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由非漢族統治的朝代,它是蒙古帝國發展的産物。蒙古帝國通過東征西戰,建立起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在它所遇到的對手中,南宋可以說是其最難對付的,打了60多年它才徹底征服南宋。

這樣一個令它感到棘手的國家,按理說它打敗對手之後會有所報複。然而忽必烈非但沒有刁難南宋皇帝,反而寬待了南宋皇帝,還讓南宋原來統治地區保留原本的禮儀、文化。不僅如此,他還下令對宋朝的名人遺迹進行保護,這一措施使得很多忠臣烈士祠廟得以保留下來。其中嶽飛廟宇受到了元朝的特别關照,不但對廟宇進行了一番修繕,還要求地方官府去嶽飛廟祭祀。可以說,嶽飛在元朝時被追封的隆重程度遠超南宋時期。對于嶽飛的後人,元朝政府也予以了優待,給予了嶽飛後人官職厚祿。
這樣一位南宋抗金名将,為何會受到元朝的重視呢?元朝是征戰建立起來的政權,統治者對于那些有愛國熱情的将領自然會看得較重。一個崇尚武力的國家,自然不會像那種隻追求穩定的王朝那樣,對那些建立過功業的将領故意打壓。南宋朝廷對嶽飛這樣的将領不重視,主要原因在于統治者隻顧及自己的利益。和金對抗顯然會伴随很大損失,為了減小可能的損失,統治者甯可向金求和,也不敢讓這些有報國熱情的将領上陣殺敵。
嶽飛這個人物還是很具典型色彩的,他率領的嶽家軍抗金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他卻落得被奸臣害死的悲慘結局,這樣的将領更加讓人替其感到惋惜。元朝對嶽飛這個将領的看重程度,在其為嶽飛編撰的史書上可以展現出來。元朝時編撰的宋史總共有225卷,嶽飛父子的記載就占了一卷,由此可見嶽飛父子在元朝統治者看來對南宋有多大的影響力。這樣一位愛國将領,縱使是和其抗争多年的對手,也對其由衷佩服。像這種後來的朝代高度評價前朝的某位将領的事,曆史上并不多見。
看似宋朝牽制了元朝那麼久,元朝軍隊在征服南宋上損失也更多,但這正使得南宋受到元朝統治者的敬重。一個堅決抵抗外來入侵者的國家,相比還沒開戰就選擇投降的國家更讓人佩服。元朝史官在編撰的宋史中對嶽飛父子滿是贊歎,對宋高宗、秦桧殺害這樣一位将領感到不平。從另一種角度來看,這件事也有點諷刺意味。
嶽飛作為南宋抗金将領,對于外族入侵深惡痛絕。元朝占據了南宋的領土,這樣的事顯然不是他能接受的,如果嶽飛還活着,受到敵人的褒獎,他自然對此不屑。不過曆史的發展就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南宋統治者統治昏庸,落得被元朝打敗的結局情有可原。縱使南宋有再多像嶽飛這樣的将領,沒有穩固的後援支援,對抗外來入侵者也有其心而無其力。嶽飛沒有受到南宋朝廷的重視,反而被敵人看得很重,這似乎也是元朝對南宋的一種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