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禹是林瑞陽和前妻曾哲貞的大兒子,在林禹8歲時,父母感情破裂離婚,他被判給母親。
由于母親要養家糊口,父親又有新的戀情,對李禹的關心關愛極少。
艱難的成長歲月裡,父母離婚的陰影像一片陰雲籠罩在林禹的頭頂,他的少年時代是灰色的。
這一切說起來,源于父母失敗的婚姻,雖然那時候孩子小,但潛移默化影響着孩子,以至于他的婚姻觀與其他人不同。
林瑞陽,1960年,出生于中國台灣。
他的父母是做小本生意的,在當地算是比較富裕的家庭。
林瑞陽5歲之前,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5歲的時候,父母生意出現問題,一夜之間變成窮光蛋。
父母隻能外出打工,縮減孩子的生活,等孩子稍微大一點,就讓他們放棄學業外出打工賺錢,給家裡減輕負擔。
15歲的林瑞陽,一半學習,一邊工作,先是跟着哥哥送啤酒,周末的時候,會去工廠做小時工。
一天下來,累死累活卻賺不到多少錢,林瑞陽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想要變得有錢。
高中沒上完,他就進入社會賺錢打工,卻隻能做一些苦力活。
然而這不是林瑞陽想要的生活,就一直在想如何發家緻富。
朋友卻告訴他:你這麼帥,不當明星可惜了!他還謙虛卻将這句話記在心裡。
一個偶然的機會, 林瑞陽客串了一部戲。雖然是新人但拿到不錯的報酬。
比起拍戲,林瑞陽更喜歡做導演,就開始從最基礎的做起,做過助理、場記、助導等,還成為名導楊德昌的副導演。
做了2年多的時間,他覺得自己能力足夠,開始當導演,從拍攝廣告開始,效果卻一般。
林瑞陽覺得自己有一定經驗,做導演不行,就去當演員。
他與電視台簽約5年的合作,剛開始隻能在綜藝節目中露臉,結果被《無名小子》導演看中,邀請他參演。
林瑞陽憑借着帥氣的外貌,走進觀衆的視野。事業更上一層樓,也迎來愛情。
1989年,29歲的林瑞陽,被評為“台灣第一紅小生”,無數劇本向他抛出橄榄枝,不是所有的劇本都能與他合作。
在衆多劇本中,他看中《啞妻》,沒想到邂逅了剛進演藝圈的曾哲貞。
那年,曾哲貞20歲,在演藝圈還是一個小白,卻因為美貌成為影壇學生情人。
在《啞妻》中,曾哲貞飾演配角,與林瑞陽飾演的男主有對手戲。
林瑞陽見到貌美如花的她心動了,在片場展開強烈的追求。林瑞陽以前輩的身份與曾哲貞交流,教給她如何演戲。
曾哲貞非常欣賞林瑞陽,天真的以為是認真教學,沒想到他的内心卻有其他的想法。
後來,他開始吐露自己的心聲,給曾哲貞送花,平常相處過程中會準備驚喜。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林瑞陽都幫助她,體貼溫柔,打動了曾哲貞。
戀愛中,林瑞陽對曾哲貞更加好,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她以為這就是愛情。
沒多久,林瑞陽就向她求婚,然而她遲遲沒有答應,内心卻怕被别人搶走。
他告訴曾哲貞:誰都有可能有花邊新聞,我絕對不會。
曾哲貞一聽這句話非常感動, 他都這麼真誠,自己還有其他的想法,是不對的,點了點頭答應了。
二人就開始籌備婚禮,結果林瑞陽的父親生病,他們的婚禮隻能推遲。
後來,他的父親去世,曾哲貞告訴林瑞陽,不辦婚禮也沒有關系。就隻領證,簡單吃了個飯當結婚。
1990年,結婚不到一年,曾哲貞懷孕,林瑞陽就讓她放棄工作,說要養她。
那時候,曾哲貞的事業正在上升期,有這麼多機會,她不想要放過。林瑞陽都已經這樣說,隻能退圈,在家相夫教子。
