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政商全才,一生三聚财三散财,被後人供奉為“财神”

古代史上,出現了無數的經商奇才,比如說人們熟悉的胡雪岩,作為晚清時期的首富,胡雪岩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白手起家的胡雪岩是非常厲害的,單單從資助王有齡來說,胡雪岩都是非常有魄力的,當時的胡雪岩給了王有齡五百兩。

無論是對胡雪岩還是對王有齡來說,五百兩都不是一個小數目,後來的王有齡為官,于是開始對胡雪岩報恩。就這樣,胡雪岩的财富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胡雪岩的生意一步一步做大。在最鼎盛時期,甚至要比清朝國庫還富裕。

曆史上的政商全才,一生三聚财三散财,被後人供奉為“财神”

除了胡雪岩之外,曆史上出現的經商奇才是數不勝數的。可是在曆史上,能夠稱之為政商全才的人,就是屈指可數的了。那麼範蠡肯定當時政商全才的代表人物。兩千多年之前,範蠡就創造了商業上的神話,在當時來說,範蠡絕對是經商的奇才。

曆史上的政商全才,一生三聚财三散财,被後人供奉為“财神”

在範蠡的一生中,曾經三聚财三散财,最早的範蠡不是經商的,而是為官的。範蠡是楚國人,出身不高,但是範蠡結交了許多學術大家,學識淵博,在這樣的情況下,範蠡投奔了越國。在當時的楚國,隻有貴族的後代才能夠為官。

曆史上的政商全才,一生三聚财三散财,被後人供奉為“财神”

于是範蠡隻能夠前往越國為官,也就是在越國,範蠡遇到了越王勾踐。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是一個多事之地,在這個地方,常年的戰争接連不斷。此時的範蠡結交了越王勾踐,從此之後,範蠡開始在越國稱臣。自此之後開始了輝煌的人生。

曆史上的政商全才,一生三聚财三散财,被後人供奉為“财神”

越國與吳國有很深的仇怨,原因就是次戰争中吳王阖闾兵敗被殺,是以吳國對越國有非常深的仇恨,一直到吳王夫差即位,仇恨也沒有絲毫減退。夫差繼承王位後,日夜操練兵馬,為的就是能夠報仇。後來越國與吳國在會稽展開大戰,越軍一路潰敗。

曆史上的政商全才,一生三聚财三散财,被後人供奉為“财神”

此時的越國面臨亡國,越王勾踐本想拼死搏殺,在關鍵時刻,範蠡給了越王勾踐一條明路,就是需要勾踐忍辱投降。在此之後,越王勾踐進入了吳國為人質,同時範蠡一同前往。當時的吳王夫差勸範蠡為自己所用。可是範蠡選擇了拒絕。

曆史上的政商全才,一生三聚财三散财,被後人供奉為“财神”

範蠡給出了這樣的回複:“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願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願也!”後來的範蠡輔佐了越王勾踐複國,幫助了勾踐複國之後,範蠡已經年過花甲,此時的範蠡已經63歲了。對于勾踐來說,範蠡肯定是功臣。功成名就之後,範蠡帶着西施不告而别。

曆史上的政商全才,一生三聚财三散财,被後人供奉為“财神”

馬上就要榮華富貴的範蠡,選擇了隐退。離開了勾踐,在當時,範蠡對文種說了一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範蠡離開勾踐之後選擇了經商。可是文種的結局就不好了,被勾踐賜死了。兩人的結局可謂是天壤之别。

曆史上的政商全才,一生三聚财三散财,被後人供奉為“财神”

範蠡選擇了離開勾踐,不僅如此,範蠡還帶走了自己心愛的西施。離開了越國之後,範蠡選擇了經商。範蠡在陶地定居了下來,陶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四方往來的交通要道。于是範蠡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商業頭腦,範蠡的理念包括“薄利多銷,貴出賤取”等。

這些理念時至今日仍然适用。由于''薄利多銷'',很快範蠡就成為了首富一樣的人物。是以也受到了人們的敬佩。範蠡成了巨富,對錢财卻堅持''财聚而不守''的理念。在範蠡的一生中,曾經三聚财三散财,這讓範蠡有了源源不斷的财富。

由于範蠡一生三聚财三散财,在範蠡死後,他被後世供奉為“财神”,時至今日,上千年已經過去了,大部分人在今日供奉的财神仍然是範蠡。''商聖''範蠡,一生淡泊名利,一生頭腦睿智,一生清醒而又簡單地活着。可以說,範蠡的超前意識鑄就了他的成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