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史英華】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評唐文金《蜀道暢》‖徐登明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文史英華】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評唐文金《蜀道暢》‖徐登明

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

——評唐文金《蜀道暢》

徐登明

1200多年前的大唐天寶年間,初到長安的偉大詩人李白,以昂揚奮發充滿力量的浪漫主義情懷,為入蜀友人王炎描述了當時蜀道的艱辛和險難。這首詩襲用樂府舊題,采用律體和散文間雜,文句參差,一唱三歎,對後世中國文學有很大影響,形成類似宋以降的詞牌名的“蜀道”體。李白《蜀道難》之後 ,唐陸暢、明代方孝儒作《蜀道易》,現代大詩人郭沫若作《蜀道奇》,等等,以及喜見今人唐文金先生又作《蜀道暢》,都是蜀道體這一文學體裁的繼承和赓續。

【文史英華】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評唐文金《蜀道暢》‖徐登明

《蜀道》岑學恭 作(圖檔來源:廣元文廣旅)

與詩仙李白《蜀道難》不同的是,開一代詩風、新詩歌運動的奠基者郭沫若的《蜀道奇》,作者以革命的浪漫主義情懷和革命的現實主義筆法,熱情地贊美新中國20世紀60年代川陝交通的巨變,把蜀道沿途雄山奇峽、秀逸江水描繪得淋漓盡緻。而今人唐文金先生的《蜀道暢》,則主要用現實主義,兼具浪漫主義胸懷,把四川放在一個國際大環境下來審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四川,高鐵、航運、中歐班列、蓉城雙機場,一幅幅通途畫卷;古堰都江、峨眉山月、九寨神韻、三星堆、國寶熊貓,一處處綠水青山、名勝古迹;“内暢外聯,四通八達”、“錦官城不遠,遊人如還家”,一派祥和安甯景象。作者純熟地運用“蜀道體”,滿懷豪情地讴歌了大美四川的山鄉巨變。

【文史英華】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評唐文金《蜀道暢》‖徐登明

《錦繡天府三九大 美麗四川享天下》 吳長江 作(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供圖)

唐文金先生的《蜀道暢》,全詩分為三段。

第一段共十韻。作者用“通乎快哉”,對今天之蜀道通途感歎不已,蜀道難,那是1200年前的事情了!作者以胸懷天下的氣概,俯視國際大循環下四川的開放格局之變遷。“鐵路公路高速路,還有水運航運相通聯。東向萬裡長江之水道,西向中歐班列之專線。絲綢之路尚不算遠,陸海貿易通前沿。蓉城雙機場,五洲四海置眼前”,接連用四個排比句,以改革開放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幾個标志性成就,深刻反映了四川交通的海、陸、空的巨變:交通網絡第四級,全域開放展畫卷。

【文史英華】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評唐文金《蜀道暢》‖徐登明

2020年3月27日,中歐班列(成渝)第10000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圖檔來源:四川日報)

第二段共八韻。作者巧妙運用時空穿越的方式,借詩仙太白之口,贊頌今天四川山河之美、旅遊之變:都江古堰,有天下秀之稱的峨眉山,有天下絕之稱的九寨溝,憨态可愛的大熊貓,等等。緊扣“蜀道之暢,暢如履平川”這一主題,又一次詠唱,四川美景美食古蜀文化,“嗟爾遠道之人慕名而來哉!”

【文史英華】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評唐文金《蜀道暢》‖徐登明

九寨溝長海(圖檔來源:微阿壩)

第三段共五韻。作者再次審視川陝接壤的劍門雄關,通過具象劍門古關的曆史變遷,弘揚了人類為了未來的美好生活,面對惡劣自然環境的改造和鬥争精神。李白所處的大唐時代,蜀道難的重要标志,就是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石”“畏途巉岩不可攀”,等等。然而,在“地崩山摧壯士死”的五丁開山精神的鼓舞下,當代四川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迎來了大美四川的交通“内聯外暢,四通八達”的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古時雄關,今日暢隘”。當年的“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磨牙永吮血,殺人如麻”的治安和政治亂象,而今的“古柏參天,翠雲長廊”“錦官城不遠,遊人如還家”,遠道而來的遊客,就像到了家裡一樣,舒适安全。作者圍繞主題,再次激情澎湃,高亢發聲:錦繡天府譽天下!

【文史英華】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評唐文金《蜀道暢》‖徐登明

《蜀道連雲》 姚葉紅 作(圖檔來源:天府心悅美術館)

《蜀道暢》全詩圍繞“蜀道之暢,暢如履平川”這一主題,反複詠唱,藝術地再現了大美四川的錦繡山川,飽含着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整首詩歌,充分反映了作者對大美四川的頌揚,既有現代國際視野下對蜀道巨變的審視,又有感歎綠水青山下的四川美景的奇峻鐘秀、妩媚婀娜。特别是,作者在詩歌第三段,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表達人類改造自然的精神,揭示了蜀道暢的真正原因。當詩人第三次詠唱“蜀道暢,暢如履平川”,使詩歌全篇的思想意義得到了升華。

【文史英華】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評唐文金《蜀道暢》‖徐登明

《巴山蜀水》 譚學楷 作(圖檔來源:巴蜀畫派)

(作者系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文史英華】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評唐文金《蜀道暢》‖徐登明

蜀道暢

唐文金

李白作詩《蜀道難》,歎蜀道高峻險塞之艱;郭沫若曾作《蜀道奇》,言蜀中山水人文之觀。今拟李詩體韻,試作《蜀道暢》,贊今蜀道暢美開放之變。

噫籲嚱,通乎快哉!

蜀道之暢,暢如履平川!

曾有谪仙人,嗟歎蜀道難。

迄今一千二百載,天地轉換了人間。

巴蜀天塹變通途,助力融入大循環。

鐵路公路高速路,還有水運航運相通聯。

東向萬裡長江之水道,西向中歐班列之專線。

絲綢之路尚不算遠,陸海貿易通前沿。

蓉城雙機場,五洲四海置眼前。

交通網絡“第四極”,

全域開放展畫卷。

問君蜀道還難否?太白若在當誇歎。

喜看青山多妩媚,又踏古堤都江堰。

再唱峨眉山月歌,徹雲天。

蜀道之暢,暢如履平川,

使人到此開心顔。

橫峰側嶺鐘秀地,熊貓出沒茂林間。

九寨疊瀑争喧豗,三星堆藏古蜀粹。

其美也如此,

嗟爾遠道之人慕名而來哉!

劍門壁立多奇險,

古時雄關,今日暢隘。

森柏翠雲廊,通衢任盤桓。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内暢外聯,四通八達。

錦官城不遠,遊人如還家。

錦繡天府譽天下。

【文史英華】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評唐文金《蜀道暢》‖徐登明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徐登明(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檔、音視訊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檔、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文史英華】一幅山河暢美的錦繡四川畫卷——評唐文金《蜀道暢》‖徐登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