兒子出生後,林瑞陽非常開心,取名李賀。後來,又生了女兒。
為了妻子和孩子,他更加努力拍戲,賺錢養家。
雖然也有劇本想要和曾哲貞合作,讓她來客串一下,但都被他拒絕,自己賺的錢足夠養活這個家。
林瑞陽的事業蒸蒸日上,常年待在劇組拍戲,沒有時間陪伴妻子,錯過兒子的成長。
在林禹的印象中,跟父親的關系并不親密,童年仿佛林瑞陽是過客,在家沒幾天就進組。
林瑞陽即便是在家休息,也不陪着孩子玩,家裡所有的事情都是妻子曾哲貞在打理。
林瑞陽和孩子妻子之間産生隔閡,曾哲貞告訴他:你減少工作,多在家陪着孩子。
他認真嚴肅地告訴妻子:多拍戲,多賺錢,咱們一家可以不用為了錢發愁。
曾哲貞知道他窮怕了,心疼丈夫,心想自己要學會了解他。
但林瑞陽全部精力都在工作上,曾哲貞越來越沒有安全感。為了保持身材,吃減肥藥, 結果生病住院,甚至患有抑郁症。
這期間林瑞陽都沒有表達自己的關心,二人的關系逐漸疏遠。
那天,他殺青回到家中,曾哲貞要好好跟他談論一番。
還沒等曾哲貞開口,林瑞陽說:離婚吧。她聽到這句話都懵了,不相信愛的人會提離婚。
想要挽留這段婚姻,林瑞陽卻堅定想法。
1998年,林瑞陽在這個家搬出去,與曾哲貞商量着合适的一天辦理離婚手續。
8歲的林禹看着父親收拾東西離家,他以為會和平常一樣,沒幾天父親就回來。
然而這次林瑞陽一走,就再也沒有回過這個家。
他問母親:媽,爸爸怎麼不回家了?曾哲貞耐心和兒子說:媽媽要和爸爸離婚了,以後就隻有媽媽愛你了。
林禹完全不相信問媽媽: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嗎?曾哲貞看着兒子眼含淚水地搖了搖頭。
離婚那天,林禹看着父母去領證,在家裡崩潰大哭起來,不相信生活11年的父母離婚了。
他試圖說服林瑞陽不要離婚,但沒有任何作用。
離婚後, 林禹由曾哲貞撫養,林瑞陽每個月給撫養費,6萬到10萬不等。
為了這個家庭,曾哲貞放棄演藝圈的事業,離婚自己什麼都沒有,連住都是問題。
林瑞陽還是有點良心的, 把3層樓的房子給曾哲貞和孩子。曾哲貞和孩子即便是生活不好,最起碼還有一個房子。
林瑞陽也守時,每個月每年準時準點給孩子撫養費,但不關心孩子的生活狀況,從來都不過問。
甚至他都不去看孩子,父母離婚後,林禹再也沒有感受過父愛。
因為林瑞陽所有的心思都在張庭身上,沒有時間管孩子生活怎麼樣,學業怎麼樣。
林瑞陽和張庭是拍攝《金色夜叉》時相識的,在片場,他經常主動去找張庭交流。
張庭作為剛入圈沒多長時間的演員,面對前輩有一種虛心請教的态度。
他也經常以傳授拍戲經驗的理由約張庭,張庭不好意思拒絕。
在後來的相處過程中,張庭看着眼前比自己大10歲的林瑞陽,覺得他非常有魅力,發自内心地欣賞他。
趁此機會,林瑞陽表白張庭,她害羞地答應了。
那時候,林瑞陽剛離婚,又和張庭出雙入對,外界衆說紛纭。
在這樣的壓力下,林瑞陽站出來保護張庭,為她打抱不平,張庭非常感動。
後來,林瑞陽就淡出娛樂圈,開始做生意,扶持張庭在演藝圈發展。
由于張庭口碑受到影響,在台灣娛樂圈發展不下去。
林瑞陽想出一個辦法,和張庭去大陸居住,自己也在那邊做生意,張庭心想覺得不錯。
林瑞陽和張庭趕緊動身,來到上海發展。
他一邊做生意,一邊幫助張庭打理工作。在他的幫助下,張庭開始拍戲,小有名氣。
林瑞陽的生意也逐漸穩定,他就向張庭求婚,結果沒有答應。
張庭害怕他會對前妻那樣這樣對自己,林瑞陽向她保證,餘生隻愛她一人。
有次,張庭和林瑞陽參加活動,他給張庭準備驚喜,下跪求婚。
張庭非常感動,點了點頭答應。
2006年,林瑞陽和張庭步入婚姻殿堂,曾哲貞和兒子林禹完全蒙在鼓裡,直到看新聞才知道。
