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完成從窮民到帝王的轉變,細數朱元璋優勢

明太祖朱元璋算得上是曆史中數一數二的君王。雖然他文化水準低、出身不好,但是他不驕傲啊。(突然想起嶽雲鵬賤賤的表情)總觀朱元璋前期的奮鬥曆程,我們不難發現——他這個帝王的被迫得來的!(誇張臉)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完成從窮民到帝王的轉變,細數朱元璋優勢

朱元璋被迫起義過程

朱元璋的童年可謂是悲慘至極啊!一個月之内連續喪父喪母喪兄弟,這種事情,倘若落在一般人身上,估計早就萎靡不振了吧,甚至想不開自殺的也有吧(反觀因失戀而輕生的例子),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朱元璋的意志力絕非尋常!朱元璋的親人隻剩下一個兄弟了,但這兄弟倆由于貧窮不得不各奔東西,謀求活路。這個時候的朱元璋還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呢。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在需要親情澆灌的時候不僅要承受喪父喪母之痛,還要自己謀生,這其中的艱辛生活在溫馨窩裡的我是怎麼也沒法想象的。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完成從窮民到帝王的轉變,細數朱元璋優勢

謀生路上漂泊了許久,朱元璋被迫做了和尚。既然是被迫,當然不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和尚了,他腦子裡當時隻想一件事——我該怎麼吃飽飯。朱元璋進入寺廟,每天做苦力,受 老和尚訓斥,目的也是為了能有口飯吃。真是“糧食難倒英雄漢”啊!朱元璋做了和尚,以為從此不會挨餓了呢,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壞事又來了!由于元朝官員們貪心不足,地方百姓幾乎“易子而食”,地方鬧饑荒了。寺裡住不下去了,主持打發小和尚們出門化緣,朱元璋又一次踏上流浪之路。17歲的朱元璋用雙腳開始了三年的流浪生活,這三年,他開闊了眼界,也接觸了農民起義。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完成從窮民到帝王的轉變,細數朱元璋優勢

三年後,朱元璋回到了寺裡。農民起義的事情他根本不去想,他隻想安安穩穩過完一生。可兒時夥伴湯和來信,稱自己在元帥郭子興那裡混得不錯,想請朱元璋來共赴天下大事。朱元璋收到來信,一時頭痛不已,他清楚農民起義屬于“不成功,便成仁”的事,他的本性并不想參與暴亂,是以并沒有回信。但這個時候,老天安排了一個人幫助他,這個人就是他的師兄。某天夜裡,師兄悄悄爬上朱元璋的床(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告訴他信的事已經被人知道,并且要去告密!朱元璋這下算是沒辦法,寺廟也待不下去了,“被迫上梁山!”就這樣,朱元璋開始了他的起義生涯,也是傳奇生涯!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完成從窮民到帝王的轉變,細數朱元璋優勢

另外要單獨拿出來的說的是,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古代窮人家沒什麼知識,是以孩子的名字是按順序起的,朱重八起義時,改名為朱元璋。這三個字大有來曆。朱諧“誅”,表示誅滅、誅殺的意思。元即是元朝,璋則表示利器。連在一起我們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的野心,把自己比作誅滅元朝的利器,(還是玉器)。朱元璋起義曆程算是一個背景,接下來我們要分析的則是朱元璋為什麼能夠打敗一切阻礙在眼前的敵人,直至稱帝,這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稱帝?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作為亂世中唯一勝出者,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我們一起分析其人,說不定你也能成為下一個朱元璋(長相會更好一點吧)。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完成從窮民到帝王的轉變,細數朱元璋優勢

一、意志力強大

朱元璋的意志力天生就強大這是無需做任何争辯的。還是那個例子,試想你在13歲左右失去雙親、失去兄弟,你會怎麼辦?你能在13歲走遍村落去為一口飯吃嗎?别說你可以,那種痛苦你都無法想象!

