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懂廣州·深銳|廣州雄心勃勃開啟智車探索

讀懂廣州·深銳|廣州雄心勃勃開啟智車探索

去年7月,廣州正式宣布啟動自動駕駛混行試點。如今,在南沙區、黃埔區等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先行試點區,自動駕駛出租汽車每天都在馬路上行駛,接送匆匆過客。憑借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原來隻能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走進了街坊的日常生活。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與社會倫理相悖的情況也引起各界重視。人們擔心:自動駕駛汽車一旦出現事故,究竟誰該負責?是車輛所屬的企業?還是人工智能系統設計者?抑或車載傳感裝置制造商?

面對新情況,廣州敢為人先,決定以最大化保障公共安全為前提,建立營運準入、營運監管、事故責任劃定等制度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統一監測平台,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人身财産安全等,推動保險機構面向自動駕駛汽車設立新型保險,優先保護公衆權益;設立自動駕駛汽車應用示範營運保障基金對受害方進行援助,有效控制營運風險。

讀懂廣州·深銳|廣州雄心勃勃開啟智車探索

智車之城:

廣州智能網聯汽車全産業鍊生态布局全國領先

我國是交通大國,要實作向交通強國邁進,資訊化和智能化手段将發揮重要作用,車聯網是以成為支撐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2020年8月,廣州提出了“萬億戰略,打造智車之城”的目标,自動駕駛成了廣州的新名片,也悄然改變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2020年,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廣州全市汽車産量仍達到295萬輛,同比增長1.4%,連續兩年保持全國汽車産量第一城市的位置;實作産值5860億元,同比增長3.8%,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産值約30%。令人驚喜的是,在全球汽車産業2021年遭遇一系列“灰犀牛”的背景下,據廣州市統計局資料,2021年1月~11月,廣州汽車産量達到259.9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高達81.9%。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市重點打造了“廣州汽車”這一城市名片,為智能網聯産業生态創造了先行優勢,成為國内最具競争優勢的“整車+網聯技術+汽車電子”智能網聯全産業鍊的生态集聚地。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市工信局黨組書記高裕躍去年7月14日在廣報中心介紹,廣州基本形成了整車、零部件及配套、汽車電子、新能源系統、智能網聯解決方案等領域的全産業鍊布局。

“我家住在黃埔區科學城,這兩年,每天都會看到馬路上有自動駕駛出租汽車行駛。前幾天我和家人體驗了一下,感覺很棒,安全絕不壓線,到達目的地後,車輛自動靠邊,乘客自動下車。”市民凡女士說,“原本隻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已經走進生活。”

讀懂廣州·深銳|廣州雄心勃勃開啟智車探索

在生物島拍到的自動駕駛車輛

記者體驗:

智能網聯汽車越來越像“老司機”

從廣報中心出發,記者乘坐小馬智行的智能網聯汽車來到閱江路,第一次體驗廣州中心城區主幹道的乘車測試。記者體驗發現,從廣州塔到琶洲大橋,智能網聯汽車能自動駕駛帶領乘客領略一江兩岸風景。速度約30公裡~40公裡/小時,全程不超速。若最左邊的車道是掉頭車道,車輛會自動切換車道,但是一定不會壓實線。車輛能自動識别紅綠燈,并啟動車輛或者刹車駐停。

遇到右側車輛突然加速,并有可能占據前進車道的情況,智能網聯汽車會輕微地向左側偏離,但是不會切換車道,并自動減速保持安全距離。從業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就是人工智能學習的結果,智能網聯汽車越來越像“老司機”。以往,遇到右側車輛超速加塞的情況,智能網聯汽車可能自己會急刹車,但是經過人工智能的大資料學習,會判定車輛不會加塞,是以輕微往同一車道左側偏移,保持安全距離即可。

讀懂廣州·深銳|廣州雄心勃勃開啟智車探索

在廣報中心門前展示的幾輛自動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出事故如何處理?

廣州:設立新型保險,優先保護公衆權益

人工智能倫理問題讨論最多的領域當屬自動駕駛。2018年3月18日晚,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Tempe),一位名叫伊萊恩·赫茲伯格(Elaine Herzberg)的行人被一輛正在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撞倒,因傷勢過重而不幸身亡。肇事的車内當時有一名駕駛人,但車輛由一個完全的自駕系統(人工智能)所控制。此事件成為全球首例自動駕駛汽車撞死人案,引發了全球公衆對人工智能倫理、道德和法律問題的思考,屢被提及的問題是:究竟該由誰對這一事件負責,是這輛自動駕駛汽車公司的測試部門,還是人工智能系統的設計者,甚至是機載傳感裝置的制造商?

