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1979年7月,粟裕到青島療養考察,他指定了兩人随行,其中一位是軍事科學院戰史研究部一處副處長,名叫王希先。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王希先專門研究土地革命戰争史,此時剛被調到粟裕身邊幫助撰寫回憶錄,此後陪伴了粟裕近5年,掌握了大量粟裕口述的第一手資料,其中他印象很深的是粟裕對麾下主力的評價。

就是這次青島之行,粟裕親口告訴王希先,他的華東野戰軍麾下有六個頭等主力縱隊,他們是:

第1、第3、第4、第8、第9、第10縱隊,其中第10縱隊稍弱一些,但仍可算作是頭等主力。前五個頭等主力縱隊的戰鬥力不相上下。……,第1、第4縱隊善長野戰,第3、第8、第9縱隊善長攻堅,第10縱隊善長防禦。

粟裕所說的華野主力縱隊是1946年底,山東和華中野戰軍統一整編為華東野戰軍後的十二個縱隊序列,其中第1縱隊司令員是葉飛,後來編為第20軍;第2縱隊司令員是韋國清,後編為第21軍;第3縱隊司令員是何以祥,後編為第22軍;第4縱隊司令員是陶勇,後編為第23軍;第6縱隊司令員是王必成,後編為第24軍;第7縱隊司令員是成均,後編為第25軍;第8縱隊司令員是王建安,後編為第26軍;第9縱隊司令員是許世友,後編為第27軍;第10縱隊司令員是宋時輪,後編為第28軍;第11縱隊司令員是管文蔚,後編為第29軍;第12縱隊司令員是陳慶先,後編為第30軍;第13縱隊司令員周志堅,後編為第31軍。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讓人感到疑惑的是,粟裕心中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縱隊,居然沒有大名鼎鼎的王必成6縱。縱觀整個解放戰争,華野不斷出現“葉王陶”的大名,而這個“葉王陶”就是王必成的6縱,和葉飛的1縱,以及陶勇的4縱。從名氣和資曆來說,王必成與葉飛,陶勇是并駕齊驅的。

了解一些軍史的朋友們,或者上世紀70年代以前出生的朋友們,都會對華野6縱有很深的印象。一部經典的老電影《紅日》使得華野6縱深入人心,電影中那位氣宇軒昂,和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鬥智鬥勇的八路軍軍長沈振新的原型,就是6縱司令員王必成。

電影中,軍長沈振新用手指着已經成了華野俘虜卻頑固不化的張小甫,斬釘截鐵地說:

“我告訴你,我們一定要消滅74師”

。沈振新的動作和台詞成了當時孩子們競相模仿的經典。

《紅日》這部電影,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在殲滅整編74師中,6縱所起的作用。6縱在48小時内奔襲120公裡堵住了整編74師的退路,又是第一支沖上孟良崮,端掉張靈甫指揮部的部隊。

縱觀整個解放戰争中粟裕對6縱的使用,常将這支部隊放在打硬仗的位置,在最後做總結時,卻将這支戰功赫赫的部隊排除在主力之外,也确實讓人感到意外。

一、毋庸置疑,最初粟裕麾下的三大主力,王必成部是其中之一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華野6縱是和縱隊司令王必成一同成長的部隊,也即是說,6縱就是王必成。

王必成出身鄂豫皖紅四方面軍,長征結束時,他擔任紅四方面軍主力紅30軍89師副師長。紅30軍後來被編為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覆滅,所幸的是王必成提前離開了紅30軍去了抗大,是以避免了一場生死浩劫。

紅四方面軍的特點是打仗骁勇不怕死,每仗指揮員必定沖鋒在前,王必成身上也深深打上了紅四方面軍的烙印,他作戰像老虎一樣,又由于長着一對大虎牙,是以被笑稱為

“呲牙虎”

