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老臣為何都不勤王?專家:時間太特殊!

引言

蘇轼在《代侯公說項羽辭》中說到:“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有很多看似成功率不高的事情,卻因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而成功,甚至可能使曆史都發生了轉折。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抓住了漢獻帝舉目無所依靠的時機,然而在他過世30年後,司馬氏也抓住了曹魏中空的時機,将他辛苦打下來的天下據為己有。

01

三國曆史中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曹、孫、劉三分天下多年,最終天下卻盡歸于司馬氏。司馬懿固然是一代枭雄,乃曹魏麾下唯一可與諸葛亮相媲美的人物。雖然被諸葛亮“空城計”騙過,但這并不能掩蓋他有雄才大略的事實,更重要的是他雖然年長諸葛亮兩歲,卻比諸葛亮晚了17年去世,為自己的兒子打下了良好的權臣基礎。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老臣為何都不勤王?專家:時間太特殊!

▲司馬懿劇照

司馬懿因支援曹操稱帝而受到重用,又因輔佐曹丕在儲位之中獲得勝利成為曹丕的心腹大臣,曹睿在位時還可以壓制住他,等到曹芳即位後已經壓不住這位狼子野心的人物了。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皇帝和曹爽一行人去高平陵祭奠先帝,都城裡沒人,司馬懿趁機發動高平陵事變,一手掌控住了曹魏的軍政權力,自此曹魏名存實亡。司馬家的勢力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發展後日益壯大,司馬炎即位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号高祖。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老臣為何都不勤王?專家:時間太特殊!

▲曹操墓地宮

在高平陵事變中,令人驚訝的是曹魏老臣對司馬氏篡位的舉動近乎置之不理。此時曹操剛剛過世30年,曹丕更是剛剛過世12年,為何曾經的曹魏老臣預設司馬懿發動兵變而不勤王?對此專家則表示:是因為時間太特殊了,而且司馬懿發動是事變的時機也很重要。此外,我們将這些人分成曹氏宗親、曹操自寒門提拔的人以及曹操麾下的世家大族三類,分别分析一下他們眼看司馬懿篡奪曹魏大權卻無動于衷、作壁上觀的原因。

02

曹氏宗親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後繼無人。曹操的直系後人被曹丕和曹睿二人嚴防死守,曹丕登基時就立下了“藩王不得幹政”的規矩,還派使者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每隔2到3年就會改變藩王封地。曹植所吟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猶在耳邊,曹睿卻将父親的做法變本加厲,以至于曹操直系後代有才華者大多被君王迫害至死,留下的手中也沒有絲毫權力,想要阻止司馬懿也是有心無力。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老臣為何都不勤王?專家:時間太特殊!

▲曹操劇照

另一部分人則是曾經夏侯氏和曹氏的後代們,也就是曹操親戚的後代。這些人中有魏國早年的多位大将: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他們的後代大多不成器,隻能依靠父輩餘蔭換得一官半職。例如夏侯惇次子夏侯楙,在魏國曾經擔任多個重要職位,然而卻被魏延譏諷“怯而無謀”,朝中也有人評價他“性無武略,而好治生”,意思就是他隻喜歡做買賣。如此,他的後代就更加無能了。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老臣為何都不勤王?專家:時間太特殊!

▲三國營帳

唯一的例外是夏侯玄,他同司馬懿的關系也相當不錯。可惜早年随曹爽出兵征駱谷大敗而歸,自此威嚴掃地,他麾下的兵也多是司馬懿親信,自己是指揮不動的。因而司馬懿并沒有選擇在曹丕乃至曹睿在位時發動政變,正是因為當時曹魏直系中還有一些叱咤風雲的老臣。在這些老臣去世後,司馬氏要出頭就非常順利了。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老臣為何都不勤王?專家:時間太特殊!

▲許褚劇照

曹操麾下的寒門将領也相當不少,如許褚、張遼、于禁等人,然而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沒有司馬懿活得久。更重要的是,曹丕即位後重用世家大族,寒門後人在門閥當道的年代很難出頭,即使是這些曹魏功臣的後人也不例外。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與世家大族合作,否則便是一生默默無聞。是以,在司馬懿發動兵變時,這些人的影響力已經式微了。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老臣為何都不勤王?專家:時間太特殊!

▲司馬懿大軍

世家大族中人則在曹丕篡位後掌控了極大的話語權,曹丕篡漢有這些人的身影,曹丕和曹睿托孤時這部分人更是出力不小。這部分人之是以保持緘默,一方面是因為司馬氏本就是大族中的一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曹睿的托孤大臣曹爽為擴大自己的權勢損害了太多世家大族的利益。他完全控制了官員的任命選舉,在掌控宮中後更是驕奢淫逸,甚至囚禁了郭太後。由此可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的時機掌握得相當巧妙。

結語

《鏡花緣》中說:“戾死樹木,也是适逢其會。”司馬懿這次兵變完全是适逢其會,才讓一切進展得非常順利,沒有受到任何一方勢力的阻撓。雖然在高平陵事變兩年後司馬懿就去世了,但這一事變奠定了司馬氏篡位的基礎,也讓曹魏從此一蹶不振,曹魏所得天下逐漸改姓司馬。由此可見,機會二字說來玄妙,實際上看透時事也就很容易發現其中隐藏的機會。

參考資料:

《代侯公說項羽辭》

《鏡花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