廣州給出了自己的探索方向。根據《廣州市關于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确了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的組織管理、申請條件、日常監管、測試類型、事故責任認定等事項,并要求企業要為每一台測試車輛購買必要的商業保險。

據介紹,廣州以最大化保障公共安全為前提,推進混行試點。整體建構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安全标準體系、網絡安全體系、營運安全保障體系,建立營運準入、營運監管、事故責任劃定等制度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統一監測平台,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人身财産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推動保險機構面向自動駕駛汽車設立新型保險,優先保護公衆權益;設立自動駕駛汽車應用示範營運保障基金對受害方進行援助,有效控制營運風險。

航天雲網人工智能工程師賀先生告訴記者,擁有人工智能的智能網聯汽車越來越聰明,就在于智慧學習,其過程實際上就是大資料的采集和分析處理過程。

而将事故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也是廣州的目标。據介紹,廣州開展混行試點後,工信、交通、公安、司法、住建、城管、應急等12個市直部門将明确職責分工、界定工作權限,自上而下形成工作合力,參與試點的區須根據轄區混行管理實際,制定并優化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混行試點各項政策,并負責示範營運日常管理和安全生産監管工作。應用示範營運區域應建立事故的迅速報告、事故定責、先行賠付“三個機制”。如若發生事故,營運主體應在15分鐘内報告,第三方機構應在3小時内送出書面報告;轄區交警部門依法處置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應用示範營運道路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事故責任方以及應用示範營運保障基金對事故進行相應的賠付,建立一套快速應急反應機制,力争将事故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最大化控制規模化示範應用風險。

讀懂廣州·深銳|廣州雄心勃勃開啟智車探索

自動駕駛汽車背景也是有人員在檢查的

行業趨勢:

預計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産量将超400萬輛

麥肯錫在2018年的一篇報告中預測,基于對自動駕駛底層技術成本曲線的估算,2025年~2027年将是自動駕駛的拐點,因為那時将是自動駕駛與人類駕駛的經濟平價點。這意味着,自動駕駛每公裡的總成本将與司機駕駛傳統汽車的成本大緻持平。

未來的自動駕駛商業化模式大緻如此:由整車企業負責量産,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技術服務,服務營運商搭建大資料平台,負責車隊的管理和營運,為終端使用者提供服務。其中,服務營運商将實行輕資産營運,由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援。

記者了解到,預計到2025年,廣州汽車整車産能将達500萬輛,其中智能網聯汽車産量将超80%。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汽車産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力争到2025年,廣州全市智能網聯汽車L3(含)以下級别自動駕駛汽車新車裝配率超過80%,L4級别自動駕駛汽車實作産業化。去年,京東物流與小馬智行共同啟動國内首條L4級别自動駕駛重卡幹線物流示範營運線路。這也是廣州市自動駕駛領域實作八項全國第一後,又成為第一個落地L4級别自動駕駛重卡幹線物流示範營運線路的城市。

按照規劃,廣州全市将在南沙區、黃埔區等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先行試點區開展混行試點,區域内的具體營運範圍(含公路類型)由試點區政府自行劃定。試點前期主要支援開展巡遊計程車、網約車、公共汽車等客運活動及普通道路貨物運輸等載物活動,後期将根據技術發展情況,由市試點辦稽核并陸續開放如城市智能環衛、快遞、郵政等應用場景。

讀懂廣州·深銳|廣州雄心勃勃開啟智車探索

智慧環衛車

智車時代的廣州探索

1.“全覆寫、緊耦合” 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生态

2020年,在工信部和省工信廳的指導下,廣州聯合深圳、惠州建立廣深惠三市區域協同機制,組建三市智能網聯汽車叢集建設工作上司小組,三市密切關聯,共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叢集發展,積極打造從整車生産企業到自動駕駛頭部企業、從測試到示範營運、從硬體到軟體、從智能汽車到智慧城市“全覆寫、緊耦合”的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生态,力争成為國内最具競争優勢的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集聚地。

2020年由此成為廣州“智車”發展元年,整車企業紛紛推出具有核心競争力的智能網聯汽車。如今,廣州的智能網聯技術、産品、企業成果不斷湧現;同時,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的生态體系逐漸完善。

廣汽集團在2020年4月聯合華為自主開發全球首個5G+V2X智能通信系統,內建華為最新一代5G晶片,打造國内首輛量産5G智能汽車“埃安V”;同時,推出基于高精地圖的ADiGO 3.0自動駕駛系統。

東風日産從智能駕駛、智能動力、智能互聯等領域逐漸導入技術以及10款日産智行科技車型,在2020年實作全系主力車型完成網聯化布局。截至2021年7月,車聯系統接入使用者已突破200萬;小鵬汽車成功推出擁有NGP自動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P7,當年銷量突破1.5萬輛。

