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近日,據媒體報道,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釋出了第15版緻癌物報告,其中新增了8種緻癌物。包括幽門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确緻癌物、三氧化二銻被列為合理懷疑的緻癌物,以及6種自來水消毒後的鹵代乙酸副産物被認為具有緻畸、緻癌副作用。

其實幽門螺旋杆菌的危害,大家都已經了解很多了。但是幽門螺旋杆菌是如何被發現的,卻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可以說某種意義上胃幽門螺旋杆菌是這些年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最颠覆的一次。為什麼這麼說呢?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幽門螺旋杆菌)

颠覆性在于:

1,颠覆常識

2,獲獎者身份太低(這也是他們成果不被認可的重要原因)

我們說一下這個胃幽門螺旋杆菌。

01,胃幽門螺旋杆菌的一波三折

——————————

一直以來,對于胃病,大家都認為是胃受到了損傷,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胃損傷?醫生們會說很多原因,比如飲食不規律,壓力,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等和胃酸過多導緻胃粘膜損傷等等。

然而,大家很少考慮細菌的因素。哪怕細菌對人類疾病的貢獻早在150多年前就已經由巴斯德他們等人發現了并讓弗萊明拿了諾獎。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圖為巴斯德,but,那個女的是怎麼回事?)

哪怕明明知道胃和腸道緊密相連,而且腸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why?因為胃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大家堅信胃裡面是不能生存細菌的,因為胃液的ph值太低,大概是1-4左右;而且本身屬于強酸。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雖然那個時候我們已經發現世界上存在耐酸菌,但是很多耐酸菌本身要不屬于古菌,要不比較特殊,是以大家不太認可這些菌會出現在人類體内。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菌的發現過程

1875年,德國的解剖學家發現了胃黏膜有螺旋樣細菌存在,他們試圖分離培養這種細菌,可惜沒能體外培養成功,慢慢的就被人們淡忘了。

1893年,意大利的Giulio Bizzozero博士也觀察到胃黏膜表面有一種螺旋狀的細菌存在,可惜,他沒有更進一步研究它。

1899年,波蘭的Walery Jaworski從灌胃液中發現了螺旋狀細菌,他稱之為小皺弧菌。他猜測這個細菌可能是胃炎的緻病因。這是世界第一個提出此學說的人。此說甚至被收進當時的胃病手冊。遺憾的是,他是用波蘭語發表的文章,沒引起足夠重視。(可見,學好外語多麼重要)

20世紀的早期,陸陸續續,世界各地的醫生或學者都發現了胃黏膜表面的這個螺旋狀的細菌

但是一篇1954年的論文終結了這種讨論:

Palmer E D. Investigation of the gastric mucosa spirochetes of the human[J]. Gastroenterology, 1954, 27(2): 218.

Palmer E D檢查了1180個胃黏膜标本,沒有發現這種細菌的存在。這篇文章發表在著名的Gastroenterology雜志上,給幽門螺杆菌潑了當頭一瓢冷水,這個雜志在腸道領域屬于那種一言九鼎的期刊,基本上他都說沒有了,那麼,大家就别逼逼了。

當時科學界的态度大概是: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看,我就知道這東西本來就不能存在于胃酸中!他們那些發現者估計十有八九是污染了腸道微生物,畢竟技術不發達嘛 23333。

02,柳暗花明又一村

———————

然而,峰回路轉,在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時候,竟然有人去燒冷竈。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個老人,在祖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哈哈,神插入。

的确是同一年,在中國南海的南邊,澳洲病理學家Robin Warren又一次在病理标本中看到了這個細菌,然後他找到了他的另一個年輕的内科醫生Barry Marshall,兩人合作進行研究。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他倆做了很多标本,發現胃中的确存在這種菌。而且,進一步的,他們想着,既然存在這種菌,而且和疾病有關,那麼是不是殺死這種菌就可以治療胃病呢?他們做了個實驗,給一個80多歲的老胃病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療過,兩周後,這個患者痊愈了。于是Marshall十分興奮,感覺exciting,他決定在實驗室培養幽門螺旋杆菌。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

他培養了好幾天,都沒有培養出來,那麼就無法用這個菌去進一步做實驗啊。好糾結。直到1982年聖誕節,他把菌培養起來,然後無比失望的去回家過節了,反正也沒戲。然而奇迹在這一刻發生了。休息到第五天,他的助手打來電話(我估計要是沒有電話,他估計會休息一個禮拜),告訴他實驗室培養出來細菌了!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可見,休息是很關鍵的,告訴老闆休息一周,拿諾獎。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于是Marshall和Warren無比興奮,他們覺得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成為了老司機,于是去參加各種會議,試圖向大家展示新的研究。