1938年春,新四軍1支隊成立,下轄兩個團,成員是來自湘贛邊、贛粵邊、贛東北的幾支紅軍遊擊隊,支隊司令員是陳毅,副司令員是傅秋濤。2團成立當天,抗大畢業的王必成才從延安緊趕慢趕來到江蘇茅山,他的職務是1支隊2團參謀長,當時的團長是出身紅一方面軍的張正坤。幾個月後,張正坤調任1支隊參謀長,王必成就接任了2團團長。

王必成接手2團後,打了不少好仗,也成為陳毅手中一個有力的拳頭,他指揮2團打新豐、攻句容、襲東灣,其中全殲延陵之敵的戰鬥尤為著名。

1939年11月8日,鎮江的日軍到延陵地區進行“掃蕩”,當這股日軍傳回經過丹陽縣時,新四軍的丹陽獨立支隊進行了堵截,接着新四軍新組建的新六團又加入戰團,但是這兩支部隊戰鬥力不強,即沒有将當面之敵殲滅,也沒有能阻止援敵,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增援的日軍和當面日軍反的包圍。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危急時刻,王必成率領2團火速到達日軍盤踞的村莊外,為了減少日軍機槍造成的傷亡,作戰經驗豐富的王必成指令點燃草堆,先模糊日軍機槍手的視線,然後借着濃煙沖入村内和日軍進行近戰和白刃戰,激戰30小時後将這股日軍全殲,擊斃日軍武村大隊長以下168人,俘虜3人,繳獲輕機槍4挺、步槍28支、擲彈筒2個,在軍史上被稱為“延陵大捷”。這次大捷受到延安總部通電表揚,此後2團被陳毅稱為“老虎團”。陳毅更一改王必成

的綽号,冠之以更加威風的

“王老虎”

随着新四軍往蘇北發展,王必成帶2團渡江挺進蘇北,擴編為第2縱隊,和葉飛的1縱,陶勇的3縱一同打響了黃橋戰役,“葉王陶”也成為粟裕的三隻鐵拳。大名鼎鼎的“葉王陶”出現在新四軍和華東野戰軍的戰史中,尤其在蘇南、蘇北和山東等地,“葉王陶”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讓日軍和國民黨軍聞風喪膽。

皖南事變後,蘇北的新四軍第1,2,3縱隊被編為第1,2,3旅,分别由葉飛、王必成、陶勇任旅長,統歸1師師長粟裕指揮。

1943年初,根據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的發展戰略,為了加強蘇南根據地,王必成奉陳毅軍長之命率領2旅渡長江南下,與江南的16旅合編為新的16旅,王必成為新16旅旅長,原16旅政委江渭清依然任新16旅政委。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新16旅剛成立時隻有5000餘人,2個月後就受到顧祝同12個團約2萬軍隊的進攻,結果在王必成和江渭清兩人的指揮下,新16旅不僅順利突出顧祝同的重圍,還殲敵1200餘人。

抗戰勝利後,新16旅改編為蘇浙軍區第1縱隊,王必成為司令員。1946年初,1縱改編為新四軍第6師,由譚震林兼任師長和政委,王必成和江渭清分别擔任副師長、副政委,由于譚震林是政工幹部,是以6師的實際指揮者是王必成和江渭清。

随着1946年6月解放戰争全面爆發,新四軍第6師很快就開始了它和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的緣分。王必成第6師和張靈甫整編74師進行了三次作戰,結果是2勝1負,可是這1負卻影響到了王必成的軍事生涯。

二、對張靈甫的一次險勝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劉峙的30萬大軍進攻中原,解放戰争全面爆發,陳毅和粟裕華東方面的解放區面臨國民黨軍58個整編旅近50萬兵力的進攻。

華東解放區由蘇皖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組成,蘇皖解放區由粟裕的華中野戰軍守衛,山東解放區由陳毅的山東野戰軍守衛,兩軍總兵力為42萬,其中野戰軍隻有13萬。

粟裕判斷,國民黨軍對蘇皖解放區進攻的重點是蘇中,是以他的方案是先在蘇中内線打幾個勝仗,再轉到淮南外線殲敵,因為内線錢糧豐足,又有根據地百姓的支援,殲敵容易,而一旦打了幾個勝仗,殲敵一部,對敵我雙方的士氣和戰鬥力都有不同的效果,再轉到外線殲敵就很容易。

