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國沒有攻下南韓的雍氏,蘇代的計謀,是南韓取得勝利的關鍵!

在公元前300年,當楚國的軍隊攻打南韓的雍氏的時候,由于南韓的勢力,很難與楚國相匹敵,面對目前的危難,南韓很為難。

為了能夠保護住自己的疆土不受侵犯,南韓做出了這樣的決定,一是向

西周征兵調糧,二是,打算向秦國求助

蘇代的出現,讓南韓既沒有向西周借糧征兵,也沒有向秦國借兵,卻将雍氏牢牢地守住了,沒有向楚國低頭。

楚國沒有攻下南韓的雍氏,蘇代的計謀,是南韓取得勝利的關鍵!

在南韓左右為難的時候,蘇代是通過什麼樣的計謀,通過南韓自身的力量,擊退了楚國的軍隊呢?

其實,

蘇代是站在西周的立場了,為了西周的利益着想的,才來到了南韓

,遊說

南韓公仲

的。

并且蘇代來到南韓之前,曾經向周君許下承諾,不但讓南韓

斷了征兵借糧的念頭

,還會讓南韓心甘情願地将

高都還給西周

。周君聽了,自然是高興萬分!

對于蘇代的到來,南韓公仲自然是很重視的。畢竟南韓是需要得到西周援助的。

當蘇代來到了南韓,首先表達了對南韓局勢的關切之外,很快便進入了主題,對楚國的軍隊,做了分析。

楚軍的主将昭應在出發的時候,向楚王保證,在

一個月以内,是會攻下南韓雍氏的

,因為南韓受到了戰争的消耗,而且倉庫是空虛的,乘着南韓上下軍民饑餓的時候,楚國一鼓作氣,在一個月以内,必定是會拿下南韓雍氏的。

(昭應謂楚王曰:‘韓氏罷于兵,倉廪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之。)

但是,現在戰争的走勢,卻出乎了楚國軍隊的意料,圍攻南韓的雍氏,已經有五個月了,卻還沒有攻下。

楚國沒有攻下南韓的雍氏,蘇代的計謀,是南韓取得勝利的關鍵!

為此,楚國感到很為難,有些雞肋的味道。并且楚王已經對昭應的說法,産生了質疑。

在這扭轉時局關鍵的時刻,哪怕一個微小的決策,也會動搖來之不易的勝利的機會的。如今您卻要西周征兵借糧,這無疑就是在向昭應傳遞一個信号,

南韓已經很危急了,很難支撐下去了。

作為楚國的主将,他對戰争的嗅覺一定是很敏銳的。

當昭應得到這個消息後,他的決斷一定是很果斷的,一定是會勸說楚王增加兵力包圍雍氏的,雍氏一定是會被拿下的。

南韓公仲很認可蘇代的看法,但是,如何解決目前的困難,南韓公仲是束手無策。

楚國沒有攻下南韓的雍氏,蘇代的計謀,是南韓取得勝利的關鍵!

蘇代看出了南韓公仲的心思,

開門見山地向公仲建議,把高都送給西周

南韓公仲聽後是勃然大怒,感覺蘇代是得寸進尺,不向西周征兵借糧,一定是對西周莫大的恩惠了,現在竟然又想南韓索取高都,蘇代的想法,簡直讓南韓公仲無法了解。

但是,當公仲聽了蘇代的想法後,卻欣然同意了。南韓公仲這180度的大轉彎,其實是讓他意識到了,

用一個破爛的高都,換取一個完整的西周

,的确是一樁值得去做的大買賣!

蘇代的想法是這樣的:南韓把高都送給西周,西周必然會向南韓修好,投向南韓的,秦國知道這個消息後,一定是會非常憤怒的,秦國就會燒掉西周的符節,并且還會和西周斷絕使臣的來往。

這樣,南韓用一個破爛的高都,換取了整個西周,何樂而不為呢?

(公中怒曰:“吾無征甲與粟于周,亦已多矣。何為與高都?”代曰:“與之高都,則周必折而入于韓,秦聞之必大怒,而焚周之節,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與也?)

南韓公仲聽了蘇代的建議,感覺很在理,便欣然同意了。

楚國沒有攻下南韓的雍氏,蘇代的計謀,是南韓取得勝利的關鍵!

于是南韓不在向西周征兵借糧,并且把高都送給了西周。

楚軍最終沒有拿下雍氏,就撤軍了。

參考文獻:《戰國策·西周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