北鬥衛星則成為指引智能網聯汽車的“千裡眼”。據介紹,廣州衛星導航定位企業數量約占全國同類企業總量的20%,其中泰鬥微電子是國内首個內建了射頻、基帶與閃存“三合一”解決方案的廠家;廣東星輿科技緻力于建構“雲-網-端”三位一體的精準時空平台和精準時空生态體系,其北鬥高精度定位網絡已實作全國90%人口區域覆寫。

此外,廣州高新興集團成功推出全球首批面向車載前裝和後裝的5G+V2X車載終端和車規級模組。

2.進入中心城區主幹道 率先開展道路測試

2020年是廣州智慧交通建設元年。黃埔區打造全國首個5G自動駕駛應用示範島,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的先行試點區,黃埔區已出台《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實施細則》,初步形成了各類市場主體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智能網聯産業生态,目前已在生物島開放一級道路6條、二級道路11條、三級道路5條共21.894公裡。

南沙區開放測試路段全市最多。南沙區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先行試點區建設起步早,目前,南沙區已累計開放測試道路90.7公裡,約占全市開放測試道路總裡程的58%,位居全市第一。已搭建南沙明珠灣區靈山島尖的智能駕駛物聯感覺基礎平台,可對道路上行人、車輛、路況資訊、天氣資訊等進行全方位的感覺。下一步将重點進行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開放,建設慶盛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基地。

廣州由此成了國内首批開展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工作的城市之一。據介紹,2019年廣州首批發放24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通知書後,又陸續發放了59張測試通知書。去年首次在中心城區主幹道(海珠區)開放11公裡的測試道路,支援企業在更廣泛、複雜的道路環境中開展道路測試工作。目前已累計釋出開放一、二、三級測試道路共計88條,裡程約156公裡。

2020年以來,廣州市以自動駕駛應用示範為目标,不斷創新突破,形成了八項全國第一。第一個準許 5G 遠端駕駛測試;第一個認可其他地區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許可;第一個發放載客測試牌照;第一個批量開展 Robotaxi技術驗證;第一個在中心城區主幹道開展道路測試;第一個自動駕駛研發企業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牌照;第一個轄區自動駕駛研發企業為L4級自動駕駛批量生産打造标準化流程;第一個釋出城市級車聯網先導區綜合規範。

資料顯示,2020年廣州共有5家自動駕駛企業,71輛自動駕駛汽車在穗開展自動駕駛測試,累計測試裡程近70萬公裡,載客服務人數超6萬人,零主動安全事故,已基本具備示範營運的條件。

3.未來藍圖 分五階段完成大規模城市交通試驗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廣州将支援企業在更大範圍開展各類别的開放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努力實作智能網聯汽車在廣州示範部署應用和營運。到2025年,廣州将分五個階段完成不同混行環境比例、車路協同不同參與度以及多種新型出行服務的多元度、綜合性、大規模城市交通試驗。在每階段自動駕駛汽車示範應用無主動安全事故達180天,且通過市專項工作組評估與驗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自動駕駛汽車投放量,開展新一階段自動駕駛混行試驗,穩步推進混行試點。

繼在南沙區、黃埔區等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先行試點區開展混行試點,經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辦公室有關成員機關聯合審議,廣州準許花都區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先行試點區建設。

同時,廣州将建設琶洲車城網試點項目。琶洲車城網試點項目是車城協同發展的示範項目,将通過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與整合、“車城網”平台的建設、車城融合示範應用建設營運以及相關技術和工程标準的制定,在交通、社群、安全等方面為市區兩級城市治理提供先進手段,打造“新城建琶洲模式”。據悉,琶洲“車城網”項目涉及道路約30.11公裡,覆寫面積約10平方公裡,建設“一網、一平台、N應用”。“一網”是指建構琶洲全域車城感覺網絡,以琶洲會展中心區、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為重點,整合廣州市5G、智慧燈杆、交管、CIM基礎資料等基礎設施,形成琶洲車城感覺網絡;“一平台”是指建設“車城網”平台,建設标準統一、邏輯協同、開源開放、支撐多類應用和城市級資料處理的“車城網”平台;“N應用”是指探索建設多種車城融合應用,基于琶洲車城感覺網絡和“車城網”平台向多個城市管理和服務領域的賦能,結合多領域需求建設車城融合應用。目前正在推進智慧燈杆等基礎設施建設, 預計2022年12月底所有應用全部上線。

高新興集團進階副總裁、智能網聯事業部總經理吳冬升介紹,當下國外多從事單一智能車輛的研發,即通過車輛感覺周邊的道路;而随着智慧燈杆在國内的出現,通過5G實作車路協同,不僅車輛能感覺道路,道路也能感覺車輛,兩者通過5G聯網,讓智能網聯汽車更加安全。

讀懂廣州·深銳|廣州雄心勃勃開啟智車探索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劉幸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陳憂子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蔡淩躍

繼續閱讀