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封面上有一堆白眼圈的綠色小鳥,應該是暗綠繡眼鳥吧。但是暗綠繡眼鳥體型非常小,隻有10cm左右,沒有圖檔上畫得那麼大”“第一課《白鹭》,白色鹭鳥在我國有分布的主要有五種”“第四課《珍珠鳥》,是胸斑草雀的人工變種”……最近,上海一名五年級的小女孩把國文課本裡的“鳥”都“扒”了出來,好好研究了一番,并指出了其中不妥之處。女孩網名“小戴菊”(一種可愛的小鳥),是一個不愛玲娜貝兒,卻對鳥兒如數家珍的觀鳥迷。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小戴菊”微信公衆号中的推文。

“深扒”課本中的“鳥”,獲圈内“大神”點贊

自從兩年多之前去上海植物園參加了一堂觀鳥講座,“小戴菊”便逐漸喜歡上了觀鳥,入了坑,一發不可收拾,但凡有“鳥”的地方都要深究一番。最近,她和五年級國文課本上冊較上了勁。

在她的眼裡,國文課本是這樣的:

“封面上就有一對白眼圈的綠色小鳥,應該是暗綠繡眼鳥吧。但是暗綠繡眼鳥體型非常小,隻有10cm左右,沒有圖檔上畫得那麼大。顔色也不對。暗綠繡眼鳥的羽色是黃綠色,并且有着微妙的過渡變化。”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封面研究完,“小戴菊”開始研究第一課《白鹭》。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她記錄道:

白色鹭鳥在我國有分布的主要有五種,我拍的同框的鹭鳥,依次為白鹭、白鹭、大白鹭。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在研究第11課《牛郎織女(二)》時,她寫道:

圖中的喜鵲畫得完全正确,表揚!

順便說一下,喜鵲羽毛上的炫酷藍黑色是結構色,不同角度看會變化,有時藍,有時黑,有時五彩斑斓。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學習第23課《鳥的天堂》後,“小戴菊”産生了一個疑問:這個“鳥的天堂”在什麼地方?除了作者認識的一隻畫眉,那些被驚飛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都是些什麼鳥呢?文中也沒有寫明。于是,她上網查了一些資訊:

“小鳥天堂位于廣東省江門市,小鳥天堂的主體實際上是一棵長于明末清初的水榕樹,水榕樹的樹枝垂到地上,紮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幹。随着時間的推移,大榕樹獨木成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萬隻鳥雀,鳥樹相依。

小鳥天堂的鳥類以夜鹭、池鹭、牛背鹭和小白鹭最多,也最常見。此外,還有大白鹭、白鹡鸰、鵲鸲、烏鸫、大山雀、白頭鹎、紅耳鹎、暗綠繡眼鳥、絲光椋鳥、普通翠鳥、白胸翡翠、珠頸斑鸠等近40種。

就這樣,從封面開始,“小戴菊”把課本中每一處涉及到鳥的地方都找了出來,結合自己對于鳥類的知識、拍攝的鳥照和觀鳥實踐,研究了一番。

小姑娘的探究精神獲得圈内人士點贊之餘,被晚輩稱為“大神”的觀鳥高手也熱心為“小戴菊”指出了她的幾處認識局限。“小戴菊”在認真學習領會之後,又發了一篇《勘誤》。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原本,“小戴菊”認為第一課《白鹭》的一張插圖中,白鹭飛翔的時候伸直脖子不對,鹭鳥飛的時候是縮着脖子的。觀鳥高手告訴她,大多數情況下鹭鳥是縮着脖子飛的,但也能看到它們有伸直脖子的情況,尤其是起飛和降落的時候。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五年級國文課本上冊中白鹭的插圖。

在對第7課《什麼比獵豹的速度更快》進行研究時,她指出,課文中提到世界上俯沖速度最快的鳥是遊隼,配圖卻并不是遊隼,而是黑鸢。其實,在觀鳥高手看來,課本插圖中畫的是“四不像”,既不符合遊隼的特征,也不是黑鸢。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國文課本中遊隼的插圖

“小戴菊”說,國文課每個單元學完以後,他們都要寫一篇作文。而她從來不會為寫作文煩惱,因為無論什麼作文題目她全都能寫成跟觀鳥有關的題材。比如這個學期寫的作文:

推薦一本好書:鳥書

一件幸福的事:和媽媽去觀鳥

XX即景:魔術林内塘夕陽下的黑腹濱鹬群

總之,全都是關于觀鳥。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小戴菊”在南彙東灘觀鳥,進行拍攝。

除了深入研究過國文課本中的“鳥”,“小戴菊”曾經還跟“丹頂鶴”較過勁。起因是有一次學校裡畫書簽,她發現一位同學在書簽上畫的丹頂鶴不對,而同學告訴她,是模仿家中一幅畫中的丹頂鶴畫的,那幅畫就是這麼畫的。

于是,“小戴菊”把《中國鳥類觀察手冊》中的丹頂鶴圖檔找出來,對照着去翻閱了2021年國小生古詩文大會指定用書、文具店裡的折扇、手帳膠帶、家中的茶葉罐、某知名中藥鋪的廣告、某企業台曆、宋徽宗《瑞鶴圖》、清朝一品文官的官服、日本浮世繪裡的丹頂鶴等等,結果發現僅少數圖檔是畫對的,大部分都有各種不符合之處。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把生活中有“丹頂鶴”的事物都研究了一番。

