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都首批科學美空間長啥樣?一起來看蜀都新邨社群公共空間

星空一樣的屋頂、具有航空元素的活動空間……走進成都郫都區郫筒街道蜀都新邨社群科學美空間,置身其中,讓人感到現代化、科技感元素滿滿。近日,随着蜀都新邨社群公共空間改造更新,一大波“靓照”走紅了郫都人的微信朋友圈。

這裡也是成都市首批科學美空間之一,這樣的空間有什麼特點?一起來看。

成都首批科學美空間長啥樣?一起來看蜀都新邨社群公共空間

▲蜀都新邨社群公共空間

社群空間改造更新,入選成都市首批科學美空間

“整個空間科技感很強,每逢周末開展活動,家裡小孩子來了都不想走。”對于第一批“嘗鮮”的社群居民劉紅來說,如今在社群科學美空間裡,大人、小孩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既能學程式設計、了解機器人模型,還可以和成都工業大學的志願者一起探索模拟無人飛行等等。

據悉,蜀都新邨社群科學美空間位于郫筒街道順河路33号,以成都工業學院與社群共同打造的成工新邨衆創空間為依托,總建築面積約3600平方米,共三層,分别設定了二樓青少年科創活動體驗區、科學書店、飛天學堂、智造工廠中的房間等;三樓青少年科創項目孵化區和科學報告廳;以及四樓的青少年科創教育教育訓練區和VR/AR虛拟技術科普實踐教學區。

不同以往社群公共空間的打造,自2019年改造更新以來,蜀都新邨社群科學美空間以參與性、互動性、體驗式科學教育實踐活動為主導,開展青少年全景化系統性科學教育活動。至今已累計開展各項活動1070餘次,服務53200餘人次,2021年還成功入選成都市首批科學美空間。

開展“校地合作”,助推“雙減”政策落地落實

“我們的定位不隻局限于科技知識的普及和最新科技成果的展示功能,而是進一步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配備創新科技課程體系,開展科學探究、科技研發,着眼于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新科技研發能力的新型人才。”成都工業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到,随着“雙減”政策的深入推進,成都工業學院也在積極探索如何把高校科普教育資源下沉,有效支援學校開展課後服務,更好服務于地方居民,提高群衆科學素質,促進百姓全面健康發展。

如今,依托校地合作模式,蜀都新邨社群科學美空間正悄然成為别人眼中向往的社群公共空間。蜀都新邨社群居委會副主任李茜介紹,為助力郫都“科創高地”建設,目前社群通過在地高校成都工業學院,以及社群和科普教育企業多方關聯,将部分大學生社會實踐轉化為社群科普服務,為轄區居民搭建起科普資源展示交流平台。

2021年,在郫都區科協的幫助下,蜀都新邨社群創新探索将公共空間建設成為家庭教育社群科普補給站,可為轄區居民提供機器人拼接、STEAM教育等熱門課程内容。近日随着寒假臨近,社群“筒”托班冬令營即将開啟,将為轄區居民提供無人機、智能車、機器人等課程。“接下來,我們還希望借助社群科學美空間推動社群治理,讓蜀都新邨社群成為一個更具智慧、更加國際化的社群。”李茜說。

劉剛钰 紅星新聞記者 龔靖傑

編輯 譚王雨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