021年到來或有更新的。

而接下來的2022年,能實作高階自動輔助駕駛的車企品牌還會更多,比如已經箭在弦上的零跑、哪吒、華為系等等。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而除了自動“輔助”駕駛,2021年其實也是智能互動的大爆發之年,不僅有鴻蒙車載OS,銀河OS,咖啡智駕等主流智能互動系統的釋出量産,還有很多細節技術的大更新,比如我們說智能互動最核心之一的增強現實AR。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AR目前在2021年最主流的應用之一,有AR增強現實導航,通過攝像頭實時畫面與地圖導航資料的高度關聯,解決了此前平面二維導航引導不準确的問題,配合L2級與高階自動駕駛輔助,會有更好的出行體驗。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除了導航,AR還被應用在了HUD擡頭顯示上,比如大衆ID.3的AR-HUD顯示,可以将大量車控與導航資訊直接投射到風擋玻璃之上,與駕駛者的前方視野直接融合,不僅效果科幻,互動效果也是滿分好評。

汽湃盤點 | 2021,這些新能源與智能化“井噴”發展

最誇張的,在2021年年底剛剛舉行的NIO DAY 2021上,蔚來還釋出了與新車ET5相比對的AR眼鏡,由駕駛者直接佩戴,可以看成是效果再次更新的AR-HUD顯示,顯示效果更好,互動更到位。

而在技術如此大發展的背景下,2022年,也許整車的智能化駕駛與智能互動,還能繼續進化,繼續向着科幻的“第三移動空間”目标邁進。

寫在最後:

2021年,疫情大爆發的第二年,在經濟受影響,産能制造被環境限制的大背景下,此前其實所有人都不大看好新能源與智能科技的加速發展。

但如今結果已現,純電動的電池技術,混動的動力總成技術,自動駕駛與智能互動技術都在2021年實作了大踏步的飛躍,其中一些甚至是對市場産生了質的影響。

顯然,大趨勢已然不可逆轉,是時候抛棄你那陳舊的燃油車思維了。未來已至,積極擁抱變革,才是最明智之舉。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圖檔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衆号聯系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衆号背景申請并獲得授權

法律顧問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 姜磊律師

官方網站

www.greatauto.cn

入駐媒體平台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網易新聞 | 搜狐号

汽車頭條 | 趣頭條 | 易車号 | 新浪新聞

百度百家号 | 汽車之家 | 騰訊企鵝号

車友頭條 | 有車号 | 愛咖号

入駐視訊平台

央視訊号 | 哔哩哔哩 | 優酷視訊 | 騰訊視訊

西瓜視訊 | 愛奇藝 | 微視APP | 抖音APP | 快手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