國内自然教育專家、辰山植物園科普部部長王西敏在朋友圈轉發了“小戴菊”的2篇微信公衆号推文,并評價:“這娃如此聰明,必須點贊呀!”“什麼叫探究性學習?這是一個例子。”

不愛玲娜貝兒更喜觀鳥,寒潮中“逆行”南彙東灘

“小戴菊”本名周欣怡,是徐彙區一所公立國小的學生。同學們對她的觀鳥能力既驚歎又不解,時常問她,“你怎麼能記住這麼多鳥的名字?”每當這時,周欣怡就會反問,“你們怎麼能記得住玲娜貝兒,并且把迪士尼人物之間的關系搞得一清二楚?”

對欣怡而言,自然界裡靈動的精靈們才是她的最愛,“我覺得鳥長得很可愛,能在天空自由翺翔。從觀鳥中也能學到很多知識,培養觀察力,變得更細心。觀鳥以後,也發現了生活中的樂趣,還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觀鳥圈的人幾乎都有一個自然名,用自然名在網上互相交流。欣怡給自己取名“小戴菊”,因為她覺得戴菊長得小巧可愛,尤其是生氣的時候。去年2月,她在上海植物園第一次親眼觀察到了戴菊。

自從愛上觀鳥,每個雙休日中的一天,沒有特殊情況,欣怡總會在媽媽的陪同下乘地鐵16号線去南彙東灘觀鳥。這段在不少人看來“漫長”的車程,在母女倆看來卻還行,“從家中出發,地鐵隻要1小時20分鐘。”

去年12月26日,正是寒潮“襲擊”中,最低氣溫跌至零下。欣怡和媽媽還是去了南彙東灘,“海邊更冷。”母女倆凍得不輕,但欣怡看到了白琵鹭、黑臉琵鹭以及一群約300隻圓滾滾的黑腹濱鹬近距離覓食的動人場景,也遇到了鳥友,内心感到很溫暖。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寒潮中,在南彙東灘觀鳥。

自從愛上觀鳥,學習的動力也更足了。“因為周末要去觀鳥,是以禮拜五會把作業都做完。”欣怡說。

她還畫鳥,做成貼紙,和同學交換食物。對此,小姑娘有點小得意。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欣怡做的鳥貼紙、畫的畫。

對于孩子的愛好,媽媽全力支援,不僅每次都陪着女兒觀鳥,順便自己也學習一些觀鳥知識,更擔當起女兒微信公衆号的文字修飾、排版工作。媽媽說,鼓勵孩子去研究課本、研究身邊各種各樣事物中的“鳥”并不是要去挑刺,而是培養一種探究精神,一種自我學習的能力。

觀鳥兩年多來,欣怡已經在上海市内記錄到200多個鳥種,并且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

除了欣怡,滬上還有一批正在“崛起”的10後觀鳥迷。他們中,有的已經積攢了400多個鳥種記錄,觀鳥實力超過一些成人觀鳥愛好者。在去年舉辦的第十六屆上海市民觀鳥大賽中,王清揚、黎文彥、汪天恩等幾個孩子組成的觀鳥小組獲得了比賽第一名,令上海觀鳥圈的前輩們直感歎,“長江後浪推前浪。”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孩子們獲得了市民觀鳥大賽第一名。

初一學生汪天恩從二年級開始觀鳥,隻要有空就出去觀鳥、拍鳥,一直堅持到現在,已經攢了470多種鳥的記錄,崇明東灘、南彙東灘等上海市内及周邊的觀鳥點反複去了多次,青海、雲南、河南、江蘇的條子泥等觀鳥勝地也都去打過卡。

小女孩王清揚也是個觀鳥高手,從2019年3月開始觀鳥,也已經記錄過約400種鳥。小男生黎文彥受到媽媽的影響,也成為了一個觀鳥愛好者,隻要周末有空,必定會出去觀鳥。

去年的比賽中,可能不認鳥的人連鳥在哪裡都還沒有找到,這些孩子不僅已經“火眼金睛”找到了在樹梢躲藏、在湖面遊泳的鳥兒,還迅速辨認出它們的名字,等到你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經蹿到下一個點去找鳥了。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孩子們在觀鳥。

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本身是觀鳥愛好者,有的并不懂鳥,但都有一顆熱愛自然,并且支援孩子興趣發展的心。

因為共同的愛好,這些原本居住在城市不同地區、互不認識的孩子、家長們,成為了朋友。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這個愛觀鳥的五年級小女孩“出圈”,跟國文課本裡的“鳥”較上了勁

孩子們興趣的培養和發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援。

上海的觀鳥活動興起于20多年前,是國内最早開展觀鳥活動的城市之一,最初隻有一小撮觀鳥愛好者。20多年過去,最早的觀鳥愛好者已經成為“大神”級人物,有的已經隐退江湖。所幸,通過多年來的觀鳥活動,以老帶新,魔都“鳥一代”繁衍出了“鳥二代”。近年來,随着滬上自然教育機構的興起,自然教育活動不斷豐富、蓬勃發展,更是為孩子和家長們提供了成長機會,進一步培養了他們的興趣愛好,進一步樹立了保護生态環境的理念。

來源:周到上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