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阿波羅計劃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國啟動并落實了阿波羅計劃。随着阿波羅11号順利完成任務,阿姆斯特朗成功漫步月球,這項載人航天工程也開啟了人類實地探索月球的新時代。當時美國和蘇聯正在進行航天競賽,是以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美國為此工程消耗了250億美元。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阿波羅計劃其實最早在艾森豪威爾執政的1960年被提出,但是由于該項目耗費的經費實在太大,是以并沒有得到艾森豪威爾的鼎力支援。沒有總統準許使用航天經費,阿波羅計劃隻能暫時擱置。

後來約翰·肯尼迪在同年11月競選總統,他承諾如果自己順利當上總統,一定會讓美國的航天和飛彈研究領域超過蘇聯。後來約翰·肯尼迪順利當選總統,但他一開始并沒有像自己承諾的一樣拿出大筆經費用于航天事業的研究。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随着蘇聯航天員尤裡·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肯尼迪也隻能準許資金支援阿波羅計劃,盡快實作競選時的承諾。

1968年10月,阿波羅7号順利載人環繞地球成功。1968年12月,阿波羅8号載人環繞月球飛行後順利傳回地球。1969年3月,阿波羅9号登月艙順利與服務艙對接。1969年5月,阿波羅10号将登月艙帶到了月球軌道。1969年7月,阿波羅十一号順利完成,尼爾·阿姆斯特朗與巴茲·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美國國旗在月球“迎風招展”

美國休斯頓時間1969年7月20日,登月艙“鷹号”成功着陸月球表面的靜海附近。之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艙内準備出艙所需的物品。6小時後,阿姆斯特朗在月球順利率先走出登月艙,并且打開了電視錄影機在月球表面開啟了全球直播。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之後,阿姆斯特朗在錄影機前邁出了自己的左腳,并且說出了那句著名的“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一畫面通過衛星實況轉播到了地球,全世界大約有3億人同時見證到了這一畫面。

之後阿姆斯特朗當着所有觀看直播人類的面拿出了一個月球國旗元件,這是一個旗杆和一面美國國旗。之後他還向這面展開的美國國旗敬了一個軍禮。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雖然阿波羅11号項目在登月後舉行了如此聲勢浩大的一場直播,但是不少人都表示這是一場“登月騙局”,認為這是約翰·肯尼迪為了連任拉選票制造出的超大騙局。讓大家讨論最為激烈的一點就是美國的國旗不該在月球上“迎風招展”。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原來,在阿波羅11号執行任務的影像資料裡可以看到,地面是灰蒙蒙的月球表面,地面上有清晰可見的鞋印。左邊是登月艙的部分結構,右邊是身穿航天服的阿姆斯特朗身體前傾地站立着。在照片的正中間,我們可以看到一面皺皺巴巴的美國國旗。旗杆筆直地插在地上,旗杆頂端還有橫着的支架。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雖然美國國旗的兩條邊都有支架在固定,但是位于中央的旗幟看起來皺皺巴巴的。而且人們看到國旗似乎在左右搖擺,看起來就像是在“迎風招展”。正是這樣的畫面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論,因為宇宙是沒有風的,是以國旗不應該“迎風招展”。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随後官方也進行了解釋,表示美國國旗在“迎風招展”其實是一個視覺錯覺。旗杆在陸地制作的時候就考慮到月球表面沒有風,是以做成了一個直角形的支架。因為當時登月艙的空間有限,國旗和旗杆是固定在登月艙的支架上才帶到了月球。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美國國旗能夠在月球舒展開,是直角支架的功勞。但是由于“舟車勞頓”,一般材質的國旗被帶到月球上以後已經變得皺皺巴巴。再加上阿姆斯特朗在展開國旗後,由于月球慣性的延遲,是以國旗呈現出了一個“飄動”的姿态。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但是這樣的解釋并沒有讓所有人滿意,之後根據某調查結果顯示,當時有37%的美國群眾都表示不相信登月真的成功了。是以美國1969年是否成功登月始終是一個謎團。

後來,我國的嫦娥五号順利登月,同樣也在月球表面展示了中國國旗,同時也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中國國旗揭露美國登月真相

2020年12月4日,我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号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展示中國國旗的畫面。在探測器和升降器組合式全景照相機畫面中,雪白的二級鉸鍊結構旗杆,連接配接着嫦娥五号着陸器的不遠處伫立在月球表面,旗杆的上方赫然懸挂着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在嫦娥五号順利登陸月球表面以後,我國的國旗僅用了1秒鐘的時間就自動打開并伫立在了月球表面。這是我國首個動态出現在月球的國旗。在此之前,我國在嫦娥三号、嫦娥五号以及玉兔月球車上所攜帶的國旗均為噴塗在裝置上的靜态國旗。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玉兔月球車

