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人稱單數》:村上依然是那個村上嗎?

《第一人稱單數》中文版是村上春樹在繼《沒有女人的男人們》6年之後的短篇小說集。這8篇第一人稱叙事小說都是村上以第一人稱寫成的,作者時隔多年後回歸了《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尋羊冒險記》的叙事視角,重制村上式奇幻青春物語。“這一次,我想站在創作的原點,迎接全新的挑戰”,村上說道。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将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新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于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第一人稱單數》

《第一人稱單數》:村上依然是那個村上嗎?

作者:(日)村上春樹

譯者:烨伊

版本:磨鐵·文治圖書|花城出版社 2021年11月

《第一人稱單數》:村上依然是那個村上嗎?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1949年生于日本京都。憑處女作《且聽風吟》獲得群像新人文學獎,由此出道。後續著作不斷,涵蓋長篇小說、短篇小說、紀實文學、随筆等多個類型。其中有聞名世界的《挪威的森林》、深度紀實的《地下》、被譽為“新千年日本文學的裡程碑”的《1Q84》、談及戰争反思的《刺殺騎士團長》《棄貓》等。

曾獲得谷崎潤一郎獎、每日出版文化獎、卡夫卡獎、耶路撒冷文學獎等世界範圍内的諸多獎項。其短篇小說構思精巧,餘韻悠長,給讀者留下豐富的解讀空間。

譯者簡介:

烨伊,畢業于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曾留學日本,并在當地孔子學院教授中文課程。憑着一點點執念走了一段不太短的路,沒承想執念竟慢慢成了信念。譯著有《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人間失格》《潮騷》《起風了》等。

評審員 001

于函玉

寫給回首者的謠曲

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在想,“第一人稱單數”,就是“我”這一詞的另一種說法吧。可拿到書之後,發現腰封和封底上的宣傳語都營造了一種“這不是我,而是世界上的無數個你”的氛圍,這曾讓我隐約期待,這本書會映射出不同視角下對于生活的觀照,而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将自己代入任何一篇故事中的“我”。

而讀完這本書,我認為,這仍是一部有關找尋自己、找尋過去的作品集。“第一人稱單數”這一書名,在原初的意義上切合了本書的主題。閱讀過程中,讀者并非代入其中的角色,而是被引領着,自觀察故事裡的世界而追溯自身的曆史。這一點不曉得是否是作者的初衷,但“代入感不強”的确有其客觀原因: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跟音樂(爵士樂、古典樂、流行樂)與棒球相關的内容,這使讀者(尤其是并不熟悉這兩個領域的讀者)必須時時調動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從其他文學甚或影視作品中獲得的經驗,來了解故事中的這些元素(有時,這些元素甚至是故事的重心或靈魂)。所幸貼心的是,本書以别冊的形式收錄了原本在很多書中會被作為腳注或尾注的說明性文字,沒有對原本就需要時常停下來想象或思考的閱讀過程造成更深的割裂感。

其實也沒關系,代入感不強的書有它自己的讀法。雖然大多時候我們閱讀短篇小說的初衷是尋找共鳴,但共鳴有時并非來自代入感,而是在閱讀過程中憶起了自己的經曆。我們不一定了解音樂,熟知棒球,邂逅匪夷所思的奇景,但我們一定有過在漫長歲月中不再相見的人,拼命想要想通什麼問題的時刻,教會自己成長但無果的初戀,未曾成型/半途而廢/完成後就被我們遺忘的習作。盡管我們和故事中的主角生長在不同時代,喜好也未必相同,學習和工作的大背景更是大相徑庭,但人的悲歡,以及引起那悲歡的原因,總是相似的。《第一人稱單數》未必能讓你獲得“這就是我”的感覺,但會帶你憶起“我也曾經這樣過”。

值得一提的是,對照作者以往的作品,本書的寫作風格的确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展現在本書的故事中消卻了那種“找不到答案也沒關系”的從容,而是迫切地想給出一種答案。《奶油》中啟迪“我”竭力思考“人生的奶油”的老人,進入“我”的夢境為“我”一人吹奏《科爾科瓦多山》的查理·帕克,無不在某種意義上回顧和總結着人生。可以看出,作者在拼命撷取過往的經曆中漸漸淡褪了色彩的片斷,将未完的詩篇了結,将逝去的人記錄。結合作者的寫作時間,這并不奇怪,讀者也毫無必要為與期望有些許不符而感到失望。去了解吧,因為這種撷取也是我們必将經曆的過程。或許《第一人稱單數》并非寫給縱聲大笑或高歌猛進的青年,它不能讓他們駐足;它是寫給回首者的謠曲,供他們靠在窗邊的牆上,在冬日的暮色中低唱。

去拾起我們曾失落的詩句吧,在我們化為塵埃之前。将我們曾珍重的人在腦海裡印刻吧,縱使那詩句也終将化為塵埃。

閱讀評分:7.5分(滿分10分)

