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三國時期勢力最強大的魏國,到了曹芳當政時,實際大權就已經全部掌握在司馬氏的手中了。可以說,曹芳不但是曹魏時期在位最久的一位君主,也是曹魏時期的第一位傀儡皇帝。
曹芳在位時,專橫跋扈的司馬師不僅帶劍入殿,且所有朝堂政事也都要由他來決斷,壓根就不将魏帝曹芳放在眼裡。等到司馬師死後,其弟司馬昭又做了大将軍,司馬氏父子三人,可謂一個比一個專橫。

那麼,對于司馬氏的專權,魏帝又是怎樣處理的呢?
公元254年秋,司馬昭領兵入京觐見魏帝曹芳,魏帝便前往平樂苑檢閱他的軍隊。在此期間,曹芳的左右親信便勸他借此機會殺掉司馬昭,再帶領軍隊擊退大将軍司馬師。
然而,需要的诏書都已經寫好放在魏帝的眼前了,他卻突然間害怕了……
正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就在魏帝曹芳因懦弱放棄計劃的時候,司馬昭領兵入城。
緊接着,司馬師便用陰謀廢掉了魏帝曹芳。
司馬師假傳皇太後指令召叢集臣商議,以魏帝曹芳荒淫無度、寵幸歌舞藝人為由,認為他不能再擔當一國之君的重任了。
而對于司馬師所說的這些,大臣們也都無一人敢站出來反對。于是,司馬師立即上表奏章,要沒收魏帝的玉玺,同時将其貶為齊王。
司馬氏派郭芝入宮,将此決定告訴太後。此時,太後與曹芳二人正在宮中對坐閑聊,而郭芝剛來到面前就開門見山地對魏帝說道:“大将軍想要廢掉陛下!”曹芳聽後,轉身拂袖而去。
太後很不高興,表示要見司馬師。郭芝卻說道:“太後您連自己的兒子都無法教育,還有什麼可說的!況且,大将軍主意已定,現又領兵在外,是以隻能順着他的旨意。現在隻需要快點拿玉玺出來!”
太後無奈,隻好指令身邊侍從将玉玺拿了出來。
數日之後,司馬師召叢集臣商議,最終決定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眼見自己的權力與威勢日益削弱,為此感到憤恨至極。
于是,曹髦便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與散騎常侍王業叫到了面前并對他們說:“現如今,司馬昭的野心,連路上的行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坐等着被他廢黜,是以我決定親自與你們一起去讨伐他!”
對于魏帝的這一決定,尚書王經覺得不妥:“陛下,曾經魯昭公因無法忍受季氏專權,憤而起兵讨伐,其結果卻是失敗而出走,不僅丢了國家,還被天下人所取笑。現如今,司馬昭權柄在握,四方之臣也都在為他效命,陛下又憑借什麼去與他抗衡?”
在王經看來,魏帝曹髦現在手中并無實權,且兵力弱小,一旦要和司馬昭翻臉,其結果定會是自取滅亡。是以,王經再三勸阻魏帝不要沖動,而是仔細研究一下再做決定。
然而,對于王經的提議,曹髦卻絲毫聽不進去,魏帝将早已拟好的黃絹诏書往地上一扔,轉身就進了内宮向太後禀告。
做好所有準備,魏帝曹髦便拔劍登辇,率領着宮中宿衛和奴仆們一路呼喊着出了皇宮……
在東止車門,魏帝撞見了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在魏帝的大聲呵斥下,司馬伷的兵士們也被吓得慌忙逃走了。
此時,中護軍賈充從外而入,與魏帝展開了拼殺。最終,在賈充的指使下,成濟抽出長戈将魏帝曹髦刺殺于車下。
身為人臣,司馬氏多年來權傾天下,威逼魏主,引發交戰,其結果就是以司馬氏篡國、魏帝身亡失國而告終!
在這段曆史中,我們不難看出,當沖突雙方力量懸殊的時候,弱勢的一方一定不可輕舉妄動、以卵擊石,正所謂謀定而後動,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假如魏帝曹髦當初可以聽取尚書王經的勸告,不那麼一意孤行,而是靈活應變,順勢等待和創造時機的話,也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