據了解,這面飄揚在月球的五星紅旗面積将近2000mm×900mm(毫米),但品質僅重12g(克)。而且它還是“含金量”十足的高科技産品。月球上有着非常極端的溫度變化,但是這面國旗可以保證在-150℃~150℃的溫差環境都不會出現粘連或者破損。

而且月球因為不像地球一樣有濃郁的大氣層保護,是以地表有大量的輻射、紫外線,如果國旗的材質不夠堅挺,很快就會褪色破損。但是科研團隊最終還是順利制造出了這面鮮豔、舒展耐高溫、耐低溫、沒褶皺、抗輻射、防靜電、防月球塵埃的五星紅旗。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月球高低溫差的劇烈變化和絕對真空的環境裡,粒子之間非常容易“流竄”。是以普通國旗在月球上的話,會出現串色現象。國旗上的紅色和黃色就像兩滴水中存在的顔料,逐漸互相滲透和融合。不過科研團隊使用天然材料微納米化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

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展示中國元素,國旗上的五角星最初計劃使用刺繡的方式呈現。但後來發現刺繡會導緻國旗不夠平整。是以最終使用人工科技改造過的抗紫外線蠶絲來呈現五枚五角星。最終,月球上展現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面不變形、不褪色、不串色的五星紅旗。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能夠有如此傲人的成果展示并非一蹴而就。據了解,制造這面國旗的科研團隊光在挑選原材料上就耗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有些纖維強度高,不會輕易破損,但是不易着色,如果使用這種材料,很有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出現國旗褪色的現象。

有些材料染色效果好,着色性強,但是強度不夠,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會破損。好不容易找到相對均衡的纖維,但是品質又超出了計劃範圍。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因為月球環境複雜,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是以他們先後否定了三十種左右的原材料。之後他們經過大量的科學實驗才最終選擇了芳綸和錦綸材料,但是這兩種纖維最初和預期名額資料相差10倍,但科研人員通過小分子調控技術調整了纖維結構,這才造出了這面能夠在月球“經久不衰”的五星紅旗。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除了旗幟,旗杆也是能夠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月球表面的重要因素。科研團隊自研發之日起就選擇了耐高溫、抗嚴寒、高強度、高韌性的材料作為旗杆的制作原料。月球晝夜溫差極大,如果材料沒能選擇得當,很有可能因為特殊的工作環境而出現粘連“冷焊”現象。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科研團隊不僅找到了能夠抵禦月球惡劣環境的旗杆制造原料,還使用塗層技術在旗杆的關鍵部位做了防冷焊處理。最大程度地在原料準備環節就避開故障風險。

為了保證國旗在月球上能夠順利展開,科研團隊逐一攻克了支架解鎖、展開以及固定環節的技術難關。為了盡可能地減輕國旗整體品質,減少占用空間和節省航天經費,科研團隊還在國旗機構解鎖環節,使用了同等用途和功能中最小之一的火工品爆炸裝置。将整個國旗配套裝置的重量壓縮到了1公斤。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國旗展開裝置中關鍵的小零件之一就是彈簧。但是普通材質的彈簧在月球環境中會失去彈性,一旦喪失彈性,國旗就無法順利展開。為了解決這個麻煩,科研團隊直接聯系廠家專門定制了專用彈簧,并且通過極端溫度環境、長時間壓縮以及拉伸等情況的模拟和測試,才挑選出了最終使用的這種彈簧。

在通過無數次的測試和演練之後,這枚經曆了“千錘百煉”後的五星紅旗終于成功地伫立在月球表面,并且通過影像資料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制造的頂級魅力。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中國使用了極大的耐心研發和制造了這面極其特殊的國旗,最終非常平整地飄揚在了月球表面。而美國隻是随意購買了一面尼龍材質的星條國旗,并沒有考慮和解決旗幟在月球表面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是以美國初次登月的國旗才會呈現出皺皺巴巴的尴尬景象。再加上之後美國初次登月的有關資訊逐漸被披露出來,我們更有理由相信早在1969年人類就成功登陸的月球表面。

美國國旗“迎風招展”,為何我國不同?恰好證明了美國登月的真假

雖然我們今天能夠亮出一面鮮豔嶄新又經得住時間和環境考驗的五星紅旗,離不開人類科技的進步,離不開我們對月球的了解。但我們取得的成績絕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能實作的。

一面舒展的五星紅旗,凝聚了無數為航天事業奉獻終生的英雄的血汗。讓我們為每一位助力國家航天事業取得偉大成就的英雄們緻以崇高的敬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