然而這幾年,曾哲貞和孩子過得一點都不好。
身邊朋友都勸她,重新複出拍戲,卻被拒絕。她不想自己的孩子被媒體打擾,就選擇做生意。
曾哲貞完全沒有林瑞陽的商業頭腦,做生意能基本不賠就好,起碼能維持和孩子的生活,孩子也非常懂事,不用她操心。
在學校,林禹是優秀學生,給媽媽争光。在家裡,他會幫助媽媽做家務。
兒子這樣做,曾哲貞更加内疚,更想把生意做好,結果賠了。
這一切,林瑞陽是不知道的,離婚後他都沒有關心過,直到新聞爆料前妻生活不好。
他才讓經紀人聯系曾哲貞幫助她。
當林瑞陽的經紀人去找曾哲貞,結果遭到拒絕,她要靠自己的雙手養活孩子。
身邊的朋友看不下去,她的生活狀況,就給她出主意。
朋友發現林禹遺傳林瑞陽的帥氣,建議曾哲貞讓兒子外出拍戲賺錢,卻被她一口拒絕。
在屋内的林禹,卻偷偷聽到母親和朋友的對話。
林禹知道媽媽跟爸爸離婚後,生活多麼不易,非常心疼媽媽,很想給媽媽減輕壓力。
他一邊上學,一邊找拍戲的機會。
結果曾哲貞知道了,十分生氣,告訴兒子,現在要以學業為重,賺錢的事情是媽媽該考慮的事情。
在那之後,林禹就再也不提拍戲的事情,專心學習文化課,但内心卻想要拍戲。
林禹在文化大學畢業之後,他就與母親商量着想要走演員的道路。
兒子已經成年,曾哲貞也不應該管,就任由兒子去。
林禹來到北京學院表演系進修,開始學習表演。
彼時,張庭退出演藝圈,跟林瑞陽一起做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然而林禹看着他們的新聞,一點都不開心,暗自下決心要好好拍戲,把母親和妹妹照顧好。
林瑞陽知道兒子來到北京上學,他還假模假式的關心,然而兒子根本不理他。
後來,林瑞陽就沒有再聯系過兒子。
林禹也沒有當回事,好好學習,還沒有畢業簽約經紀公司,正式在娛樂圈出道。
公司給他規劃路線,想要靠着他父親和繼母的名聲,在娛樂圈發展,這樣能起得快一些。
林禹卻拒絕這樣的請求,本本分分拍戲,錄制節目,不想要靠任何人。
後來,他不僅拍戲,還參加了選秀節目,名氣卻沒有漲。
林禹出席活動,被問到還是關于跟父親林瑞陽之間的事情更多一些,他都不想回答。
有一次,媒體故意問林禹關于跟父親之間的事情,他依然不說,回答:“說多了會被罵”。
媒體一聽這句話心知肚明。
這些年來,林禹和林瑞陽雖然是父子,但已經沒有父子關系,他與林瑞陽極少聯系,長大了更沒有互動。
林瑞陽連最基本地去看望兒子都沒有做到,更不要說幫助自己的兒子,隻想着和張庭,以及她的孩子。
後來,林禹覺得這個父親沒有必要在聯系,就删掉了微信,林瑞陽也沒有主動去加。
林禹足夠堅強,被曾哲貞教育得很好,根本不在乎這些,有母愛就已經夠了。
如今林禹已經32歲了,事業逐漸穩定下來,曾哲貞就操心兒子的終身大事。
她希望兒子能早早結婚生子,自己也有體力給兒子看孩子。
林禹卻不着急,雖然談過戀愛,但以分手告終,對婚姻更加謹慎。
父母失敗的婚姻給他造成一定影響,怕自己結婚會跟父親林瑞陽一樣重蹈覆轍。
曾哲貞與林瑞陽離婚的時候,林禹還小,不懂得情情愛愛,卻給他内心留下陰影,導緻他對結婚沒有多大的欲望,甚至會害怕結婚。
或許林瑞陽給林禹更多的愛,可能就不會是這樣的了。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僅教育孩子如何長大成人,也教育孩子如何學會愛一個人。
父母的行為舉止,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離婚傷害最大的人就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