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為何至今都從不肯動用這項權利?

美國真是上帝的寵兒,兩次世界大戰都在歐洲爆發,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在列強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抓住難得的曆史機遇,快馬加鞭、開足馬力發展經濟;隔岸觀火的美國人成了最大的赢家,适時參加世界大戰,赢得了拯救者的美名,還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而在聯合國擁有幾項特權,就是他的最大收獲。

美國和中英蘇法等國打敗了德國納粹和日本法西斯,當然是赢者通吃,戰敗國失去了平等對話的資格,新成立的聯合國由戰勝國說了算,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要聽二戰幾個巨頭擺布,說好聽的話就是赢者通吃,說不好聽點就是''坐地分贓''。

不過這個坐地分贓要加引号,因為畢竟是人類的正義戰勝了非正義,德日意等國是咎由自取,沒有什麼可委屈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嘛。

二戰結束後,二戰三巨頭美英蘇三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成為事實上聯合國的大家長。

美國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為何至今都從不肯動用這項權利?

除此之外,美國利用自己的老大地位,把聯合國總部設在了紐約,還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可謂是賺得個盆滿缽滿。

但當時不僅是美國獲得了這個特權,英國和蘇聯也有這個特權,斯大林是個一點虧也不會吃的上司人,而英國首相丘吉爾也不是省油的燈,英國為他的三個海外領地(印澳新)在聯合國争取了三個席位,蘇聯多要的兩個席位給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兄弟。

要說作為戰勝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了,又擁有一票否決權了,占便宜已經不小了;再有三個席位,一個屁股占三個座位,的确有點過分。但人家是戰勝國,強者為尊啊。

作為二戰撿來的戰勝國,法國和一直艱苦抗戰的中國獲得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已經不錯了,對于其它三國獲得三個以上的席位,中法也沒有意見,提意見也沒用啊。這就叫名不正言不順,人微言輕,拳頭大就有話語權,誰讓自己當時國力不濟,那麼不争氣呢?

美國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為何至今都從不肯動用這項權利?

英國獲得了聯合國的額外三個席位後,高興沒多久,發現是在為他人做嫁衣,人家一個個獨立了,獨立國家本也該有席位,無非是提前支取而已。

蘇聯人把自己的兩個席位給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那是因為這兩個所謂國家是鐵杆核心,是親兄弟,那些中亞斯坦、波羅的海三國、高加索搗亂的小國們連表兄弟都算不上,他們也不敢攀比。

二戰三大巨頭,就剩下美國了。

可是美國人似乎有點缺心眼,他們對此視而不見,無動于衷,幾十年過去了,就是沒有動用那兩個席位。

那麼擁有三個席位,到底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英國和蘇聯要急不可耐動用它呢?說來話長,當初最先提出這個建議的,不是美國而是蘇聯。

斯大林說,為了取得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我們蘇聯是傷亡最大,出力最多,應該多給我們點好處。大家一看沒辦法,斯大林說的也有道理,給人家點安慰吧。

于是,蘇聯當時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不是真正的獨立國家,也在聯合國有了兩個席位。蘇聯有了特權,丘吉爾心裡不痛快,于是英美也獲得了這項特權。

美國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為何至今都從不肯動用這項權利?

那麼,擁有這項特權到底有什麼好處?

主要好處隻有一點,那就是可以擁有三張票,在聯合國對重大問題和重要議案進行表決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的話語權。

比方說,村委會成員一人一票的話,你們家族有多名村委會成員,那你們家族肯定吃不了虧。

蘇聯和英國多出來的聯合國席位,大部分時間沒什麼用,關鍵時刻往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為有時候一票之差就能左右投票結果。

蘇聯入侵阿富汗,聯合國決定制裁蘇聯的時候,蘇聯的兩票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是英國的多餘票沒有排上多大用場,因為海外殖民地一獨立,票也廢棄了。

而蘇聯處心積慮争取來的兩張票,也在蘇聯解體後不複存在。

美國雖然不是一個封建國家,但也有點講究迷信,他們一看,當初動用自己的兩張票的國家,一個走向了沒落,一個轟然解體,走向滅亡。看來這兩張票不吉利,我們還是不用的好。是以,美國至今都沒有動用那兩張票,不打算把它們配置設定給美國的哪個州。

美國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為何至今都從不肯動用這項權利?

以上這一句是開玩笑,事實上是,美國根本就覺得這兩張票沒用!

美國實行聯邦制,哪個州都不是幹兒子,大家平起平坐,憑什麼你可以有我不可以有?這不是制造内部沖突嘛。

而且在聯合國建立之初,美國也不需要多餘個兩票三票,大部分國家都是他言聽計從的小弟、夥伴,想在聯合國達成的心願,一般都會達成;由于蘇俄反對(人家有否決票)實在達不成的,就是多出二十票也達不成。

随着時代發展,華約解體,敵人越來越少,夥伴越來越多,美國當機的這兩票權利更是沒用了。

再說,必要的時候,美國就敢繞開聯合國,為所欲為。聯合國在它眼裡就是個擺設,人家也不在乎這兩票不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