意志力天生就強是基礎,再經過家庭的不幸、生活上的接連打擊,小小的朱元璋已經領會到這個世界的殘酷了,他了解到了人情世故、社會生存法則,在一個孩子該讀書的年紀,說不清是可憐、可哀、還是幸運。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完成從窮民到帝王的轉變,細數朱元璋優勢

二、目标清晰,處世得當

朱元璋參軍前目标也是清晰的,“我要吃飯”、“我要生存”。吃飯和安穩的生活就是參軍前朱元璋夢寐以求的事。

當朱元璋被迫參軍後,其目标自然要發生轉變,從“我要吃飯”變成“我要我們吃飯”、“我要生存”變成“我們要生存”。

剛參軍的朱元璋意識到自己在這群人裡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在一群農民中少有人粗通文墨)朱元璋懂一點啊,于是他要做的就是表現自己,讓自己得到郭子興(上司)的重視。于是,他不要命的作戰,始終沖在前線;他運用自己的智謀,為軍隊出謀劃策,作戰勝利後,将所有戰利品上交;得到賞賜,分給下屬。于是,他的名聲越來越大,他的地位也就越來越高。這種手段,令人不敢相信竟然是一個粗通筆墨的農民具備的。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完成從窮民到帝王的轉變,細數朱元璋優勢

随着地位升高,朱元璋受到郭子興的猜忌,同時朱元璋也想拉起自己的力量,于是,他率領百餘名願意跟随他的親信脫離了郭子興的大軍,回鄉募兵。在家鄉,朱元璋招募到徐達、周德興、郭英等肱骨,成為他勢力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朱元璋帶着招募來的數百人一路向東,大敗元軍大将繆大亨,軍隊發展至3萬人!這3萬人都是朱元璋精心培養、一手做起來的,可他卻将這3萬人交給了受人排擠無家可歸的郭子興!

至于原因,個人推測,帝王心術中的一種——赢民心。總的來說,郭子興有恩于朱元璋,并且一直是朱元璋的上司,朱元璋也是郭子興一手提拔來的。郭子興此刻走投無路,并且逃往來朱元璋的地盤,其目的也是朱元璋的軍隊。朱元璋也是心知肚明,二話不說,立即交出軍隊。此舉,不僅為他赢得了大批将士的支援,更收獲了一批文人志士,這就是他處世之道。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完成從窮民到帝王的轉變,細數朱元璋優勢

三、敏銳的軍事嗅覺

第三點就是朱元璋敏銳的軍事嗅覺。朱元璋起義路上碰到的最危險的一個敵人名為陳友諒。此人勇猛異常,就是腦子不比朱元璋。陳友諒聯合張士誠夾擊朱元璋。朱元璋手下幕僚紛紛獻策,對敵政策多達數十條,在這數十條戰略方針中,他選擇了劉基方案,結果大破陳友諒。

陳友諒輸了以後,張士誠自然不敵,朱元璋一統江南,建立大明王朝。這個時候的敵人隻剩下元朝餘孽了,于是他提出“ 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來呼籲全國漢人共同反元。(這個綱領是不是特别眼熟?沒錯,孫中山的主張就是借鑒這個)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完成從窮民到帝王的轉變,細數朱元璋優勢

元朝有個餘孽強敵,名叫擴廓帖木爾,他還有個廣為人知的名字——王保保。在元朝統治被推翻後,蒙古貴族死心不改,仍想進犯中原。王保保做了周密的準備和計劃,帶領了十萬大軍,向朱元璋攻來。

王保保的軍事行動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朱元璋識破了王保保的詭計,他看透了王保保的企圖,制定了更為複雜、精密的計劃。

我們先來看看王保保的計劃:動員了十餘萬大軍兵分兩路,先以步騎數萬圍攻蘭州,但蘭州并不是最終目的,隻是誘餌,他把主力隐藏在定西,準備圍點打援。

接着來看朱元璋的計劃:首先指令徐達為征虜大将軍,李文忠為左副将軍,馮勝為右副将軍,鄧愈為左副副将軍,湯和為右副副将軍率軍出征。他指令不救援蘭州,而是讓大将軍徐達直打定西,與王保保決戰(他猜到王保保主力藏在這裡)。另一路,讓李文忠入沙漠攻應昌,去打元順帝。,讓元順帝把家搬到沙漠深入去。(有點腹黑)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完成從窮民到帝王的轉變,細數朱元璋優勢

王保保沒有識破朱元璋謀略,十萬大軍被滅。可憐的元順帝一路被追着打,從舒适的中原先被打到荒涼的上都(開平)又被打到應昌(今蒙古達來淖爾湖),現在朱元璋不開心了,又要把他趕往沙漠深處去,他也不得不去。

除了上述,朱元璋能夠取勝稱帝的原因還有很多很多,比如籠絡人才、訓練軍隊、提高素質、尊重士兵、謀略手段高超,令人折服!

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吧!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