結果,粟裕的内線戰略使他以3萬兵力對蘇中12萬國民黨軍打了七戰七捷,而幫助他蘇中大捷的兩個主力師,一個是以他親任師長的第1師,另一個就是副師長王必成和副政委江渭清主持工作的第6師。

王必成帶的第6師,參加了蘇中七戰七捷的五次進攻和圍殲戰,其餘兩次的海安和邵伯防禦戰規模都較小,是以由地方武裝更新的第7縱隊和第10縱隊完成,主力的1師和6師都沒有參加。

粟裕在蘇中取得了輝煌的七戰七捷戰果時,臨近蘇中的淮南解放區形勢卻非常糟糕。

張靈甫帶着整編74師占領了華中解放區的首府淮陰。

王必成帶着第6師從蘇中往淮陰增援,但當他抵達時淮陰已經于前一天失守,他隻得帶第6師撤到沭陽一帶待命。

張靈甫是國民黨的悍将,他在攻占淮陰後3天,又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出淮陰攻占了淮安,至此,作為華中解放區心髒的兩淮地區徹底淪陷。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兩淮地區的淪陷,使得華中軍隊和老百姓的士氣都受到了嚴重打擊,和整編74師交過手的部隊甚至産生了對74師的畏懼心理,軍中流傳着

“整編第74師比抗戰中的日本軍隊還難打”

的話,特别是從國民黨軍解放過來的戰士出現了

“恐74師症”

,王必成不信這個邪,他一直想和整編74師較量一番。

王必成的機會來了。

1946年10月22日,在沭陽地區待命的王必成突然接到粟裕的急電,要求他立刻率領第6師抵達漣水城,協同第1師等部隊殲滅整編74師。

兩淮失守之後,蘇北解放區隻剩下漣水,阜甯、鹽城、沭陽四座縣城,而緊鄰淮安東北的漣水城就成為這四座縣城和國民黨軍接壤的前線和門戶,也成為聯系山東和蘇中兩個地區的重要樞紐,因為漣水再往東就是大海,漣水一丢,蘇中就會與山東割裂,富饒的蘇中解放區就會淪為敵後。

漣水城距離淮陰35公裡,距離淮安隻有30公裡,位于廢黃河和鹽河之間,在城南和廢黃河之間有三道河堤,第一道堤是黃河内堤,比較低矮,第二道堤是又高又厚,比漣水城牆還高的大堤,第三道堤是比第二道大堤低得多的護城堤。這樣的地理特點,使得第二道大堤成為防守漣水城的關鍵,隻要第二道大堤失守,漣水城就很容易失守。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本來蔣介石要将立下赫赫戰功的整編74師調回南京休整,但是張靈甫主動請纓打漣水。張靈甫要打漣水,并不是頭腦發昏的意氣使然,而是他看到了對他有利的兩個方面:

1、此時華中野戰軍的主力第1師和第6師都在宿北,漣水城附近隻有地方部隊更新而來的弱旅10縱、11縱和淮南6旅,兵力薄弱;

2、漣水城距離張靈甫的兩淮太近,他的全美械在1,2個小時内就能抵達,而且補充非常容易,而漣水城的三道大堤,在飛機大炮面前形若無物。

全美械裝備有個弱點,就是消耗大,在交通不便的舊中國補充起來很困難,随着交通線拉長戰鬥力會急劇地下降,這是先進美械裝備的國軍敗于落後裝備的八路軍新四軍乃至解放軍的原因之一。而距離兩淮補給地很近的張靈甫打漣水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困難,他的美械裝備可以完全地發揮優勢,他對蔣介石拍胸脯

“打完蘇北最後一仗再回南京”。

10月19日,張靈甫率領整編74師和整編28師的192旅共3萬餘軍隊,分3路向漣水城合圍。其中,74師的第57旅在東路攻茭陵,第51旅居中攻漣水南門,第58旅在西路沿着廢黃河和鹽河之間的狹長地帶攻漣水西門。

