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魏老臣为何都不勤王?专家:时间太特殊!

引言

苏轼在《代侯公说项羽辞》中说到:“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有很多看似成功率不高的事情,却因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成功,甚至可能使历史都发生了转折。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抓住了汉献帝举目无所依靠的时机,然而在他过世30年后,司马氏也抓住了曹魏中空的时机,将他辛苦打下来的天下据为己有。

01

三国历史中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曹、孙、刘三分天下多年,最终天下却尽归于司马氏。司马懿固然是一代枭雄,乃曹魏麾下唯一可与诸葛亮相媲美的人物。虽然被诸葛亮“空城计”骗过,但这并不能掩盖他有雄才大略的事实,更重要的是他虽然年长诸葛亮两岁,却比诸葛亮晚了17年去世,为自己的儿子打下了良好的权臣基础。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魏老臣为何都不勤王?专家:时间太特殊!

▲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因支持曹操称帝而受到重用,又因辅佐曹丕在储位之中获得胜利成为曹丕的心腹大臣,曹睿在位时还可以压制住他,等到曹芳即位后已经压不住这位狼子野心的人物了。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皇帝和曹爽一行人去高平陵祭奠先帝,都城里没人,司马懿趁机发动高平陵事变,一手掌控住了曹魏的军政权力,自此曹魏名存实亡。司马家的势力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发展后日益壮大,司马炎即位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魏老臣为何都不勤王?专家:时间太特殊!

▲曹操墓地宫

在高平陵事变中,令人惊讶的是曹魏老臣对司马氏篡位的举动近乎置之不理。此时曹操刚刚过世30年,曹丕更是刚刚过世12年,为何曾经的曹魏老臣默认司马懿发动兵变而不勤王?对此专家则表示:是因为时间太特殊了,而且司马懿发动是事变的时机也很重要。此外,我们将这些人分成曹氏宗亲、曹操自寒门提拔的人以及曹操麾下的世家大族三类,分别分析一下他们眼看司马懿篡夺曹魏大权却无动于衷、作壁上观的原因。

02

曹氏宗亲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后继无人。曹操的直系后人被曹丕和曹睿二人严防死守,曹丕登基时就立下了“藩王不得干政”的规矩,还派使者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每隔2到3年就会改变藩王封地。曹植所吟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犹在耳边,曹睿却将父亲的做法变本加厉,以至于曹操直系后代有才华者大多被君王迫害至死,留下的手中也没有丝毫权力,想要阻止司马懿也是有心无力。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魏老臣为何都不勤王?专家:时间太特殊!

▲曹操剧照

另一部分人则是曾经夏侯氏和曹氏的后代们,也就是曹操亲戚的后代。这些人中有魏国早年的多位大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他们的后代大多不成器,只能依靠父辈余荫换得一官半职。例如夏侯惇次子夏侯楙,在魏国曾经担任多个重要职位,然而却被魏延讥讽“怯而无谋”,朝中也有人评价他“性无武略,而好治生”,意思就是他只喜欢做买卖。如此,他的后代就更加无能了。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魏老臣为何都不勤王?专家:时间太特殊!

▲三国营帐

唯一的例外是夏侯玄,他同司马懿的关系也相当不错。可惜早年随曹爽出兵征骆谷大败而归,自此威严扫地,他麾下的兵也多是司马懿亲信,自己是指挥不动的。因而司马懿并没有选择在曹丕乃至曹睿在位时发动政变,正是因为当时曹魏直系中还有一些叱咤风云的老臣。在这些老臣去世后,司马氏要出头就非常顺利了。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魏老臣为何都不勤王?专家:时间太特殊!

▲许褚剧照

曹操麾下的寒门将领也相当不少,如许褚、张辽、于禁等人,然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没有司马懿活得久。更重要的是,曹丕即位后重用世家大族,寒门后人在门阀当道的年代很难出头,即使是这些曹魏功臣的后人也不例外。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与世家大族合作,否则便是一生默默无闻。因此,在司马懿发动兵变时,这些人的影响力已经式微了。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魏老臣为何都不勤王?专家:时间太特殊!

▲司马懿大军

世家大族中人则在曹丕篡位后掌控了极大的话语权,曹丕篡汉有这些人的身影,曹丕和曹睿托孤时这部分人更是出力不小。这部分人之所以保持缄默,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氏本就是大族中的一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曹睿的托孤大臣曹爽为扩大自己的权势损害了太多世家大族的利益。他完全控制了官员的任命选举,在掌控宫中后更是骄奢淫逸,甚至囚禁了郭太后。由此可见,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的时机掌握得相当巧妙。

结语

《镜花缘》中说:“戾死树木,也是适逢其会。”司马懿这次兵变完全是适逢其会,才让一切进展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任何一方势力的阻挠。虽然在高平陵事变两年后司马懿就去世了,但这一事变奠定了司马氏篡位的基础,也让曹魏从此一蹶不振,曹魏所得天下逐渐改姓司马。由此可见,机会二字说来玄妙,实际上看透时事也就很容易发现其中隐藏的机会。

参考资料:

《代侯公说项羽辞》

《镜花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