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宰相位高權重,被迫身兼軍、财、政數職,君主為何這樣做?

宋朝宰相位高權重,被迫身兼軍、财、政數職,君主為何這樣做?

在中國的古代史上,皇帝的權力始終在統治階級裡占據着主要地位。皇帝為了分擔自己的壓力而設定了不少官位,而宰相作為文官的頂點,手握重權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皇帝也需要宰相協助治理好國家朝政,是以皇權與相權構成了集權制度中最有利的形狀。

在宋代宰相制度走向了成熟,可是為何卻被委以重任,身兼軍事、政務、财務、人才選舉等多項工作?宰相的權力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還持續增加,這到底是為何呢?

一、宋代宰相有何權力

1、政務、軍事和财政一手抓

當朝宰相的本職工作,無疑是協助君王管理好國家大事,在朝堂之上,皇帝與臣子們商議國事、制定政策更是所必要的。宋代因為其曆史原因而重視文臣,宰相作為文官之首也就間接成為了百官之首。

宋朝宰相位高權重,被迫身兼軍、财、政數職,君主為何這樣做?

在《續資治通鑒長編》中就有不少關于宰相和群臣讨論政事的記載,“執政官每三五日一聚都堂,堂吏日抱文書曆諸廳白之”。宰相和其他大臣們在下朝之後,還會相約三到五天到專門的議事廳一聚,來讨論朝政事務。

同時宰相還有特有的權利,即在議事廳中有“留身”的機會,這種機會要麼是統治者要求留下的,要麼就是宰相自己主動進谏請求留下。在北宋年間,宰相留下後與皇帝所讨論的多為朝堂上所議政事,而到了南宋以後,宰相逐漸轉為了讨論軍政大事上,宰相也就此在軍事的大方向淩駕于武将之上。

宋元豐改制之前,皇帝曾經與宰相商讨三司任免,改制之後,宰相依舊可以決定戶部任免以及财政支出,盡管戶部開始執掌财政大權,但實質上并沒有撼動宰相财政管理的實權。是以,宋朝的宰相權力已經很大了,集政務、軍事和财政一體。

宋朝宰相位高權重,被迫身兼軍、财、政數職,君主為何這樣做?

2、人員選舉外還需兼管皇家禮儀

宰相還有為朝廷發現和培養人才的職責所在,一方面為了統治者的需求選擇賢良的官員,另一方面宰相也能提出自己關于人才選拔的建議,同時還能舉薦自己所欣賞的優秀人才供皇帝參考。而宋代宰相直接任命官吏被稱為“堂除”,每當有人事任命變動時,宰相可以用“堂除”來取而代之,是以它不僅是宰相的個人特權,還是一種政治待遇。

作為一國之相,宰相在任職期間還需要參與大型的祭祀活動以及國家節慶之中,其中以泰山封禅為例子,此舉是為了彰顯皇權的正統地位。

每逢皇家的喪事,宰相還要兼任皇陵的監修工程,不僅如此還要管理皇宮内部宮殿的修繕,必要時候還要客串一把翻譯官來面對外來使臣。宰相的地位與權勢在當時已經是達到了頂峰,工作繁多且重要,俨然是統治者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但是日益膨脹的權力也會讓統治者有所忌憚。

宋朝宰相位高權重,被迫身兼軍、财、政數職,君主為何這樣做?

二、宋代宰相為何能夠身兼數職

1、曆朝曆代所留下的傳統

宋代的宰相制度沿襲隋唐五代,在這個時期就已經存在宰相身兼數職的情況,據唐代史料所記載:“凡有國體恤,皆以宰相為禮節使”,宋太祖趙匡胤本身又是後周大将,是以承襲祖制在正常不過了。

而且北宋開國之初,百廢待興,皇帝所要處理的事務太多過于繁忙,是以才需要宰相來分擔壓力。這時候就需要選擇一個既有能力又有戰功的人來主持大局,那麼開國功臣就成為了首選,這樣子一方面可以撫恤開國功臣,以高位來激勵他們繼續努力;另一方面則是這些都是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有利于鞏固自己的統治政權。

此外,開國之初國庫空虛都是常事,是以想要度過難關還需要具有雄厚财力的大臣支援,那麼有了宰相身兼數職的先河後,能夠更好的讨好大臣們,讓他們能夠盡心盡力的為宋王朝服務,這樣的政策其實也是為了給那些不缺錢和權的大臣新的獎勵,這樣子也是能激勵這些大臣更加認真的服務宋王朝,同時也能鞭撻那些認為自己已經不需要在認真檢查政務的大臣。

宋朝宰相位高權重,被迫身兼軍、财、政數職,君主為何這樣做?