然而,他們遭受的卻是無數的白眼和鄙視。有的醫生認為,這倆小醫生,還拿着學生卡就來老司機這裡逼逼,無聊;有的醫生覺得,你們這個發現啊,十有八九是錯的,胃病怎麼會和幽門螺旋杆菌有關呢?你考慮過胃酸的感受嗎?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折騰了兩年,去皇家澳洲醫師協會年會,沒人相信;去找醫藥公司,沒人搭理(雖然有一家小小的藥物公司給了點贊助,但是沒當回事)。

1983年,他們布魯塞爾的國際微生物學會發表了自己的研究,在場的微生物學家們被驚呆了,然後他們拒絕了他~~~~hiahiahia~~~~。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到處被鄙視的結果,讓Marshall十分angry!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哈哈哈,當然不是自殺,他決定拿自己做實驗,真是勇士啊。他把自己培養的幽門螺旋杆菌喝了,然後,他開始腹痛嘔吐(估計是吃壞肚子了),10天後,他做了個胃鏡,證明他的胃中的确存在大量的幽門螺旋杆菌,而且,他得了胃炎。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這種勇士的行為,活生生的證明了這一科學發現。你以為這就OK了?NO!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他的結果,依然不被認可。我們可以想象他的苦悶,發現成果,沒人理;演講内容,被人笑;舍身實驗,被埋沒。

備受傷害的Marshall決定離開澳洲這塊傷心地,他移民到了美國。同時,他意識到了沒有知名度的可怕,于是他開始在網絡上寫答案,額不,在美國的科普雜志比如《讀者文摘》上撰稿。當然了,他也學會了傳媒大法标題黨之類的。

比如,“科學家舍身實驗,治好了胃潰瘍”;“不轉不是美國人(噗,你本身是澳洲人嘛)”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最終,他的科普得到了重視(是以朋友們,不要放棄治療哇)

1989年,這個細菌被正式命名為幽門螺旋杆菌(距離發現已經10年);

1994年,美國NIH發表了新的指南,承認大多數再發性消化性潰瘍可能因幽門螺杆菌所緻,建議使用抗菌素治療。

2005年,他倆拿了諾獎。

幽門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Marshall:Everyone was against me, but I knew I was right !

哪怕全世界的人反對我,我依然明白,我是對的。

ps:本文屬于小科普類型,為了故事的成型,是以會有所倚重,曲折離奇才是王道嘛。

03,補充說明

—————

不過,最後還是補充一下吧,把很多當成全部是最可怕的邏輯之一。

1,幽門螺旋杆菌和胃病之間的關系并未徹底搞清楚

幽門螺旋杆菌不一定緻病,事實上大多數人體内都攜帶了幽門螺旋杆菌,但是隻有少部分人得了胃病。是以引申出一個問題,幽門螺旋杆菌和胃病之間究竟是相關性還是因果性的問題。

2,胃病不一定是幽門螺旋杆菌導緻的(雖然大部分是)

簡單點,你要是吃的太燙把胃燙傷了,那就和這個菌沒有因果關系,但是受損的位置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平台

3,幽門螺旋杆菌并非完全有害。

要證明一個事情絕對有害是幾乎不可能的,難以窮盡,但是證明一個事情在某種程度上有害是可行的。

幽門螺旋杆菌一樣如此,事實上,在自然界中,你很難找到絕對有害的東西。比如有人就發現幽門螺旋杆菌和免疫有一定的關系。

事實上,就連艾滋病都是如此,比如HIV,有HIV,不一定得艾滋(不是潛伏期,就是不得)。

4,幽門螺旋杆菌高,怎麼辦?

遵醫囑啊!如果你是患者,自然要聽從醫生的建議去治療,如果你沒病,幹嘛要治?更何況,高和低本身是個連續的數量性狀,是一個統計的結果,既然是統計,就會有人跳出統計外。

5,這個菌到底叫啥?

其實這個菌本來就是一種翻譯的問題,Helicobacter pylori,稍微對英語有了解的人可以知道,那個大大的helico-本身就是一個很常見的字首,表示螺旋的意思。是以有人叫幽門螺旋杆菌,有人叫幽門螺杆菌,還有人叫幽門螺旋菌,大家都知道這是同一個菌。事實上,這三種用法無論是在書籍還是論文中都有使用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