張靈甫攻勢淩厲而迅猛,負責守衛漣水的華中部隊10縱、11縱和淮南6旅在外圍抵擋不住,緻使張靈甫74師于21日就攻到了漣水城下。

張靈甫的進展讓粟裕看到了漣水的危機,他一方面指令11縱不惜一切代價死守漣水城,一方面調第6師迅速南下移駐在漣水城附近做預備隊。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接到指令後,王必成立刻率領第6師輕裝南下,以強行軍向漣水運動,按時在漣水城附近待命。22日傍晚,張靈甫的第51旅突破了漣水南門第11縱第15團組成的第一道防線,開始向第二道防線發起猛攻。

粟裕看到了合圍全殲整編74師的時機。

隻要守城的11縱将整編74師主力吸引在第二道大堤上,然後以第1師和第6師進行合圍,就可以全殲整編74師。

接到粟裕急電的王必成緊急率領第6師支援漣水,他指令第6師全體輕裝,以強行軍姿态向漣水前進。23日拂曉,第6師趕到漣水城北。這時,王必成遇到一個問題,粟裕的急電是要王必成會同第1師等部隊殲滅整編74師,卻沒有訓示具體怎麼打。

王必成并不知道整編74師的一個加強連已經突破第二道防線攻入了城内,他和政委江渭清商定的政策是:

如果城内沒有敵人,就進城支援,如果城内已經有了敵人,就在城外作戰。

王必成指令18旅旅長饒守坤先帶一個騎兵班進城查明情況。饒守坤和城内11縱司令員成均和政委趙啟民見了面,查明情況後約定11縱繼續守城,黃昏時第6師從西門突入,然後沿着街道向東,之後再轉向南,壓迫南門的敵51旅撤退。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當日黃昏,第6師如約從西門發起進攻,晚上21時,作為第6師先頭部隊的18旅53團和城内11縱15團會師,之後兩軍聯合向南發起沖擊,殲滅了城内的74師加強連後,将敵軍全部趕出城。

在18旅和11縱聯合沖擊下,整編74師51旅敗退到了第一道大堤。

王必成又緊急調來16旅,從東面會同18旅向第一道大堤發起東西夾擊,以輕重機槍和肉搏戰并用,将敵軍趕到第二道大堤。

這時,天已經大亮,而白天對張靈甫的美械裝備有利。

張靈甫立刻将所有3個旅的兵力集中在正面,并集中100門火炮,在飛機支援下向漣水城的第6師發起反擊,但是他連續進攻了8次都無法突破第6師防線。

夜晚,華野的第1師和第13旅趕到,又是一陣反擊,将整編74師全部趕出了三道大堤,并将他們壓縮到河邊。張靈甫嫡系的51旅傷亡慘重,不得不替換上非嫡系的第192旅,在第二天白天向漣水城發起猛攻,第6師和華野各部牢牢守住了陣地,到了夜晚,華野各部隊都已經到位,開始向整編74師發起了全面的反擊。

此時的整編74師已經筋疲力盡,眼看粟裕要殲滅整編74師的計劃就要實作,但張靈甫的戰場嗅覺非常靈敏,他感受到了即将到來的危險,趕在華野各部隊合圍前逃回了淮陰。

盡管張靈甫是敗退,但是敵前撤退也是一個技術活,最終張靈甫能全身而退,也證明了他的整編74師不愧是五大主力之一。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這一仗,華野共殲敵9000餘人,繳獲火炮15門,輕重機槍150挺,長短槍6924支,其中第6師殲敵數量最多,有5000餘人。

這就是華野著名的一戰漣水,此戰雖然戰勝了整編74師,但對華野的消耗也極大,尤其第6師,戰功最大,消耗也最大。

華野雖然挫敗了張靈甫攻占漣水的企圖,但是從解放戰争的整個戰略來說,國民黨軍還是處于攻勢,是以占據兩淮的張靈甫是不會對近在咫尺的漣水善罷甘休的,1個月以後的12月初,張靈甫又卷土重來。

三、張靈甫再次聲東擊西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針對張靈甫再一次對漣水的進攻,陳毅和粟裕以第6師和淮南6旅守衛,此時,第6師師長譚震林也随第6師在一起。

1個月前張靈甫對漣水的主攻方向是南門,這一次張靈甫又來攻漣水,兵力比前一次還增加了1個旅,他将會采用如何的打法?

