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太宗死後,遼國為什麼不馬上攻宋,卻要等上七年後才出兵?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宋太宗趙光義病逝,皇太子趙恒繼承皇位,是為宋真宗。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宋朝富庶繁華,經濟文化高度發達,除了軍事實力弱一點外,别的都是優點。可事實上這些都是後話,在宋太宗死的時候,大宋江山其實是一個爛攤子。它的北面有遼國虎視眈眈,西北有李繼遷(西夏太祖)勢力蠢蠢欲動,國内還有大批生活困苦的百姓随時準備揭竿而起。是以,宋真宗随時面臨着腹背受敵的危險。

宋太宗死後,遼國為什麼不馬上攻宋,卻要等上七年後才出兵?

當時宋朝和遼國互為死敵,彼此都想至對方于死地,但凡是哪邊露出一點點破綻,對方就會抓住機會展開攻擊。當年遼景宗去世後,宋朝乘遼國新君初立之機派傾國之兵展開北伐,這便是宋朝曆史上大名鼎鼎的“雍熙北伐”。然而,此戰宋朝在兵力遠勝遼國的情況下,卻因主帥曹彬的緻命失誤,導緻慘敗結局。宋遼兩國的實力對比也自此發生了逆轉。

時過境遷,如今輪到了宋朝這邊的太宗皇帝去世,舉國上下都感到惴惴不安,遼國又是作何反應呢?答案竟然是沒有反應。按理說,當帝王去世之時,權力在交接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許多不穩定因素,此時正是趁火打劫的最佳時機,遼國作為宋朝的死敵,面對這個幾十年一遇的大好機會,為什麼無動于衷呢?其實遼國也不是不想,可客觀條件卻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因為遼國這邊也死了一個重要人物,他就是遼國曆史上排名數一數二的名将耶律休哥。

宋太宗死後,遼國為什麼不馬上攻宋,卻要等上七年後才出兵?

耶律休哥為什麼會這麼重要呢?這裡我們就不用廢話來鋪墊他的生平事迹,直接上戰績看看他到底有多牛。

979年“高梁河之戰”,宋太宗親率30萬精銳部隊攻打幽州(今北京),耶律休哥帶着3萬遼國騎兵馳援幽州,并與城中不足3萬的遼國守軍裡應外合,憑着總共不足6萬人的軍隊硬是把宋朝30萬精銳打得丢盔棄甲,宋太宗本人也屁股上被射中了兩箭,灰溜溜逃離了戰場。

986年“雍熙北伐”,宋朝又派出30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耶律休哥在手頭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利用遼國騎兵的機動性與宋軍展開遊擊戰,并抓住時機一把燒毀宋軍主力的糧草,極大打擊了宋軍士氣。之後,耶律休哥又率領遼軍在“歧溝關之戰”與宋朝名将曹彬的主力展開決戰,并利用曹彬的失誤一舉擊潰宋軍,再次以少勝多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宋太宗死後,遼國為什麼不馬上攻宋,卻要等上七年後才出兵?

《遼史》中對耶律休哥的評價是:“奮擊于高梁,敵兵崩潰,再戰歧溝關,旋複故地。宋自是不複深入,社稷固而邊境甯,雖配古名将,無愧矣。”從這短短幾句話中也可以看出,耶律休哥對遼國有多麼重要。是以,耶律休哥的離世就相當于遼國這個巨人突然失去了一條臂膀,其影響力之大不言而喻。

有人可能會感到懷疑,一位統帥對整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影響真有那麼明顯嗎?其實還真就有這麼明顯,宋朝這邊就有現成的例子。“高梁河之戰”宋朝無論是士兵人數,還是士兵素質,都遠勝過遼軍,可就是因為宋太宗胡亂指揮,導緻宋軍在戰場上優勢盡失,反而徹底陷入被動,并最終遭到慘敗。是以“一将無能,累死三軍”這句名言絕不誇張。

宋太宗死後,遼國為什麼不馬上攻宋,卻要等上七年後才出兵?

是以,在宋太宗去世後,遼國這邊明知是個出兵伐宋的絕佳時機,但也隻好忍痛放棄。不過,遼國也并沒有閑着,而是舉國上下都在忙着備戰。999年,遼國南下攻宋。可是好死不死,在遼軍尚未與宋軍開戰時,遼國僅次于耶律休哥的另一位名将耶律斜轸也病逝了。這場突如其來的變化讓遼軍行動大打折扣,最終宋遼雙方隻進行了小規模戰鬥後就各回各家了。

1004年,在離宋太宗去世七年之後,遼國終于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蕭太後與遼聖宗親率遼軍主力南下深入宋境,開啟了宋遼曆史上最重要的一起事件,史稱“澶淵之盟”。

參考文獻:《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