評審員 002

少華

像在遊戲中扮演孤獨的自己

并非隻有一個村上春樹,而是幾個。

寫《且聽風吟》時的村上,讓我感覺有距離,因為有些玄妙的東西,我讀不懂。寫《挪威的森林》時的村上,是我最熟悉的,這時的村上有幾個關鍵詞是:私人、孤獨、愛情、寫實。《海邊的卡夫卡》出版後,多了奇幻的色彩,但大體還是寫《挪威的森林》的村上。到了《1Q84》(甚至更早,我沒有讀過《地下》),能感覺到他想要探讨宏大的問題了。再到這次的《第一人稱單數》,似乎是回到了《挪威的森林》時的村上,但是生活經驗更加豐富,對人生的解剖也更加到位了,從這本小說集最後一篇《第一人稱單數》中可以看出來。

村上的這本小說集有一個很大的特點:讓讀者非常有代入感。我總結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對主人公沒有明确的外貌描寫,性格也不鮮明,似乎也沒有什麼動機,大緻是個平平庸庸的人,不過正是這樣沒有特點的角色,讓讀者容易将自我代入進去,就像玩一個角色扮演的遊戲;2、主人公總會發生豔遇,妙齡少女、成熟女郎、漂亮的或者醜陋的一應俱全,男性讀者自然容易代入;3、作者的叙述非常像對着鏡子自言自語。以《第一人稱單數》為例,在這篇小說的開頭,主人公說自己有一種獨自穿西裝去逛街的愛好,并且覺得那時心情和男扮女裝的人類似,這是多麼私人的話,隻有對自己才會這樣說。

《第一人稱單數》這篇小說讓我産生了很大的共情。因為我作為一個男生,有時會在自己家裡試穿女生的衣服,但是我不能穿出門去,這種感覺就像我有100%,世人認識的我隻占70%,我每天以這70%示人,但是另外的30%總會冒出來,通過其他方式。小說裡,主人公回顧自己的人生,對自己産生了懷疑,對着鏡子問,這是我嗎?直到在咖啡廳遇到一個指責我的陌生女人,我的自我意識産生了更大的動搖,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我活成現在這個樣子或許是錯誤的。不得不說,我對寫作這篇的村上,佩服得五體投地,将這麼幽微的情緒表達得如此精準,非常絕。

這本小說集題材非常統一,絕大多數是“我”和年輕時交往過的女人之間發生的故事。大多以“我年輕時……”這樣的句子開始叙述,讓我覺得村上似乎對小說結構的探索厭倦了,索性回到最樸素的講故事的方式。這本小說集篇幅都不長,從中看不出作者有怎樣

的寫作野心,但是讓人覺得下筆真誠,文字自然,就像一個将軍完成了一生的征戰,坐下來決定卸掉一身的負擔,輕松地寫點自己覺得有趣的事情。

評審員 003

鵬·Pinoko

無法再現曾經的晶瑩澄澈

一個人一生隻有那一次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不太習慣,我想了一下,主要原因是兩個方面:一是村上的寫作内容,似乎又回到了《挪威的森林》;二是譯者的語言風格,看慣了林少華和施小炜,烨伊的譯文是第一次讀,不适應。

村上這本短篇小說集故事性不強,甚至不完整,比如《在石枕上》《奶油》《狂歡節》,是一次比較随性的寫作。讀這些故事的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咖啡廳,看見了一個很特别的老人,于是坐在他身邊跟他閑聊起來。

“哦,我從前經曆過一個事……”

故事就這麼開始了。故事似乎随便講到一個點就可以停下來。講故事沒有什麼目的,不求達到什麼效果,不想吸引對方聽下去,就是講個故事。我得承認,村上的很多小說我是沒有讀懂的,這次的短篇也是。相比短篇小說,我更喜歡的是他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1Q84》。《第一人稱單數》中我比較喜歡的是《品川猴的告白》這一篇,極緻的孤獨與極緻的愛戀,喜歡一個人于是悄悄偷走她的名字。

我感到村上這本小說集有些退步,甚至是炒冷飯。寫作内容上,他似乎回到了《挪威的森林》那個時期關注的問題,但是時移世易,年屆72歲的村上心态已不可能回複當年。《挪威的森林》在性靈上的那種晶瑩澄澈是不可能重複的,一個人一生隻能有那一次。我想自己對村上的這個短篇集是失望的,把它當成報紙雜志上的獨幕喜劇文來讀比較合适。

閱讀評分:6分(滿分10分)

綜合意見

綜合評審員的意見,《第一人稱單數》得到了7分(滿分10分)的評價。村上春樹時隔多年後回歸了《挪威的森林》的叙事視角,以第一人稱來講述不同的故事。這種嘗試是否成功?第一人稱視角是否會給讀者帶來更多的共情?幾位評審員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另一位評審員也提到,村上的文風獨特,不同的譯本也會影響閱讀感受。

你們如何看待這本書呢?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

作者 | 各位評審員

編輯 | 李永博

校對 | 柳寶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