第6師師長譚震林判斷張靈甫還是會從南門進攻,是以他将第6師的所有兵力都放在漣水城以南,打算利用南門的有利地形阻擊張靈甫的主力,在西門放了淮南6旅的2個團。

譚震林是政工幹部,對軍事是外行,他的部署正中張靈甫下懷。

張靈甫當然不知道譚震林的部署,但是他從第一次失敗中吸取了教訓,事先并不明确主攻方向,而是以兩個旅在南門方向發起攻擊,主力3個旅(74師的51和58旅和第7軍的1個師)隐藏行蹤,在漣水城附近待機,根據情況随機應變。

張靈甫的2個旅從12月3日發起進攻,一直打到14日都沒有能突破南門,但是他的目标已經達到了,他的2個旅有效吸引了第6師的所有主力。

也就是在這幾天,王必成和江渭清從當面敵人的攻勢中明顯感覺到力量不強,他們意識到了張靈甫的主攻方向不是南線,而是聲東擊西,很可能從西線突破,他們3次電告譚震林,要求把重點防禦轉移到西線,但是兩人的意見沒有得到譚震林的重視。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結果就在14日當天,張靈甫的3個主力旅突然出現在西門,在飛機的配合下猛攻,很快就突破了淮南6旅設定的第一道防線,到了夜晚,張靈甫一改國民黨軍夜間不進攻的正常,持續向淮南6旅的第二道防線發起進攻,立刻突破多處陣地。

這時譚震林才急忙指令第6師從廢黃河夜渡,迅速增援西門。王必成和江渭清早就做好了增援西門的指令,譚震林的指令一到,王必成就親自帶16旅前往,并于15日中午抵達。

雖然有16旅的增援,但是張靈甫3個旅戰鬥力太強勁,到黃昏時又突破了多處陣地。鑒于事态的嚴重,王必成親自帶着指揮機關進入城内指揮,他布置夜晚的反擊。16旅旅長羅維道親自帶隊沖鋒,戰至半夜,終将突入陣地的敵軍擊退。

雖然将敵軍擊退,但是面臨3個旅的強敵,此時的16旅和淮南6旅還是兵力不足,譚震林又指令在南門的江渭清帶第6師18旅回援。江渭清領命後連夜回援,但是在渡廢黃河時由于船隻不足,整整花了9個小時才将全旅渡完,待他們抵達漣水城東關時,已經是第二天9點。這時,漣水城的東南西北四路,都有敵軍相繼逼近,尤其東路的敵軍,乘着第6師主力都被吸引在西路和南路,向東門發起猛攻,進展很快。

一夜增援而來的18旅旅長饒守坤和參謀長羅桂華不顧疲勞,帶部隊往東門堵住進攻之敵,可是顧此失彼,北門和西門又被敵軍突破。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第16旅不得不和沖入城内的敵軍展開巷戰,而巷戰的展開,意味着漣水城的失守已經無法挽回。王必成明白,此時他要考慮的是如何盡可能減少損失,争取全身而退,于是指令東門的18旅回返,和16旅交替掩護撤出漣水城。

到下午13時左右,第6師主力終于撤出漣水,但是留在城内阻擊的18旅53團2營損失慘重,除了一個連突出來,其餘大部犧牲。

張靈甫終于拿下了漣水城,他躊躇滿志,帶着一大幫幕僚在城西的一座七層寶塔下合影留念。

四、6縱為什麼被排除在頭等主力之外?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漣水戰役後,副政委江渭清接到了師長譚震林的電話,根據陳毅司令員的指令,要撤掉王必成副師長的職務,由江渭清擔任副師長,并要江渭清本人向團以上宣布。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任命,沒有任何紙面檔案,也沒有上級的直接交待,而是讓本人向下屬說:“你們原來的長官下課,以後我是你們的長官。”

