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錢财,算不算是“人之福氣”呢?要知道,有福之人,必定是福運财運雙全之人。而無福者,縱使再有錢,也不見得活得幸福。
在哲學家看來,金錢不過是軀體之外的物質罷了。從本質上看,缺乏了人類,它根本沒有任何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是人的思想及境界。
人活一世,我們所要追求的,不應該全是物質上的事物,而應該包括精神上的追求。有精神境界的人和沒精神境界的人,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就拿一個人的品質來說,他有着淡然鎮定的姿态,談吐不凡,心胸寬廣。那這樣的人,何嘗不是有福之人呢?
相反,他暴躁成性,貪婪不堪,不是今天有所圖謀,就是明天不擇手段。那他就算再有錢,也不見得能收獲屬于自己的“福氣”。
福氣這種東西,并非是金錢名利那麼簡單,它其實是人“内外條件”的綜合展現。内外條件越好的人,能享受到的福氣也就越多。
要知道,這4類“命苦福薄”的人,哪怕再有錢,也不見得有好的結果。
02
過分貪婪的人,會自讨苦吃。
每個人所面臨的最大的敵人,并非是他人,恰恰是那個貪婪成性的自己。能否戰勝貪婪之心,這将成為你是否幸福的關鍵。
有些人活了一輩子,依舊貪婪不堪,總是糾結于“金錢名利”當中,一點也不知道“知足”。
有些人嫉妒心特别強,看到别人擷取的錢财比自己多,那他們就會見不得人好,内心愈發變得狹隘起來。
人,終究逃不過“貪嗔癡”的束縛。一貪,你将陷入到深淵當中。就像那些“以公謀私”的人,哪怕暫時再有錢,也不見得未來有什麼好的下場。
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太貪心,就會走了歪路,觸犯了社會及自然的規則。到最後,這些貪心的人會人财兩空,不僅失去了以往的光輝,連人都進牢裡面去了。
是以說,做人不貪心,克制住貪婪的欲望,那你終究福運加身,平安一生。
03
喜歡攀比的人,會害了自己。
有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是愛好攀比的生物,這是銘刻在人骨血當中的基因。
年輕的時候,你會跟别人比成績。如果你比别人的成績好,那你自然興高采烈。可如果你稍遜一籌,那你就會愁眉苦臉。
中年的時候,你會跟别人比物質金錢。就是這一比,你的内心将會迅速變得扭曲陰暗起來,總把他人當成對手,缺乏了知足慈愛之心。
曾經見到過一個抑郁的中年人,他總喜歡拿自己跟别人來攀比。
看到别人賺了十幾萬,他不高興,認為自己才賺個好幾萬,一點也不幸福。
看到别人住着高貴的豪宅,他不高興,認為自己隻能住普通的商品房,一點也沒意思。
但是,我們有必要跟别人攀比嗎?沒必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況,本就是不一樣的。你再攀比,也不見得能收獲什麼,隻能收獲無盡的煩惱罷了。
04
德不配位的人,會自讨苦吃。
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什麼是“德不配位”呢?那就是人的品德無法比對當下的位置,這就會引來嚴重的結果。輕則損失錢财,重則危及性命。
一些有錢有勢的大家族,如果出了一個敗家子,那它絕對會被敗家子揮霍一空,而敗家子本人也不會有什麼好的下場。
敗家子的品德無法承載貴重的錢财,那他逐漸衰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兒。
在職場中,有些人走後門去到了某個位置,當了一個小上司。如果他有能力,那問題也不大。相反,如果他沒有能力,那他身處的位置越高,遇到風險的幾率就越大。
試想,讓一個毫無經驗的人去上司一個部門,那這個部門不就成為一盤散沙了嗎?
05
心理水準太低的人,容易受到現實的影響。
從小到大,身邊人總跟我們強調什麼情商或者智商。但是,情商和智商,真的就那麼管用嗎?其實,我們誇大了情商和智商的影響。
在這個社會,除了少部分人外,每個人的情商和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别人比你強,也許不是強在情商和智商這兩方面,而是強在其他方面。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一個人的逆商如何,才是他擁有健康心靈和長遠未來的關鍵。
所謂“逆流而上”。如果我們承受不了生活的壓力,難以緩解生活的風險,更無法接受生活的現實,那我們憑什麼堅持到最後呢?
曆代有福氣的人,都是些“堅韌不拔”的強者。
劉備六次創業,百折不撓,終成蜀漢帝國。朱元璋不以卑微為恥辱,逆商爆棚,終究創造了大明三百多年的基業。
人,最要緊的,并不是你暫時身處什麼境地,而是你面對困難時的态度。你能吃多少苦,那你就能擁有多少福氣。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