同時身兼數職的宰相也會對那些懶惰不作為的大臣警示,大臣們為了能夠繼續當官,自然不會自我懈怠,這一舉措可以有效的改善朝廷風氣,促進宋王朝的繁榮發展。

宋朝繼承了前代的宰相制度,然後又根據自己的國情給予了其更多的職能,這一舉措不僅可以更好地鞏固宋朝前期的統治,安撫大臣、穩定人心外,還可以監督其他臣子們是否有越過自身權力的動作,宰相又是皇帝身邊的人,一有風吹草動都可以被統治者及時的察覺到,是以還可以避免宰相專權的情況出現。

2、客觀現象造就了宋朝宰相身兼數職

曆朝曆代的統治者政策都有自己的不同,是以每當一位新的統治者上台時難免會發生不一樣的變化,這一改變就可能會導緻有些地方沒能跟上節奏,而這些漏洞就需要宰相來彌補上來,宰相兼任數職并且成為統治者的左膀右臂已經刻不容緩,是以政事繁多的客觀現實造成了宰相必然需要擔任更多的角色。

宋朝宰相位高權重,被迫身兼軍、财、政數職,君主為何這樣做?

宋朝面臨的邊外勢力不止一家,是以邊界戰争成為了當時宋朝發展的阻礙,又因其長期“冗官冗兵”和重文輕武的曆史原因,導緻了前線戰争與後方交流十分耗費時間,這也就導緻戰機一再延誤。

因為繁複的官職拖延了不少時間,進而使得宋朝與外族交戰經常失敗,國土盡失,大量的軍力财力被浪費,自然引來了不少大臣的上書進谏,這樣一來軍事的職能又再一次的落在了宰相的身上,此後又因為戰争頻繁使得宰相的軍事職能一直放不下,這也使得宰相順利成章的持有了這項權力。

前線打仗所需的糧草軍需批複,同樣因為繁文缛節而耽誤時間,宋朝的統治者索性就在戰争時期把财政的功能也丢給了宰相,宰相由此兼顧了政務、軍事和财政。

宋朝宰相位高權重,被迫身兼軍、财、政數職,君主為何這樣做?

這樣的結果對于統治者來說,更有利于他來掌控全局,忠貞不二的宰相就像自己手裡的一把槍,想要打哪就打哪。久而久之,宰相的權力雖然些許得到了削弱,但是它的主體職責仍然沒有改變,到最後大家都适應了這種狀況後,宰相身兼數職也就成為了統治者的默許。

3、宰相的地位讓宰相本人更想要去追求

宰相本身的地位也不低,在官場上可以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擔任宰相職位的人一般都是能人,統治者才能放心的将困難的事件交給他去做。統治者願意相信宰相可以完成任務,但是如果他做不好這些事情,那也就是宰相自身的能力不夠,統治者仍然可以降罪于他,為了完成帝王的統治做出必要的犧牲也是被允許的。

是以宋代宰相可以身兼數職,是為了滿足統治者的需要而存在的,同時也能滿足人民對于王朝的需要,良好的社會影響讓這一現象一直長久的持續下去。

宋朝宰相位高權重,被迫身兼軍、财、政數職,君主為何這樣做?

王安石作為宋代的宰相之一,按理來說他已經擁有了很大的權力了,但是他為了能夠更好地推行自己的新法,進而不斷地增加自己權利和職能。曆朝曆代的統治階級都是不斷加強中央集權,穩固自己的皇權統治,是以宰相也就間接遭到了削弱,這也就導緻了有些宰相會想方設法,利用自己職權的便利來盡可能地增加自己的權力。

他們想要通過這樣的措施,以此能夠達到和皇權互相牽制的狀态,是以宋朝的宰相在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後,才會變本加厲地去謀求權力。

宋代宰相是除了皇帝後的官場第一人,這個位置上的人物如果沒有做好,就會出現宰相專權幹政的情況,宋代也不是沒有出現。

宋朝宰相位高權重,被迫身兼軍、财、政數職,君主為何這樣做?

宰相是接觸皇帝最多的朝臣,宰相比起其他大臣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是以通常都是宰相自己決定想向皇帝說什麼話,這樣下來就變成了皇帝被宰相牽着鼻子走。宰相畢竟不是聖人,他也會為了自己的權力去追逐,有誰能夠不願意自己手握大權呢?

4、皇權與相權在這一時期的變化

皇權與相權的變化,實際上是統治階級和士大夫階級之間的鬥争,長期的交流争奪下,各種因素的加持下讓皇帝不斷做出退讓與妥協,最終形成了這一局面。統治者想要國家能夠長治久安,僅憑自己一人是不能做到的,是以他隻能選擇與宰相為代表的士大夫階級一同治理天下。

而皇帝又是國家意志的代表,如果他不再當朝執政,那麼國家勢必會分崩離析,宰相與士大夫所追求的功名利祿也将化為泡影,于是乎雙方達成一緻協定,各退一步,最終形成了二者互相制衡,它既維護了國家的安定,又相應的削弱了權臣的權力。

宋朝宰相位高權重,被迫身兼軍、财、政數職,君主為何這樣做?

雙方各退一步,各司其職,所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他們還是懂得的,宋代能夠放任宰相身兼政務、軍事和财政,自然有着自己的道理。

三、總結

宋朝的宰相數職兼任,是在繼承了前朝的基礎下而做出的自我改變,宰相的職能越多那就代表着他的能力越大。

統治者需要宰相的力量去更好地管理好王朝,宰相所獲得的社會信譽又能夠讓百姓更加的信任統治者,是以宰相的兼任職務既可以滿足統治者的需求,也能讓社會處于安定狀态,是以宋朝才會放任宰相身兼數職。

參考文獻:

1、《續資治通鑒長編》

2、《宋史》

3、《中國政治制度通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