江渭清是情商很高的人,他當然不會這麼幹,他直接去找陳毅,路上遇到譚震林,譚震林讓他不要去,說陳毅正在生氣,但他沒有聽。

江渭清到達陳毅指揮所時,陳毅正在為宿北戰役中的峰山争奪戰不順利而發火,他電話中對韋國清說王必成已經被撤職,再拿不下峰山你韋國清就是王必成第二。

江渭清也是有眼色的人,他特别等到宿北戰役結束後再見陳毅和粟裕,說了漣水失利的三個原因:一是判斷敵人主攻方向的失誤,二是兵力部署不當,三是遭敵偷襲。

陳毅問江渭清為什麼不向上反映?江渭清說:

我們先後三次提出建議,加強西線防禦,防止敵人偷襲,不信,你可以問問譚師長。等我們奉命回援時,已經來不及了。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江渭清說的原因,之前陳毅和粟裕都不知道。陳毅沉默了一會兒,對江渭清說:

“這事有些錯怪你們了,我收回成命。”

雖然有如此的結果,但是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失守漣水的主要責任還是在王必成,畢竟第6師主要是王必成和江渭清在管理,而相比其他主力縱隊的戰績來說,失守漣水實在是太大的挫折。

粟裕作為中央軍委确定的第一批14位軍事家之一,對部隊戰鬥力的評價有一套自己的獨特見解,就是不看抓了多少俘虜,也不看繳獲多少武器,而是

“看它對戰役勝利所起的作用”。

從粟裕的評判來看,6縱丢失漣水,使得蘇中地區淪為敵後,使華野部隊在戰略上遭受了重大挫折,是6縱被排除在頭等主力之外的一個重大因素。

五、事件評論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其實,6縱被粟裕排除在6個頭等主力之外,除了第二次漣水戰役的失利外,還因為這個縱隊在萊蕪戰役和淮海戰役中的表現均不太如人意,隻是漣水戰役顯得特别突出而已。

但是對王必成來說,将漣水戰役的失利完全算在他頭上确實有些冤,畢竟這是一場他并不能完全做主的仗,但是如果說他本人沒有一點責任也不确切,戰争中前線将領的主觀能動性也相當重要,而主觀能動性恰恰是衡量将領的重要标準。

王必成的臨戰表現是來自紅四方面軍将領的普遍特點。紅四方面軍在戰術和主觀能動性上比紅一方面軍要遜色很多,其根源來自張國焘。

張國焘為了自己對紅四方面軍的操控,大力提拔教育程度低的工農士兵,對稍有文化的幹部戰士進行大力打壓和肅反,甚至将戴眼鏡者全部歸為肅反對象,如此的結果,使得紅四方面軍打仗少有戰術,全靠勇敢,工農出身的幹部帶頭沖鋒,犧牲很大,但是自身犧牲也大。

紅四方面軍和紅一方面軍在四川會師時,兩軍表現出的差異就非常明顯。紅四方面軍幹部戰士勇敢,但是戰術薄弱,士兵多,留存的幹部少,而紅一方面軍戰術素養高,留存的幹部多。

粟裕說華野六個頭等主力無王必成6縱,根源在一場難分責任人的仗

一個典型的案例,紅9軍在河西走廊守古浪時,在軍長孫玉清指揮下,幾乎沒有戰術,就憑勇敢和馬家軍硬拼,結果造成重大損失,由紅一方面軍調配過來的李聚奎擔任軍長後,情況才有了改觀。

當然,抗戰後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很多将領也有了很高的戰術素養,他們在戰鬥中成長很快。王必成也是能戰之将,但是他在解放戰争初期遇到鼎盛的張靈甫,也不能不說還有運氣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